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扶贫人孙科“回家”记

孙科,退伍军人,在清远山区贫困村驻扎6年,村民视他为家人,婚礼也办在村里。如今,孙科在安徽舒城继续做扶贫工作,这是他的扶贫故事。

早就听说过孙科的故事。

在树山村展馆里,悬挂的一张树山村新人集体结婚照,留下了他当年的“传说”。

这一次孙科来总部轮岗,我才真正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扶贫人。轮岗期间,孙科就坐我右手边,他的性格像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慢热寡言,直到我们一起去了树山村,他的话匣子才逐渐打开。

“这条路是我们为村民修的”,“这个村的小别墅也是我们建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行驶,孙科向我们细数这些年给树山村带来的改变,言语间是满满的自豪感。

孙科是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第一批扶贫人,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受益者。

孙科舞蹈

孙科在树山村

早些年,孙科是一名刚退伍的军人,参加了国强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农村退伍军人全面技能培训后,他听说广东有扶贫项目正在招人,立刻报名参加面试,就这样与树山村结了缘。

树山当时是省级贫困村,偏远闭塞。扶贫项目急需开展,通过面试的第二天,孙科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树山村报到,和他一起来的扶贫干部还有面试孙科的张进锐。孙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0年8月3日。

前往树山村要经过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一路颠簸。一下车,孙科傻眼了,眼前这个村子全是破败的土砖房,“广东竟然还有这么穷的村,比我老家还穷。”

孙科舞蹈

树山村旧貌

村镇提供了一个荒废的小学作为他们的临时办公和住宿点,一天的舟车劳顿,两床被褥往地上一铺,两位扶贫人就这么度过了在树山村的第一个夜晚。

这只是恶劣环境体验的第一晚,往后他们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一刮风就停电;发一封邮件要花一天时间到镇上去;没有洗澡间洗澡;一日三餐也成问题。

一个月下来,两个不会做饭的大男人被培养成了“家庭煮夫”,从只会把饭菜做熟,到家常小菜信手拈来。

坐落于粤北偏远山区的树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甚至连基本的水电都成问题。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计划在树山村开展六大工程建设:苗木产业、修路、饮水、就地住房改造。

孙科和张进锐开始每家每户地进行宣传。“拆旧建新,哪有这样的好事。” 刚开始村民们都不相信,有些村民看见两位扶贫人的拜访,紧闭门窗,拒绝沟通,还有些村民跑去镇上的信用社查这家公司靠不靠谱。

孙科没有气馁,“虽然我们是来做好事的,但是做好事也要多磨。”驻扎树山村六年,从语言不通,到听得懂当地客家话,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在村民们的心中,孙科已经是他们的家人。

孙科的婚礼就是在树山村办的,是2011年光棍节那天。这场集体婚礼轰动整个罗屋村,没有邀请到的村民也过来帮他们张罗。因为路途遥远,孙科的长辈没有来,婚礼上,人山人海的村民,就是他的亲人。

此次孙科回到树山村,已时隔三年,重回当年奋斗过的地方,他感慨万千。在山横档新村,孙科老远就看见了为他做了六年饭的阿姑,“阿姑——阿姑——”,孙科连喊两遍。见到多年未见的孙科,阿姑又意外又开心,很自然地跑过来拉起孙科的手说:“到家里喝茶。”

孙科舞蹈

孙科和阿姑

“树山村每家每户我都认识,村民说我比村干部还了解他们。”孙科说这话的时候,满脸自豪。

我们快离开时,有位村民满眼不舍:“你走,我们都舍不得,但是也没办法。我们都像家人一样了……”

孙科舞蹈

树山村新貌

供稿:疯狂智酷

编辑:小振、章鱼

审校:大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