战国时韩赵两国谁最让人感到悲哀?

赵国从赵烈侯于公元前403年被册封为诸侯,到代王赵嘉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军俘虏,180多年的时间里,赵国从七雄中的弱者一路筚路蓝缕发展成为关东六国中抵御秦国的顶梁柱,受到惨败后又重新在七国中称雄,虽然最终的结局让人唏嘘,但并不能说是最悲哀的国家。

赵大晴

赵国在三家分晋伊始的时候是三家中最强大的,但很快魏文侯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成功实施改革,魏国由此崛起,成为三晋联盟中的老大,此后一直延续到魏武侯去世。赵国在这一时期联合魏国、韩国不断的南征北战,三家为刚刚诞生的赵魏韩三国打出了良好的形势,但赵国却鲜有得利,赵国开始生出不满。

渐渐开始为自己谋利的赵国和魏国有了冲突,为了拿下魏国的附属小弟卫国,魏赵两国没少起冲突,桂陵之战就是因为赵国进攻卫国,导致魏国派兵占领了邯郸,齐国受赵国求援才派兵攻打魏国,最终两战将魏国彻底从霸主的地位上打落。

赵大晴

魏国衰落后,三晋一时被周边的齐、秦、楚所压迫,在经历过赵肃侯的勉力维持后,赵国迎来了赵武灵王,赵国开始了真正的逆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举灭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中山国,而后赵武灵王瞄准了秦国,可惜在仅仅侦查过秦国之后赵国就发生内乱,由此进入赵惠文王时代。

赵大晴

此后的赵国,赵惠文王时期可谓君明臣贤,赵国实力强大,成为当时军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赵孝成王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但很快就重新振作,在邯郸之战中赵国重新发掘一批将领,赵国也开始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可惜的是赵国后任的君主赵悼襄王、赵幽缪王素质不高,最终导致赵国彻底败亡。

赵大晴

赵国作为经历了百年时间发展起来的军事国家,一度有着能够和秦军较量的能力,但最终因为国君的无能而覆灭,以赵国的条件,本可以有更好的结局,所以说赵国是让人遗憾的,但却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当属韩国。

韩国作为和赵国一起诞生的诸侯国,虽然有战国七雄之名,但相较其他六国国力差的太多,在170余年的时间里,韩国一直都是被裹挟的存在。

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实际上确实七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韩国地处中原,和七雄中前前后后四雄魏、秦、齐、楚都紧邻,被这些大国包围的韩国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在三家分晋刚完成的时期,韩国意图灭亡郑国,但竟然被郑国多次打败,甚至首都被围,后来总算灭了郑国,建都新郑,国力面积实在狭小。

赵大晴

战国七雄都经过了改革,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赵国胡服骑射、楚国的吴起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将国家整顿一新,就连地处边远的燕国也在燕昭王时期经历过一场变法,这些国家变法后都变强了,而且都在对外战争中获利不少,最弱的燕国甚至主导了七国伐齐,差点灭掉齐国,唯独韩国变法成果最差。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国势虽然也变强了,但仍旧不能和周边的大国相比,变法后最大的成效竟然是让周边国家不敢进攻自己,这其中虽然有申不害变法不成功的缘由,但更多的是韩国没有什么好的发展机遇造成的。

赵大晴

韩国因为国家实力小,从一开始立国就天然注定了它依附其他大国的国家战略,先是最先崛起的魏国,而后是楚国、秦国、齐国,到了战国后期,韩国依靠秦国,韩废王一听说秦军进攻赵国,立马就找韩非子写国书,想要请求秦国不要进攻韩国,可后来听说李牧击败秦军,十万秦军几近覆灭,韩废王又转而投向赵国,最终韩国最先被秦国覆灭。

韩国因为自己天然的地缘劣势,再加上内政混乱,虽然经历过一场变法,但依然无法改变自己身处重重包围的困境,经历过170余年的苦苦挣扎,不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仍然无法改变韩国最弱的事实,最终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第一个炮灰,令人哀叹。

赵大晴

赵国经历过百来年的努力,成长为仅次于秦国的国家,但一战被秦国打落,这让人遗憾,但韩国的周边群狼环伺,无论韩国做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最弱的情形,这样的现实才是最让人绝望的,所以说韩国才是最让人感到悲哀的国家。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