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杰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龙本枝摄
9月27日,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杰以“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到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并回答网友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
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请您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省林业资源保护的目标任务。
缪杰: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逐步扩大绿色自然生态空间,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面积扩大到10.56万平方公里,湿地面积逐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缪杰介绍我省资源保护的目标任务。龙本枝摄
近年来,贵州省林业局把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作为全省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先后制定出台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森林条例、湿地名录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有力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我省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在持续上升,2018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请问,我省都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缪杰:一是依法打击,守好森林资源底线。2014年以来,省政府每年都部署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有效打击和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结合国家林草局“森林督查”“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要求,继续部署开展2019年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巩固发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二是强化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省积极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同意建设项目使用林地28起,审核同意使用林地2508.3公顷;省林业局窗口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721起,许可使用林地3568.6公顷。
为做好林业工作服务,省林业局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
第一个是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加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个是提前介入机制。对重点项目提前技术把关,今年5月把2019年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2738个、电力重大项目185个建立清单分解到县,对项目涉及林业的要素进行摸底,将选址涉及到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建设项目分解到业务处室,由各处室做好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市(州)、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对接,协助做好项目选址和论证等相关工作。
第三个是服务保障机制。首先是按照省人民政府安排,开展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为助推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其次是推进深度贫困县重点项目林地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省林业局窗口已为16个深度贫困县办理项目使用林地手续98个,占用征收林地总面积545.6公顷;最后是进一步完善采伐管理工作,指导森林抚育项目优先结合林下经济发展项目落实,采伐指标优先保障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主持人
今年是我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根本性胜利的决战之年,林业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上有什么具体举措,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缪杰:一是积极协调财政争取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2018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贵州省健全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将我省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10元,到2020年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并轨。今年,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已提高到每亩12元。目前,我们正按国家级公益林每年每亩16元的最新补偿标准,向省财政申报2020年资金预算。
二是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试点。2018年,我省出台《贵州省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2018年实施方案》,在毕节市七星关、纳雍与织金3个县(区)进行部分赎买试点,在习水、宽阔水、大沙河和麻阳河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完全赎买试点,涉及面积1.5万亩,省、市、县三级安排赎买试点资金6770万元。目前,省林业局正在总结赎买试点经验,积极协调争取资金,根据落实的资金量谋划、推进2019年度赎买试点工作。
三是尽力争取和落实好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指标。2019年,我省争取到中央财政新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指标2.55万名,补助资金6.5亿元,用于贫困县前期选聘的3.95万名中央财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续聘和新增2.55万名的选聘。目前,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已下达到县,正按要求落实选聘。加上省级安排并续聘的2.05万名地方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2019年,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规模达到8.55万名,涉及8.5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名生态护林员通过参加护林工作,每年可获得1万元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生态森林。杨舰摄
主持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贵州在为湿地生态修复“保驾护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缪杰:目前,我们沿用的是原国家林业局2009-2013年组织开展的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贵州省湿地调查总面积20.9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9%,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大类,其中河流湿地最多,占比65.87%。
2017年,我省制定印发《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20.97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0%。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先后出台《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省重要湿地认定办法》等,促进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组织申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积极推进省级重要湿地、市(县)级一般湿地名录发布,着力实现分级管理。
目前,省林业局完成全省5处湿地申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前期工作;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73处,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市(州)发布了一般湿地名录;全省有湿地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湿地公园45个(含试点)、省级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5个、湿地保护小区37个,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保护格局。
截至2018年底,实现全省湿地保有量20.97万公顷不减少,湿地保护率稳步提高到42.5%,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主持人
刚才听您的介绍,湿地保护主体形式是湿地公园,那么它和一般城市公园有什么不同?在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地方发展的关系?
缪杰:湿地公园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也有别于自然保护区,它比城市公园更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增加了保育、恢复重建以及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内容;比自然保护区更注重合理利用,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合理利用湿地景观和自然人文资源为实践途径。
在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地方发展方面:
一是可以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内或周边农田、水域资源优势,改变传统耕作、渔业方式,转型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提高生态产品附加值,既促进群众增收,又为新型旅游业态提供平台载体。
二是可以结合生态体验发展新型旅游,依托湿地公园秀美的自然风光、清新朴实的生态品性等特性,深度开发既有知识趣味、又带体验过程的旅游产品,如农耕、种植、收割、采集、渔捕等,通过卖风景、卖体验、卖产品,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
我省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请介绍一下我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
缪杰:我省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现已知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1053种,动物种数名列全国第三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等16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黑熊、红腹锦鸡等71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省有维管束植物8612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野生植物7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银杉、珙桐、红豆杉等18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连香树、马尾树、水青树等60种。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我们一是加强了栖息地保护,切实保障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空间;二是加强了生态廊道建设,确保为野生动物迁徙及种群交流留出通道,避免生态孤岛化现象;三是加强多部门联动,与公安、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合作,坚决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此外,我省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收容救护、人工繁育珍稀濒危物种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梵净山金丝猴。
主持人
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些野生动物“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曾报道修文县群众成功救护一头水鹿,今后群众遇到类似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该怎么处理?
缪杰:群众遇到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首先要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目前我省具备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条件的机构有8家,林业部门收到群众报告后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就近原则将野生动物送往相关收容救护机构。需要提醒的是,个人不能擅自饲养野生动物,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保护和国际贸易公约里的动物。
林业部门对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有严格管理规定,对治疗痊愈的会选择适合的季节、生境放归野外。外来物种原则上是不放生的,因为缺少天敌,外来物种很可能会影响地区生态平衡;对救治后无法完全康复的,留着人工饲养;对因迁地保护或科研需要的,暂时或长久留置开展种源繁育、迁地保育等;对死亡个体视情况制作成标本用于科研教学或科普展示,或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
主持人
2019年,我省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为确保目标实现,我省又将采取哪些措施?
缪杰:工作目标有三个: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58.5%,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第二,加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组织开展小微湿地建设试点;第三,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强化野猪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疫源疫病监测。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我们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重点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严处破坏资源行为。在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的同时,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避免出现生态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的问题。
二是重点推进湿地保护建设,推动小微湿地试点。
三是重点推进野生动物监测,防范重大疫源疫情。我们增设3个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个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升格为国家级监测站,进一步强化日常监测。组织开展野猪非洲猪瘟风险排查,加强省内野猪活动频繁区域媒介昆虫和野猪组织、代谢物标本监测,防范野生动物重大疫源疫情。
龙里大草原。
主持人
网友“深山老林”提问:机构改革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督管理职能划入省林业局。众所周知,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那么贵州有草原吗,现有资源状况如何?”
缪杰:贵州有草原,面积还不小。1980年第一次全国草原普查结果显示,贵州天然草地面积6430万亩,分布有野生植物5000多种,资源种类数居全国前列。目前,贵州草原面积数据沿用的是2006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全省天然草地面积240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1680万亩。主要草地类型包括热性灌草丛、暖性灌草丛、山地草甸;草地等级主要为3-5等(级);鲜草产量600公斤/每亩左右,天然草地总产量1440多万吨。
贵州草地生态经过多年治理,低产退化草地占比从二十世纪末的90%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取得了良好生态效益。
一是草地植被明显恢复。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幅增加。据测定,围栏封育草地覆盖度从原来的38%提高到80%以上;改良草地从54%提高到85%以上,产草量1500公斤/亩;人工草地产草量3000公斤/亩以上,覆盖度95%左右,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二是土壤质量明显改善。和工程区外相比,草原植物种群优化,优良牧草比例增加,毒杂草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有所改善。
三是生态功能逐步修复。随着植被盖度的提高,土壤根系量增加,草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的能力得到一定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增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25度以上坡耕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1.26吨,15度以上坡耕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0.6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