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地产大王程谨轩靠房地产发家,儿子恃财而骄败尽家产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东方的巴黎”,除了这些八街九陌、鳞次栉比的洋楼外,更与其经济血缘中,残存着很多与西方藕断丝连的气息,有着本质上的关系。而这些自然与来沪淘金的外国人们是分不开的。本文所述的程谨轩者,其事业启合的“起落盛衰”,也显然与这些洋商入沪淘金是分不开的。

程谨轩毕竟只是个旧时上海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不同于浪迹于黑道的杜月笙、黄金荣等后生大亨,他的事迹,没有几个老上海人是知道的,但说起西洋商人哈同、沙逊等人,老上海人又会对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这些洋人长期生活在东方,被西方人调侃为东方人;又被沪上土著称为洋人的富贾洋商。给上海留下了鳞次栉比、富丽堂皇的建筑、花园、饭店。比如闻名沪上的沙逊大厦、安利大楼、哈同公馆、汉弥尔敦大厦等大厦庄园,都是上海滩历史上有名的洋建筑。

财上海微博

程谨斋

先说程氏的“起”,程氏又名程谨斋,安徵歙县人,绰号“程麻皮”。本属淮军兵士,在咸丰年间,随淮军开进上海。他在剿灭太平军后,离开了军队,后曾以木匠力夫为生,生活殊为艰困潦倒。

某次在十六铺码头扛活,拾得一皮包,包内有大量现钞和汇票。汇票是西方资本金融的产物,彼时刚传入中国不久,只有洋人和极少量的国内机构会使用;而皮包使用又以洋人为主,这个不用说,是洋人的包无疑。后来丢包人礼和洋行的老板寻来,厚道的程谨斋认定手艺人“生财有道、不义不取”之理,将所拾的巨财拱手完壁。令洋人大为感动,除给予大量钱酬外,还将其介绍到新沙逊洋行老板那里干活。

财上海微博

维克多·沙逊

说起新沙逊洋行老板维克多·沙逊也算是系出名门。其曾祖大卫·沙逊的家族,原是生活在伊拉克巴格达的犹太人,世以财政官员为业。因巴格达行政长官达乌德执行反犹政策,而受到迫害。遂逃到印度孟买,入了英籍。借大英帝国拓展殖民地之机,开起了贸易公司,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花簇锦团。

道光十三年(1833年),老沙逊凭着敏锐的生意直觉,搭上英帝国刚刚允许对华贸易的政策之舟,利索地把分公司开到了上海,取名沙逊洋行。到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维克多·沙逊爵士这一代,用极其厉害的投行金融手法借壳于上海的“安利洋行”,创立了一个新沙逊洋行,领域由鸦片、纱织、横跨到房地产的行业,整个家族的实力和低凋,均堪与久负盛名世界级财团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比肩。

程氏自从与急于介入沪上房地产市场的维克多·沙逊爵士相识后,利用对上海的熟门熟路和一班朋友的襄助,很快在新沙逊洋行里立足,成为该洋行的买办。其精准的“看、炒地皮”的功夫,远超沙逊爵士,而沙逊凭着投行手法在金融资金上,给予程氏以挥洒“地才”资质的天地。很快,沙逊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上赚了个盆满钵满、肚满肠肥。

财上海微博

哈同

其实上海在晚清时期就大炒过一次地皮。由于商埠开辟和外来资本的强力介入,各国、各地的商家和民众的大量涌入,令上海的地价一直处在上涨之中。由开埠的亩几十两白银,翻至19世纪中叶的亩上千两。

下面再说程氏事业的“盛”。有一次,沙逊洋行因旗下收购民居商铺的年限,超过了租界工部局的规定,需大量资金注入进行房屋更新。因战事动荡和局势不稳,洋行为更新房屋的经费,不得不出卖旗下的房产进行补救。

程氏看准地价上涨之势,献计于沙逊,将需更新的房产长租,并要求租赁人出钱更新租屋后,可折抵地租,待租期一满,房权又归属洋行所有,此计深得沙逊之心。而后,程氏顺势租下这些房屋更新后转租,赚了一大笔财富。

程氏又以这些钱为本,大肆收购上海西区的商铺民居,待西区地价高过中心区域之时,又出手卖尽。期间辅以抵押贷款,则若火上浇油,加上程氏眼光精准、判断前瞻、为人侠诚、长袖善舞,很快便坐拥令人咂舌的上海“二条龙”地产。

财上海微博

程霖生

其中一条是自上海的河南路至西藏路,另一条则从新世界到卡德路,附带上石门二路。旗下之商铺民居达几千间、幢。不说这些地产的价值和升值潜力,单单地租就达数千万两白银。人称程谨轩“沙(沙逊)哈(哈同)之下,一人而已”。实在是富可敌国、金玉满堂。其老婆在旗袍上镶满钻石,招摇过市,被时人称为“金刚钻老太太”,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正是由于程氏家人和后嗣的恃财而骄。到了其子程霖生一代,因缺乏历练、又自恃多财,盲目扩张至诸多未知的领域。开设百货、食品、钱庄、涉入金融行业,投机于黄金市场,又广收古董字画赝品,令程氏家族的亿万之财渐渐灰飞烟灭。最后程霖生只得厕身于自家所建的德义大楼的一套小公寓内,终日酗酒致郁郁而终。

程霖生可谓才不配财。其家族事业沉浮中,现父义取、子骄还之叹,可见在人世间,天道轮回屡应不废,独凭德义永驻之。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