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里的莫比乌斯时空

卷首

新冠疫情之中,有趣的新闻比平时更让人关注。4月8日,一本科幻新书《莫比乌斯时空》的上市,暴露了我们身边的一名规划小伙伴的隐藏身份——科幻作家。这本书的简介中,这个笔名叫做“顾适”的作者,不仅是科幻“银河奖、星云奖双奖得主”,也是“城市规划师,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随后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经过青盟深入挖掘,迅速定位到中规院的高级规划师顾宗培。

于是,4月11日晚,青盟邀请这位有趣的“斜杠青年”,进行了一次突击访谈。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快乐、有思想的青年规划师兼科幻作家的侧影。

城市规划杂志

城市规划设计师顾宗培

城市规划杂志

顾适的《莫比乌斯时空》

【青盟】:顾宗培你好!很高兴你能以“顾适”这个身份回到青盟,你在青盟发表的唯一一篇文章,就是2016年的“让我们在小说里聊聊街道”,当时,你的自我介绍是“可能是规划界最会写小说的人”。你是不是早就想告诉大家,你是一个科幻作家?

【顾宗培】:非常感谢青盟!在本专业的前辈面前暴露自己在业余写作,压力真的很大,这次各位师长和同仁的热情也让我特别感动。我很真切地感觉到,城市规划是一个非常包容的行业。

我2016年写的那篇不成熟的小文章,是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居住区的相关研究,所以忽然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表达街道能够承载的生活,城市能够展现的故事。而青盟的多元与包容,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这篇在创作和专业层面都有些草率的故事。现在回头去看,还真是觉得很不好意思。

至于当时写那个自我介绍……也有点太狂妄了。几年后的今天,我已经知道规划和建筑界,其实有好几位非常棒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请不要问我是谁,等待他们自己浮出水面吧)。也有可能,规划和建筑的专业训练,本身就是与小说创作非常类似的吧。

【青盟】:你是怎么开始写作的?又为什么会选择写科幻?

【顾宗培】:最开始应该是初二的时候,我在语文作业的周记本上写小说。现在想来那居然真的是一篇科幻!好像是地理课教了地球内部的结构,我就开始想象或许有一个地底的断层,里面也有人类文明。在他们的世界里,天空是岩浆火焰,脚底下是另一片大地,我在周记本里写了一篇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连载)。但我当时的语文老师(他的名字是袁睿适,教完我们就离职了,我一直想找到他)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居然没有阻拦我,反过来鼓励我写这些对中考毫无用处的玩意。后来高中的语文老师也都比较宽容,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到大学开始在网上写长篇,工作之后因为时间有限,转而写短篇。至于为什么会选择科幻,这可能更像是一种本能吧,科幻创作可以打破现实的边界,想写什么都可以,而我想到的故事往往是远离现实的。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你是怎么得到的写小说的点子?

【顾宗培】:我平时会有一个点子库,很多故事最开始都只是一句话,比如《嵌合体》最初是13年底,我听朋友说起有这样一种生物学的新技术嵌合体,能够用不同生物的细胞,拼合成一个新的生物,当时我就觉得非常有趣。而《赌脑》则是16年底,我读到一个新闻,有人在临死前,冰冻自己头颅,然后我就在点子库里记下来这句话:“谁会融化这些头颅呢?”,几个月后我想到一个西式的拍卖会,人们拍卖这些头颅里的记忆,但它还是让我不满意,最终版本我选择了一个民国风的老茶馆,几个人像赌石一样,赌哪个头里有更值钱的记忆。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你是怎么平衡规划和写作的?一般都是在什么时候写作?

【顾宗培】:我这几年的创作量非常低,14年以后平均一年1-2个中短篇,在科幻作者里可能是非常惨淡的成绩。一个短篇几千字,基本上1-2个周末就可以完成,中篇我一般还是会用到长假,比如春节,因为它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来沉浸到故事里去。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科幻给规划带来的意义是什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生活工作之中,为什么我们需要读科幻?

【顾宗培】:“忙忙碌碌”的形容非常精准。也就是在这种忙碌的工作中,我感受到科幻的特殊意义。因为日常的忙碌往往是低着头的,我的视线只能看到前方一点点,可能是这一周的工作计划,可能是下一个节点之前必须完成什么。有一次在最忙的日子里,忽然接到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写作邀请,当时我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熬夜”来完成了这个作品,幸好是个非常短的短篇(《为了生命的诗与远方》),不需要耗费太大的精力。它逼着我在忙碌之中,还能抬起头,去看向远方,去了解我不知道的海洋科技和环保命题。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或许这就是科幻能够为规划和每个人带来的意义——不仅仅盯着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保持好奇、宽容和超越的心情,去吸收各种信息,融入到对当下问题的判断之中。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科幻作者是全职的更多还是业余的更多?

【顾宗培】:全职的科幻作家非常少,全国可能不超过十个人。其实就算是幻想类的创作,也要有生活,如果完全脱离现实,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可能也会影响作品的力度和价值。

【青盟】:这本中短篇作品集,带给我与长篇阅读完全不同的感觉,每个故事都很短,但是在结束之后,仿佛还跟在我身边继续旋转,怎么来说明长中短篇小说之前的差异呢?

【顾宗培】:中篇与短篇还是更相似,虽然长度上有一些差异。如果把中短篇比作方案汇报的话,短篇是15分钟版本,中篇是60分钟版本,作者都得努力在这样的篇幅里,始终抓住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力,所以一般来说中篇写起来会更辛苦一点,要求的综合能力更高,而短篇其实更显功力。但平常的读者可能接触的更多是长篇,而长篇的节奏是和中短篇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可能会觉得中短篇信息密度很大。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莫比乌斯时空》这个故事里,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白屋,这就是Sketch up嘛,你在里面放了一个“比例人”,然后让他在规划出来的城市里走。与规划不同的是,你给这个人赋予命运和情感,是这样的吗?

【顾宗培】:您的感觉太准确了。这个故事我想到的最初画面,就是白屋。当时我正在跟着朱总做北京总体城市设计战略和后续的专题研究,每天从宏观尺度看着北京,又在微观尺度体验北京,走在街上会有非常奇妙的感觉。当时我忽然想到所里做过北川规划的前辈说的一句话:“去北川感觉太奇怪了,所有房子、路和绿地都像是从Sketch up里走出来的,连路灯都一模一样。”从这个点出发,我想到了在时间循环之上叠加空间循环,最终完成了这个故事。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我看了你的作品,特点非常鲜明。是不是每一个科幻作者都是与你类似的创作方式,努力去追求作品的完成度?

【顾宗培】:作者和规划师一样,彼此之间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哪怕我们都拿到“控规”这样的命题作文,在同样的成果要求之下,每个人给出的方案肯定也不一样。所以我可能没法评价其他人的创作方式。

我超级喜欢“完成度”这个词。我也是在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忽然意识到,最终读者能记住你的不是你发表了多少篇小说,而是能够定义你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其实是需要“等”和“养”的。有点像酿酒,作者是酒庄,作者的生活、想到的点子是葡萄。虽然酒庄的葡萄田是一样的,可每年气候不同,产的葡萄还是不一样,有好年份,也有艰难的年份,如果我恰好收到了好葡萄,那么就会尽全力去让它变成好酒,我也相信这样的作品是值得留存,让更多读者去品尝回味的。不过另一些时候,葡萄就是普通葡萄,所以我的点子库里,也存着很多完全没有后续的想法。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我是一个科幻迷,我一直感觉科幻和其他的类型文学不一样,从玛丽·雪莱开始,它的诞生就是有哲学高度的,是关于宇宙、时间和生命的。所以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区别?

【顾宗培】:我个人并不会感觉到科幻高于其他类型的文学,区分文学高下的不应该是类型,而是作品。然而科幻的确是唯一一种从新手入门开始,就要求作者对宇宙、时间和生命具有想象力的一种文学,所以可能写其他类型的作家,想要跨进来往往会比较难。

我觉得科幻与其他文学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文学类型,因为科学是这个时代共通的语言,而未来是所有人类要一同去面对的。所以中国的科幻作者有很多机会去和欧美日韩的作者交流,去学习他们的技术和写法,同时自己的作品也有更多机会翻译成英文和其他语言。这个过程,其实挺像规划里的国际方案征集,我们如果一直自己跟自己玩,肯定表达上会与国外有差距,所以要不断去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因为总有更好的多媒体,有更吸引人的色调和故事。但是,方案——或者说故事的内核,其实还是我们自己的。很多国内的作者(包括以前的我)都在努力去变得更“国际化”,但是最终当我们的作品有机会被翻译、走出国门时,才发现被问及、或是被关注更多的,其实是这篇作品如何体现“中国”。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城市规划杂志

【青盟】:我发现不管我们怎么去学习国外作品,其实中国人写出来的科幻小说,还是可以一眼看出来是中国科幻,比如《三体》。你会继续延续《赌脑》的风格,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来继续创作科幻吗?

【顾宗培】:感觉我的创作思路都已经被您看透了!我的确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延续这个思路

,去融合中国历史和科幻两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元素。不过现在说能酿出什么酒还太早了,我还在等葡萄……

【青盟】:有没有哪些你推荐的科幻小说?

【顾宗培】:首先当然是我自己的小说集《莫比乌斯时空》,非常期待大家对这本短篇集的点评!

其他的作品,《三体》大家肯定都知道,非常非常好,它定义了中国科幻的一种极限。美国的科幻作家特德姜和刘宇昆,也是我特别喜欢的科幻作家,特德姜的哲思,和刘宇昆跨越中美文化的创作,我相信也能够让国内的读者有共鸣。此外,国内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而且这几年是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态势,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之余,多多关注,偶尔仰望一下星空。

城市规划杂志

科幻作家顾适与科幻作家特德姜的合影

关注我们的作者

城市规划杂志
城市规划杂志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

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