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朱熹》,该片历时五年精心制作完成,拍摄行程高达十几万公里。摄制组运用多维度航拍、虚拟影像合成等创新表现形式,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进行了精心拍摄,使观众得以走近“真实的朱熹”。
为了向观众更好地展现朱熹的学说与思想,主创团队在创作纪录片《朱熹》时将叙事的重点对准了他众多身份中的“理学家”与“教育家”的身份,将朱熹的人生经历放置于其所生活的历史语境之中进行叙述,生动展现了朱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和影响。
主题平行,全面勾勒朱子思想
朱熹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思想更是宏大深奥,要想拍好这位“理学集大成者”,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与一般人物类纪录片不同,纪录片《朱熹》打破了以时间为顺、序,侧重讲述人物生平的主要事迹的叙述方式,而是通过“继往开来”、“以民为本”、“尊礼重道”和“明德崇礼”四个平行主题,采用非线性的板块结构,从不同维度进行切入,最终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朱子思想地图。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是辛弃疾为朱熹写下的祭文。儒学重建的过程是漫长的,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了挑战,到了南宋朱熹这里,他成为了“理学集大成者”,标志着一个新的体系彻底形成。对传统儒学经典进行重新整理是朱熹人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诗经集注》、《楚辞集注》等都是他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其中重中之重是《四书章句集注》。
实际上,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是一个人本的仁学,它是要解决人自身的问题,所以他有强烈的忧道忧人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南宋政治现实环境的剧烈碰撞决定了他一生所有的悲欢离合。
朱熹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著书讲学,教育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这也是纪录片聚焦于朱熹“理学家”和“教育家”的身份的原因。他以书院为讲学阵地,以《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教材,大力倡导德育为核心的教育精神,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正当学问而着力推广,使新儒学理学得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
立体表达,生动讲述朱熹故事
朱熹在儒家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朱熹的研究更是浩如烟海,在利用纪实影像讲述朱熹深奥的哲学思想,看得出摄制组是颇费了一番苦功的。
在叙事安排上,纪录片《朱熹》通过影片的结构“张力”引发观众联想,注重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将其生平思想以更贴近当代观众的方式娓娓道来。例如,在每集开头,都会以具体史实作为引入,通过康熙、辛弃疾等历史人物对朱熹的评价,引发观众对于朱熹在不同人生阶段经历的好奇,以此为入口进入影片的叙事之中,并随着影片内容的不断展开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朱熹。
此外,在影片的表现手法上,摄制团队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运用了多维度航拍、移轴摄影、水下摄影、三维动画、虚拟影像合成等创新表现形式,还加入了沙画、特效、动画、模型、情景再现等影视效果。比如,生动再现了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的场景,就是通过动画特效完成的,沙画形式也描绘了朱熹德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得枯燥的思想讲述变得生动鲜活,也拉近了观众与朱熹及其思想的距离。
作为一部历史人物纪录片,为了使内容尽量客观准确,主创团队还进行了“论文式考证”。团队邀请了朱子学最权威的专家们,如清华大学的陈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杰人教授、浙江大学的束景南教授等对朱熹的思想进行阐释,每位专家在纪录片的叙述过程中负责的都是各自钻研多年的学术领域。
而在运用文献史料时,主创团队坚持到最权威的机构拍摄,并通过不同文献史料的比对,进行相互验证。另外,该片并不回避后世对朱熹诟病与非议,而是将这些问题放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具体分析,以得出符合历史情景的结论。
叙事上的巧思、拍摄上的创新、内容上的严谨,该片将朱熹一生最为关键的事件高度凝练在影像之中。朱子的以民为本,重视德育与家国情怀得以为当代人所知。而通过纪录片的载体形式,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所代表的新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聚焦当下,弘扬传统文化
朱熹是宋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总结并重建了儒学,使从魏晋南北朝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孔孟之道”恢复了正统地位。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朱熹的教育思想对于国人家国情怀的培养作用显著,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成为中山大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
再比如,朱子《家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一笔,它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朱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文化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