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的小冯,在当地某购物中心,花费了500多元买了一双耐克的鞋子。而这双鞋子,在耐克官网上的售价为1149元。她的老板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很划算,便让小冯帮忙采购了23双,作为福利发给员工。鞋子采购回来以后,有同事开玩笑说这么好买还这么便宜,会不会是假货,没想到却一语成谶,一句玩笑竟然成真。
小冯自己说,总共帮公司采购了23双鞋子,花了一万五左右。通过小冯提供的单据,我们可以看到,店铺开的收据上没有公司盖章。小冯说,虽然自己花钱通过发送图片和邮寄的方式,已经鉴定鞋子为假货。但是,鞋子毕竟不是在路边随便买的,而是在正规商场里买的。所以自己直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所购鞋子是假货。并且,还表示,这件事让自己很难为情,在同事面前还没有面子。
当小冯来到卖鞋的店铺,询问其有无相关营业执照时,店内员工称老板不在,自己也不清楚。针对这家店铺是否为耐克授权店铺,以及是否具备营业资格时,工作人员含糊其词,一直推托。市场监管人员赶到现场后,表示小冯自行鉴定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真假会由他们联系耐克商标权利人,进行权威的鉴定。
对于一旦真的是假货,怎么来赔偿。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可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诉至法院申请三倍赔偿。截止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同步进行了核查处置,准备鉴定材料,联系耐克体育(中国)公司鉴定。并且,已经联系这家店铺老板尽快提供营业执照,进货票据和相关授权文件,后续会依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材料依法处置。
当今,由于很多人没有自行分辨假货的能力,所以常常会像上述事件中的小冯一样,买到假货。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买到假货,人们大都会选择去当地的大型商场里面购物。因为一般商场里的品牌店铺,都是经过相关授权,取得了营业资质的店铺,售假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即使是在商场里,仍然会有短租摊位。它们一般常见于商场的过道处,这种摊位通常都是十几天或几个月的短租,甚至按天结算,它们本质上与商场外面的路边店铺没有区别。所以,大家在这些店铺购买商品时,如果与官网售价相差太大时,就需要格外谨慎了。在购买之前,可以在官网上查找是否为专卖店或授权店铺,把风险降到最低。
如果不慎买到了假货,消费者应该据理力争,向相关部门举报。需要注意的是,由消费者自行鉴定的结果,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或平台取得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依据。最终的鉴定结果,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出面联系相关权威机构,进行鉴定。
所以,一旦消费者与店家发生类似的纠纷,双方可以先自行沟通解决。如果当事双方无法自行达成调解,消费者可以起诉至法院维权。另一方面,商场在与卖家协商签订入驻合同时,应仔细甄别卖家的背景资质。如果是品牌卖家,一定要求其提供品牌授权书,这样既是为进入商场里的消费者考虑,也是为自己商场的声誉着想。
生活中,类似上述新闻的假货事件还有很多。有关部门为了维护消费者相关权益,每年都会在3月15日联合中央广播电视台,举办3·15公益晚会。每年晚会都会选定一个主题,紧跟时下的社会热点事件,曝光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重黑幕,揭露日常生活中的隐形消费和陷阱。并通过现场真人模拟的手段,给人们演示如何规避这些消费骗局。
可以说,假冒伪劣商品总是让人防不胜防。甚至很多人买到假货后并不知情,而一些人即便最后发现是假货,也会选择沉默,不去追究。也正是因为这样,假货变得越来越猖狂,越来越逼真。打假不仅是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的问题,广大消费者也应该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让假货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