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熊亮:我们和传统是合一的

大家会觉得我在创作上有的风格挺奇怪的,或是比较暗黑的,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故意特立独行或者浑身长刺的人。我觉得那些东西都特别正常,我看到那些特别荒疏或者特别古老的意象,会觉得它特别可爱,特别美。

——熊亮

传统中的人性觉悟

熊亮

我最早喜欢的人物画家是顾恺之。顾恺之最著名的一幅画就是《洛神赋》,是曹植写的。他内心肯定是有很多的波澜或者伤痛,但他用一个很美好的方式去呈现:他做了一个梦,就梦见洛神从水面上出现。

熊亮

《洛神赋》局部图

这篇文章其实确定了我在文字方面自己对写作、包括阅读的美感基调。他写到一个词,我印象特别深,叫做“神移魄骇”,就是精神在移动,魂魄受到惊骇。它不是感性的,而可能是思想的高度集中,可以探索到我们生存表象之外的边界。所以“神移魄骇”这几个字,隐约中成为了我对审美的一个爱好。我们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很多人觉得他的画可能是在造型或者表现上力有不逮,说他画的东西没有那么地抓到很生动的形态,人物只是呆呆的,保持一个动作,衣服也是,线条都是像蚕丝一样,是完全不变的。我从来不认为他好像描绘能力不强,我反而觉得特别喜欢那种人物处在表情将要出现,或者是表情正好失去的状态之中。人物的动作也是在刚要转过去也没转的这个节点上面,包括线条就是那样的,特别安静,特别专注的一根不变的线条,画出来就变得特别隽永,具有穿越时间的感觉。

熊亮

熊亮 《梅雨怪

熊亮

熊亮 《武松打虎

我还非常喜欢萧云从,他的风格真的体现出特别荒疏和古老的意象,他的造型也特别自主,完全好像是小孩画的东西。他用笔极其缓慢,具有出神、走神的状态。还有,他其实不以美为标准,他不是让你看到这幅画很美,而是让你看到这幅画不知道说什么好。每一笔都不在感觉上,不在调子上,其实是一种时间的美。这其实一向都是中国绘画的美感所在。

熊亮

萧云从 《东皋梦日亭图》

他们都不是这个时代的一些异类,他们是时代的主流。明代这些画家,像陈洪绶、萧云从,他们其实是想要追寻传统的主流,所以他们走到了一种很怪异的风格里面。之所以大家现在觉得我是一个走得比较黑暗或者怪异的风格,可能是因为我们跟我们自己的美感已经有点脱离了。

除了这些之外,中间我还接触了一些基督教的东西。我推荐西方的威廉·布莱克。我觉得他是不从表面去理解宗教的,而是更深层地理解宗教。他的风格跟我看到的洛神赋,或者萧云从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就是古老和荒疏的。所以一看见他,我就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我特别喜欢他的状态,所有的人物都处在幽暗的移动的氛围当中。所以逐渐就会把我带向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当中,我中间有一段时间好像忘了中国的传统,比较多的对西方文化事物感兴趣。比如我第一本出的书就是《变形记》。那时我对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学很感兴趣,画的东西又特别欧化,画得好被表扬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画的跟外国人一样。

熊亮

熊亮 《变形记》

2000年,我去做一些中国的动画片、书籍考察的时候,在泉州看到一些木偶的东西,其实对我影响挺大的,也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重新回到了我自己的传统当中去,我开始从民间去找中国的元素。这可以说得上是黑暗的,或者是另类的一种视觉元素。当时我在泉州的一个木偶博物馆里面看到一些各种奇怪的人物。所有的人物都是有很高的额头、很高的颧骨,下巴也是高的,鼻子也是耸的,所有的脸就像波浪的起伏一样,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眼睛,眼睛是躲在脸部起伏的阴影里面。我觉得这跟我以前看的顾恺之那种比较安静的,转过来若有若无的表情不一样。它是从一个非常剧烈的、非常夸张的表情当中忽然凝固下来。

熊亮 《屠龙族》

这些东西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我发现原来其实像西方的重金属或者哥特,他们都跟西方的唱诗音乐、宗教音乐密切相关,即便是反叛,也是从那个体系来的。但是我们如果是要做自己文化体系的内容,其实也要找到自己的源头。所以我在找这些木偶的时候也留心看一些古代的民间戏剧,他们是主流文化的民间变体。为什么一到民间的时候,人们就会喜欢这样很黑暗的东西?我认为黑暗是人的正常需求。因为在黑暗中有一种释放感,他们在一年一个节日的时候,肯定会选择一些比较怪异和强烈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有一种释放和狂欢的性质。

熊亮

虽然它的内容是教化我们,比如说要善待父母、不要偷情、恶有恶报什么的,但我在研究这些戏剧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印象挺深刻的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农妇在井边打水,遇到一个去赶考的秀才,他们两个就互相爱慕了,然后就把她丈夫给毒死了。农妇的演员一看就是50多岁,一点也不像美女,她又说自己很漂亮,秀才一出来,眼神也是特别的呆滞,手一伸出来一看就不像每天写字的,而是刚从田里回来的手。但他们演得特别认真,他们演得最好的部分就是偷情的部分。实际上这个戏剧看起来好像是要讲一个正面的意义,但他们其实在里面寻求对平常束缚的释放,包括像泉州木偶,都有一种地下的黑暗的色彩,我看见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陌生。任何的民间聚会都有地下文化,它有释放和地下文化的色彩。我们以为我们的生活已经改变很多了,比如说我们以为自己不会陷入到田间地头因果报应的状态中去,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状态真的是跟一千多年前很接近。

熊亮

熊亮 《二十四节气》

我做的《玄怪录》其中一篇叫《杜子春》,它讲了一个在长安街道上做生意的人,几次失败,陷入一种习惯性的贫穷当中去,心里面已经厌弃这种生活,就像现在我们的中产阶级对宗教感兴趣,对生活有一种抽离的观察。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幻象,遇到一个老人给他很多钱让他继续投资,他又接连失败,想要离开现实生活。他到了一个山上面,在一个空房子里面,老人其实是道教的,在房间中像放3D电影一样出现各种真实的幻觉,他的生活、困境、地狱,包括死后重新投胎、结婚等。所有的事情他都不能做出反应,他只要一发出声音做出反应,就说明他对世界还有留恋,不能够解脱于世界,所以他必须忍住,不管什么际遇发生在面前。包括结了婚、生了孩子,他都忍住不说话,最后因为一些感情问题,他发出了“嘤”很小的一声,然后他又回到现实当中去,去生活去工作。其实现在我们这些城市里人的精神困境跟这个小说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根本没有跨越或改变任何的东西。《玄怪录》这本书,我们读的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写照。我们现在经常讲,说要恢复传统,或者是很多人反对传统,但是我觉得传统真的是和我们完全合一的,我们其实没有做任何改变。当我们去面对很多现实的新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面对的还是生命本身的东西,如果你脱开这些表象,面临生死的荒疏和边界的时候,其实我们感受到的东西是和他们完全一致的。这是我对传统的一个认识。我以前觉得我对西方文化感兴趣,又有基督教背景,但实际上我发现自己最后还是完全跟中国传统是合一的。我现在思考每件东西,我觉得过去都有人思考过。我们现在生活的美感、思想、哲学在过去都有,只是我们要重新去理解它,重新去诠释它,重新跟我们的实践生活相运用。艺术就是教你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对生命。把自己放在一个荒凉和生疏的境地当中,我觉得是一个保持清醒的状态,而不是放在一个热闹的,很多现实关系围绕的状态之中,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不了自己。所以保持一点荒疏的状态就挺好。

熊 亮

嘉 宾 简 介

熊亮

作家、画家、绘本艺术家。

推动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先锋和导师,作品被翻译和在海外获奖最多的中国绘本代表作者。

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和推动绘本“纸上戏剧”概念,其绘本立意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他的作品大多数都带有东方戏剧感,高水准的绘本创作背后是非常清晰的戏剧结构,这种戏剧结构为他的作品赋予了迷人的节奏和流畅的叙事。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第55届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开幕日当天公布了2018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名单,中国画家熊亮成功入选国际安徒生插画奖六人短名单。参与提名的委员都是儿童文学界的顶级专家,获得提名本身已经是至高的荣誉,熊亮也是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设置以来第一位入围短名单的中国画家,再一次刷新了历史。

著有《熊亮中国绘本》、《寻暗集》、《二十四节气》等。

熊亮

时间:2018年6月16日(六)15:00-17:00

地点:方所青岛店(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6号甲青岛华润万象城B168)

主讲人:熊亮

主办方:方所、果麦文化

【参与规则】

1. 无需报名,方所积分会员及以上等级可参与。入场时请出示“方所会员服务号”会员条码页面。

2. 方所阅读者会员及以上等級更可预留座位,名额有限,于活动开始前3小时截止报名,详询客服:0532-55667080转901;

3. 预留座位保留至活动开始前10分钟,逾期不候,现场座位安排请配合工作人员指引。

* 只需关注下方“方所会员服务号”即可免费注册成为积分会员,还可享有更多会员专属权益。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