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 当孩子有了微信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空间,鼓励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刘文娟

为了一年级的女儿上网课交作业方便,我们帮她注册了一个微信账号,没想到,这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而我凑上去,往门里望,也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女儿有了自己的微信,第一件事是给自己选头像。她有好些鬼马风格的自拍,我觉得很可爱,就是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样子嘛,可她却不满意,最后选了一张在野生动物园抱着小兽的照片。原来连7岁的小朋友也懂得要与众不同,夺人眼球。这也是她在网络世界确立自己身份的第一步。

接着,小朋友就开始加好友、编织自己的社交网络。先是好朋友们,没有自己微信的好朋友的妈妈们,各科老师们,家里人则不分老幼加个遍。她还给每个好友都备注了搞笑的称谓,这个改名字的游戏让她自嗨了半个小时,“哈哈哈”笑个不停。每隔一两天,她会梦见幼儿园老师、忽然想起哪个小时候的玩伴,于是,继续加,两周过去,好友已有好几十个了。

我很好奇,小孩子要在微信上干什么呢?没想到小朋友在社交网络上很活跃,除了与好友们文字交流,还特别积极地给人家评论互动。发图片、发视频、语音转文字、下载各种表情,一顿操作无师自通。一开始我还暗自担心小朋友自己和老师交流,会不会不知分寸、失了礼节,可没想到,她有些文字语气甚是老道。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在长大,真真正正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和延伸。社交网络赋予了她一个自我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在与不同身份年龄背景的好友的互动之中,独立的人格正在慢慢形成。虽然也有词不达意,别字漏词的情况,但是好像依然可以继续交流,也能自己纠错。

微信也给了她发泄负面情绪的空间。有一次我批评了她几句,她虽然自知理亏,没有向我发作,却还是委屈不满。然后一个人在那里给自己发语音,自问自答,说了好几十句,一开始说“要把坏妈妈打一顿”,然后表达了被妈妈发现的担心,最后宽慰自己“妈妈还是有一半好,看见了也不会骂我的”。她一边佯装阻拦,一边期待着让我看到这些文字,我也没让她失望,不但没有责怪她,还肯定地告诉她,对妈妈的不满意都是可以写出来的,妈妈也可以对自己不对的地方道歉嘛。

虚拟空间的不断扩大也延伸到了现实空间。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爸爸说她两句,她立刻跑回自己房间锁上了门,怎么敲都不开,这让我们非常恼火。房间门锁了就是把沟通渠道关闭了,绝非上策。等她平静了,我们一起讨论,制定了规则:锁门是不允许的,但是爸爸妈妈进她的房间必须先敲门征得她的同意,然后严格执行,皆大欢喜。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精神和情感空间,鼓励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去思考、去社交、去碰壁、去跌倒再爬起来。我们父母需要做的是陪伴,但是也要放手,并保持一点距离。如果你给孩子的只有笼子,那他们只能是困兽,但如果你可以给他们一片森林,那么你会看到可爱的精灵。(刘文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