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上海4月15日电(记者林中明 通讯员金玮菁)“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侵犯商标权犯罪,已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要类型。”4月14日,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在该区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发布《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15-2019)》,并通报相关案例,对近年来该院办理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助力企业防控风险。该区工商联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发布会。
《白皮书》显示,2015年至2019年,该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共计77件212人。案件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上升趋势最明显,审查起诉案件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85.7%和309.1%。案件类型占绝对比重的是侵犯商标权犯罪,提起公诉的有38件。犯罪对象集中在高档服饰、名烟名酒方面;侵权对象为外资品牌的占63%、中资品牌的占37%;实施犯罪绝大多数依托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售假,分布广、销售数量大、涉案金额高。这类犯罪团伙作案成员分踞多个地区,各自负责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发货、客服等环节,犯罪链条不断拉长,组织化、专业化特征日益凸显。同时,犯罪分子依托现代金融、通讯、物流,通过银行转账、手机联络、快递运输等相互勾结实施犯罪,产销分离,跨区域作案成为常态。
针对新情况,该院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障良好营商法治环境,成立了金融及知识产权专业办案组,专业化办案办理全市首例利用网络贩卖ISO国际标准案,获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国家版权局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在办理汪某某等3人假冒注册商标案时,该院深挖犯罪全链条,有效追捕遗漏同案犯,及时追诉遗漏犯罪单位,均获法院判决。2018年起,该院试点知识产权权利人告知制度,在批捕、起诉阶段向权利人制发告知书,提升权利人诉讼参与度,推动办案程序公开透明。该院还与侦查机关签署《关于做好经济类案件追赃挽损工作的协议》,从加强个案指导、个案监督、协调联络、经验总结等方面展开协作,有效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提升追赃挽损工作实效。去年以来,该院加强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宣传,编写《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提示》宣传手册,策划32期古风连载漫画@企业家系列法宣产品,获全国检察新媒体栏目二十强。近期,根据企业复工复产需求,该院又开设“复工复产法律网课”,助力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该院还针对本区域内智能型实体经济企业集中的特点,今年1月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设立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线索受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务。疫情防控期间,该院检察官每周两次至工作站提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