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通证券(06837)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海通资管”)通过其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参与上市公司纾困项目的消息在证券市场上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负责纾困基金投资的海通资管另类投资部总监叶文超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市场环境,正是通过多种途径为上市公司提供缓解资金压力的适当时机。选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化解相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另一方面,目前上市公司估值处于相对较稳健的位置,是不错的投资机会。这也是市场化运作的纾困基金的重要运作逻辑。总体看,纾困基金是新生事物,纾困项目的落地需要各参与主体沟通、协作、探索;纾困基金既要满足上市公司的合理资金需求,更要维护好纾困基金委托人的利益。
两个问题
叶文超表示,在目前较为低迷的市况下,纾困基金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最根本的有两方面,其一是纾困对象的选择;其二是纾困方法的选择。
一方面,当前一些深耕行业多年、经营情况良好的民营上市公司短期内或多或少面临流动性偏紧的问题。正因如此,市场上各类纾困基金纷纷成立。但大部分纾困基金主要面向具有行业或地区系统性影响,或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除此以外的其他上市公司则仍较难获得纾困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化解上市公司股东流动性紧张情形的常见路径是借新债还旧债和出让控股权。但借新还旧的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债务人的债务整体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债务人无力继续偿还债务,还可能会加重自身的债务负担。而出让控股权的方式则是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所无法接受的。
纾困新尝试
叶文超介绍,海通证券、海通资管作为第一批开展场内股票质押业务的金融机构,市场份额居于前列。经过多年的实践,海通资管已发行了多只专门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资产管理计划,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投资、管理、销售等方面的经验。海通证券目前已出资50亿元投入纾困相关项目,海通资管积极响应监管号召,通过市场化方式对上述在纾困过程中发现的痛点开展了纾困新模式的尝试。
叶文超表示,海通资管的纾困基金以财务投资为目标,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资金来源主要以社会资金为主,投资项目则以公司现有的股票质押式回购客户为主。主要挑选市值相对较小,大股东或实控人等负债金额较低,估值已低于合理水平,且经营情况较为良好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标的。而对于规模更大、系统性影响更显著的上市公司,海通资管更希望与地方政府、银行等投资方开展深度合作以实现纾困的目标。
叶文超说:“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各地挑选合适的项目,也在和地方政府、银行洽谈合作事宜。母公司海通证券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海通资管的运营、合规、销售等各个部门都在通力合作,与我们投资部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而谈及市场化纾困基金投资运作的感受时,叶文超认为,纾困基金投资更像是二级市场的PE投资,对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与价值挖掘能力要求高。在投资上市公司后,还可以借助公司以及母公司的力量,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综合服务。
下一步,叶文超指出,海通资管还希望作为上市公司与银行、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桥梁,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找到合适的项目。虽然面对各种挑战,海通资管仍会坚持探索,寻求最佳合作方式,继续为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