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在逐渐得到控制,人们也逐渐复工复学,停滞在寒冬的齿轮重新转动,一切都在向新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有时也会驻足,去审视一路走过的路,以及怀念在旧日时光下,曾给我们带来感动的app。
这些app,曾经承载着开发者的满腔热血、甚至是异想天开。虽然遗憾的是,奇迹没有发生,这些想法只是化为了十年前数码生活的一个注脚。对于它们的凋落,我们扼腕叹息,又或者怒其不争。
但不管时代如何变,美好记忆不变,至少我们能够在文字中自豪地向后人宣称:它们终究来过。
雷科技早春专题,让我们怀一怀旧,追忆那些消逝在时光中的app。
这期专题,致我们回不去的青葱年月——微博。
但这里怀念的并不是2020年3月13日的10.3.1版本微博,而是十年前、2010年的“新浪微博”。
在回顾10年前的微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现在的微博,主要都是一些什么内容。打开微博App的热搜页面,除了疫情这类全国人民都关心的热点内容外,其他热搜内容的构成比较复杂,从娱乐八卦到家国大事均有涉及。
不难看出,微博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时事热点的聚合平台,内容提供的主力军也已经不是一般的微博用户,而是各大入驻微博的官方媒体、头部“大V”或者意见领袖。普通的微博用户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热点事件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综合来看微博更像是一个时政信息获取平台而不是信息分享平台。
但又有谁能想到,就在十年前,在微博还叫“新浪微博”的那时候,整个平台的生态却是完全不同。或许微博正好就是那艘“忒修斯之船”: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方向调整和改动之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微博”,早已不是我们之前所熟知的那个“微博”。
怀念10年前的“新浪微博”,其实也是在怀念一个史无前例也后无来者的中文互联网环境。
一个畅所欲言的时代
10年前的微博有什么好看的?这时候就不得不回想起我们注册微博的初衷到底是什么。经过一番努力的回想,小雷想起了10年前对新浪微博的印象,不外乎是“能够和明星近距离接触”、“能够和名人近距离接触”等等,换言之我们加入微博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借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体验一下和名人互动的滋味。
2010年前后的新浪微博,是真的能做到。
相信大家对姚晨“微博女王”的称号应该不陌生,早在2009年就宣布入驻的姚晨只花了2个月时间就超越了“微博原住民”李开复、黄健翔等已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圈内大牛,成为微博上粉丝数量最多的用户。
在那个粉丝数量几乎没有任何水分的年代,姚晨用2年时间突破了千万粉丝大关,这也成为姚晨登上《时代》杂志“2014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的契机。姚晨能够成为“微博女王”,能够入选《时代》杂志,这背后离不开微博粉丝的鼎力支持。但在那个年代为什么微博的用户愿意如此支持他们关注的明星?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真实感”。
无论是姚晨也好,杨幂也好,范冰冰或者谁也好,这些明星在新浪微博上分享的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动态,甚至是一些在今天一定会登上“热搜”的“爆炸言论”。在新浪微博上,我们拥有了难得的和明星近距离互动、了解他们生活的机会,而且这些明星的面孔不是面具化的,而是相对原始的样子。
杨幂会在微博上发一些“私密照”,而且言语的尺度也很大。
那英会理直气壮地抨击那些讨厌的人,言语一点也不客气。
而在我们熟悉的手机圈里,余承东还曾说要向小米的新零售看齐,雷军也大方承认和华为的差距,大家都处于一种互相学习的“其乐融融”氛围里。
我们怀念10年前的新浪微博,更多的是怀念这么一个轻松、愉快且真实的氛围。明星、公众人物可以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轨迹和部分想法,不用如履薄冰,不用小心翼翼。但放在现在,明星的账号基本已经交由团队打理,发布的内容也是商业相关,就算有个人生活的记录痕迹,也不过是“例行公事”和“做做样子”。
我们已经无法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去知晓明星的生活轨迹,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饭圈”文化的兴起,他们似乎也已不太愿意和广大粉丝分享自己的生活。微博本来是拉近名人和一般人之间的工具,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这高墙又再拔地而起。
流量生意的崛起
是世界变了?是明星变了?是娱乐圈的“星-粉”关系变了?答案可能是,可能不是,但微博的确是变了。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忒修斯之船”,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和变革之后,现在的微博虽然在VI、名称等方面仍延续着过去的味道,但整个商业模式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说白了,是流量生意的快速崛起和微博商业层面的需求,导致了平台属性的变化。放在过去微博对标的是推特,因此原意是搭建一个网民之间的交流平台,而“网民”可以是平民百姓,也可以是明星名人,甚至国家政要。
但当微博筹划上市,实现转型之后,微博的商业属性快速增加,已经变成了实质上的营销平台和广告平台。如此变化也可以从微博的账号体系中看出来,现在微博最基本的账号体系为普通微博账号-VIP微博账号-普通认证账号和高级微博认证账号(大V)。
高级的账号如大V不仅有更多的流量倾斜,有更多的内容分发渠道和工具,甚至还配有专门的客服来解决一些问题,不管怎么理解,这都是事实上的“拥有更多特权”。对平台上的账号进行分级后,可想而知粉丝和明星、大V之间就不存在什么“平等”,粉丝成为了明星、品牌的营销对象,以前是“谈感情”,现在则是“谈生意”了。
而明星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也会刻意地保持和粉丝之间的距离,再想要在微博上畅所欲言已经不太可能。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十年前网民的数量已经呈几何级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却丝毫没有减弱。明星的管理团队基于当前的网络环境需要控制明星言论也十分正常,如果因为言语不当而商业价值受损,那么对明星本身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当全社会都意识到“流量”生意所带来的丰厚利益后,想要视而不见就非常艰难了。现在的微博已经成为了一个最顶级的营销和广告平台,明星们争先恐后地在微博上利用博文和公关手段打造自己的“人设”形象并培养粉丝,而规模化、模板化的博文内容在建设“人设”的同时风险也更低,因此带有个性和个人情感的博文自然就绝迹了。
所以我们在怀念什么?怀念的是微博,但也不只是微博。如果不是曾经经历过,可能我们无法想象我们曾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和明星进行交流,而高高在上的大明星也会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七情六欲。
或许真正被淘汰的,正是“交流”本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