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上封面丨诗和远方完美统一 成都才子王悦笛笑傲《中国地名大会》

● 王悦笛

《中国地名大会》两次单期冠军

● 关键词:才华

不仅诗词功底深厚,而且能徒手绘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把诗和远方完美统一。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地名文化知识的饕餮盛宴。成都王悦笛成为第一位集齐两次冠军的选手,他良好的心态以及风趣幽默的风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征战《中国地名大会》,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王悦笛是中国社科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不仅诗词功底深厚,而且能徒手绘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日前,这位才子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博学”背后的故事。

我们1班王悦微王悦笛和主持人鲁健

集齐两次单期冠军

诗词才子称霸《地名大会》

在去年12月28日《中国地名大会》第七场,变成了成都王悦笛和固镇齐创业两位单场冠军的对决。最终的“名扬天下”环节,是地名命名逻辑与关联性的终极考验,王悦笛和齐创业,要根据线索在70个地名组成的阵列中进行抢选。题目包括“挑选出5 个源于山名的市、县(区)”、“5 个黄河干流现在流经的地级市”、“清代四大米市对应的城市”、“八大菜系起源的省份”,王悦笛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态,以每个环节分数第一、巅峰对决15:7的战绩夺得冠军。此前他已夺得第三场冠军,按照赛制规定,凡累计两场冠军者,将直通总决赛第二轮。由于前六场未诞生双冠选手,因此,王悦笛成为《中国地名大会》开赛以来两夺单场冠军直通总决赛第二轮的第一人。随着王悦笛每一次精彩抢答,每一环节的成功晋级,“成都”这一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地名,被主持人鲁健反复提及,响彻地名大会的舞台。

我们1班王悦微王悦笛很淡定

采访中记者获悉,去年夏天,经过海选、笔试等环节,王悦笛进入《中国地名大会》,他的整个比赛状态都比较放松。最初,他以为节目组会有一个题库,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全靠平时积累和临场发挥。而且《中国地名大会》高手如林,“我最初特别有自信,觉得自己在地理方面掌握得很多,也设计过行政区划图。但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地理高手,有的能够背完全国2000多个县名,有的来自地图出版社,专业知识非常扎实。”

参赛时,王悦笛甚至连本地图册都没带。最初的松弛,使他并没从七十人中突围,觉得自己没太多希望,情绪有点小小的低落。第三期终于突围并登顶冠军,越战越勇,目前已是两场单期冠军。为了总决赛能好好表现,他现买了一本地图册,又开始复习,他说:“把以前忘记的知识捡起来,也是一次新的学习。”

我们1班王悦微紧张的比赛

参赛时心态轻松

不给自己过多限定

王悦笛是2015年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诗词王中王”特别季冠军,也是2016年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词部冠军,他自称“我更擅长的是诗词”。地理知识,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兴趣。“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就教我背诗,越积累越多,然后就开始自己写诗。历史地理我都很喜欢,特别喜欢看古代的地图册。谭其骧八卷本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每个朝代的我都有。我自学历史地理的时候,参考这本书,顺便自己设计了一套中国地行政区划,通过这种方式,有创造性地来学习地理。”

作为成都唯一选手,能够跨专业参赛,两度从众多地名高手中脱颖而出并夺冠,殊为不易。王悦笛透露:“这可能和我喜欢看足球有关系,看过太多的比赛,有许多绝境和逆转,比如点球大战,那么多优秀的球员,按平时的状态都能踢进去,为什么有的能踢飞?参加电视节目比赛和体育竞技一样,我会吸取其中的经验,落后时不必太紧张,领先也不会太放松。”

我们1班王悦微《中国地名大会》

在武汉大学读本科时,王悦笛曾参加中华好诗词,那是他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挺紧张,只知道答题,所以现在比当时成熟一些,积累了更多经验,能够把自己心态调整好,学会去享受比赛,不会太过患得患失。比赛的时候,不给自己太高的要求,也不要让排名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整个比赛过程,都不必给自己有过多的限定。”

我们1班王悦微两位单场冠军的对决

喜爱诗意行走

学习从不靠死记硬背

王悦笛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初中就读于树德实验中学,高中就读于树德中学,本硕就读于武汉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中国地名大会》通过地名知识竞赛答题方式比拼晋级,对选手的知识储备、应变能力要求极高,既拼脑力又拼手速。参赛选手中既有历史地理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又有热爱地名文化的旅行达人,而王悦笛是为数不多的既有诗词功底又地理知识丰富的跨界达人。

诗词仿佛对王悦笛天生就有一种吸引力,回环往复,朗朗上口。“越背越多之后,就忍不住想自己写。真正规范地创作,是进入大学以后。”他创作的一首词《梅花引》曾红极一时,“歌檀口,挥纤手,梁尘惊坠飘飞久。髻玲珑,佩叮咚,石榴噙露低映玉腮红。……临行犹赠鸳鸯结,从此音尘悲永绝。转生涯,换容华,来世相逢认取鬓边花。”

为了写一首诗,会去读很多诗词模仿诗人们写诗的特点;为了设计一个地图,去研究很多历史地图,从不死记硬背。这就是王悦笛的学习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中国地名大会》,让王悦笛结交了好几个朋友,大家小则聚餐,大则“访古”,即实地学习。去年12月份,一行人去洛阳附近,半旅游半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很多历史遗址,把地理和历史知识更加深刻的融入自身。王悦笛喜欢深度游,“走过祖国的大江大河,地理、历史和文学在脑海中慢慢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让自己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

我们1班王悦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