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炼金记

为谁而炼金

文 / Wise财经 饮杯否

责编 / 夏雨萌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于机器人的幻想和探索从未停止过。

早在13世纪,德国科学家曾试图制造出能替人类开门的机器人。3个世纪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家还曾尝试制造出会劈柴打水的机器人,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所限,这些先驱者最终没能成功。

直到20世纪中叶,这一幻想才最终成为了现实。

1959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这是由美国“机器人之父”恩格尔伯格与其合作伙伴德沃尔联手制造的。

恩格尔伯格和德沃尔相识于1956年的一场酒会,恩格尔伯格对于机器人的理解和构思让同为发明家的德沃尔感到震惊,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一家生产机器人的公司,并最终研发出了Unimate。

随着Unimate的普及和投入使用,现代工业革命被推上了一个新阶段,然而恩格尔伯格的志向却并不在此。

1984年,恩格尔伯格卖掉旧公司,创立了TRC公司,主攻服务机器人的研发。4年后,他又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服务机器人HelpMate。在当时,HelpMate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主要是用来给医院的病人送饭、送药和送信件。

不过,恩格尔伯格并不满足于HelpMate提供的跑腿服务,他认为“未来机器人会擦扫地板、做饭、洗刷汽车和检查安全”。

接力棒交到了商用电器生产商伊莱克斯公司手中。相比做饭、安防等高难度的服务,伊莱克斯公司认为让机器人具备清功能更容易实现一些。

1996年,伊莱克斯公司研发出了三叶虫扫地机器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扫地机器人,然而这个划时代的产品却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赞誉,相反,三叶虫扫地机器人因为效率低、易卡困、大比例漏扫及重复而被屡屡诟病。

即使后来又加入了以陀螺仪为主的惯性导航辅助,但清扫误差仍然非常严重。此后,研发和生产扫地机器人的企业进入了为期6年的静默期。

一、疯狂的石头

机器人从出现到发展至今,虽然外貌、体型与功能各不相同,但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大细分领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而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扫地机器人渐渐成了最主要的赛道。

这条赛道的静默期在2002年被打破。

这一年,美国科技公司iRobot 推出了Roomba扫地机器人。Roomba一经推出,就成为了里程碑式的产品,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三段式清扫结构,三段式清扫结构可以使清洁率达到99.1%,扫地机器人自此具备了实用价值,正式开始商业化落地。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创立于2014年7月的石头科技赶在扫地机器人市场爆发前夕加入了战局。

2015年,扫地机器人市场迎来全面爆发。

iRobot、石头科技、科沃斯等行业龙头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新产品。全局规划技术开始取代之前的随机碰撞技术——在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和基于视觉传感器的VSLAM技术下,新一代扫地机器人不仅能规划清扫路线,还能进行实时定位、构建全屋地图,这极大提高了清扫覆盖面积和清扫效率。

可以说,全局规划技术的出现成了扫地机器人市场爆发的决定性因素。

2018年6月,科沃斯成功上市,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科沃斯一直是A股实力最强悍的扫地机器人公司,直到石头科技上市。

2020年2月21日,石头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股票发行价为271.12元,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纪录。上市首日,石头科技股价上涨84.46%,报收价为500.10元,成为科创板第一高价股。

显然,“前辈”科沃斯的第一宝座被终结了。按照3月3日收盘价计算,石头科技市值为288亿元,而科沃斯市值仅为134亿元。

二、背靠大树好乘凉

相比“石头科技”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小米生态链企业”才是其最广为人知的身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石头科技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相反,小米集团对石头科技的投资决定显得尤为迅速和果断。

那是2013年年底,雷军决定启动“生态链计划”,并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还专门拨出资金设立金米投资公司。

这一布局巧妙地避开了以电商为核心的阿里、以游戏内容见长的腾讯以及以搜索、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为核心的百度。他要做的,是构建一张以手机为中心,一圈圈向外辐射的万物互联的网络,提前布局下一个风口。

负责这一业务的是掌管产品工业设计的首席产品经理兼设计师、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雷军对刘德下了一个死命令:要迅速去市场上扫描,抢公司、抢项目。离手机和用户群近的早点投,离手机和用户群远的晚点投。

刘德立即组建了一支颇具特色的投资人队伍,其成员全部由来自小米内部的产品工程师组成,这些人没有投资经验,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技术是否过硬。当时的刘德认为,基于技术层面选中的项目往往更容易成功。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后来回忆称,“他们看过以后觉得我们的算法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当天就决定要投我们。”

那是2014年8月12日,小米集团以小比例战略投资的形式投资了石头科技。事实上,小米集团对生态链企业的投资标准向来是只投资,但绝不控股,也就是“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根据石头科技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小米系共计持股24.7%,其中顺为资本持股12.85%、金米投资持股11.85%。

2016年,也就是石头科技成立后的第二年,石头科技推出了第一款产品“米家扫地机器人”,借助小米强大的渠道和用户基础,以及产品超高的性价比,米家扫地机器人一经推出便一路走红。而后,石头科技乘胜追击,推出了自有品牌“石头扫地机器人”,并在短短三年内确立了市场地位。

根据光大证券2019年出具的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前43周,米家扫地机器人和石头扫地机器人线上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8%和10.1%,合计22.9%。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在国内线上、线下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均位列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23%、26%。

不仅如此,在小米集团的扶持下,石头科技仅用了一年时间便扭亏为盈。招股书显示,石头科技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总营收分别为1.83亿元、11.19亿元、30.51亿元和30.30亿元,营收增速分别达510.95%、172.72%和43.46%。

同一时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67亿元、3.08亿元和5.82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达696.05%、359.11%和236.13%。

这样的成绩和业绩增速,如果仅仅是靠石头科技自己趟路绝对是难以实现的。昌敬也曾表示,加入小米生态链不仅获得了资金和品牌效应,也提高了石头科技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

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如石头科技的主要收入和利润严重依赖对小米ODM业务。

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石头科技与小米集团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1.83亿元、10.11亿元、15.29亿元和9.14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100%、90.36%、50.17%和43.01%。

这也就意味着,小米集团同时作为石头科技的客户、渠道和股东,早已成为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小米集团实际是掌握着石头科技生死存亡的巨大变量。

三、任重而道远

石头科技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来自小米集团的桎梏。与此同时,“去小米化”也被提上了日程。

石头科技为此做了两手准备:一是降低ODM业务的营收占比,转而提升自有品牌的营收占比;二是不断增加产品线。

说白了,它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加码自有渠道建设,另一个是构建高中低端品牌矩阵。

在自有渠道建设方面,石头科技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线下销售是以经销为主,通过扶持经销商的方式大力扩充经销商数量,而线上销售则主要是和京东、天猫等多家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并逐步扩宽合作广度。

2017年,与石头科技合作的线下经销商仅有3家,一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17家,其中包括紫光、慕晨、国机、俄速通等主要线下经销商。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石头科技的线下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0.2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73 亿元,同比暴增3413%。

线下销售表现不俗,线上销售同样优秀。2017年“双十一”当天,石头科技的产品在一小时内全部售罄,2018年更是销量大涨18倍。

在加码自由渠道建设的同时,石头科技也构建高中低端品牌矩阵,比如2018年增加了相对低端的惯性导航“小瓦扫地机器人”,实现了用户层次的全覆盖。

“去小米化”初见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石头科技有能力应对残酷的丛林法则。

首先是石头科技的毛利率大幅低于同行科沃斯和福玛特。

根据招股书,石头科技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9.21%、21.64%和28.79%,相比之下,科沃斯的毛利率为33.88%、36.58%和44.90%,而福玛特的毛利率则为42.00%、31.57%和59.31%。

其次是石头科技是典型的互联网轻资产模式,生产几乎100%依赖代工厂。

和科沃斯这种实业重资产模式相比,互联网轻资产模式显然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虽然石头科技在前期的产品和技术驱动阶段优势明显,但到了后期,或许会因产能受到限制而影响增速,假如未来与代工厂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也将会对石头科技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科沃斯则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一风险。

靠代工清洁小家电起家的科沃斯完全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2017年,科沃斯自有工厂的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282万台,产能优势明显。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上市后的石头科技并不是高枕无忧,相反,扫地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据粗略统计,目前在国内主要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已接近200个,其中还有戴森、松下、美的、海尔等老牌劲旅。

石头科技得以上市,并成为科创板第一高价股,这已经是一种成功了,但这种成功能否延续,还需看石头科技自身的发展。

但愿石头科技真能如昌敬在内部信中所说的那样:上市并不是人生巅峰,更不是终点,而只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

注:文中题图来自Unsplash。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