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疫情给未来教育新模式打开了畅想之门:如何在疫情中拥抱变化?如何融合线上线下教育?如何将学校边界做最大化与最优化的扩展,让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教材?4月23日下午,一场汇聚京渝蓉三地名校长的高端论坛——成都市名校长论坛·走进“李蓓名校长工作室”云端主题研讨会启幕,三地教育大家同台对话,以教育智者的思想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促进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顺利变革。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进行了精彩的云端思想碰撞。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以《拥抱变化 激活发展——战疫中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史家教育集团在疫情之间的教育创举。她认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日常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因此,教育应严格遵循“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让“心有温度、行有智慧”“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学生特质持续生发。疫情背景下的学校工作,应该去功利化——以育人目标重塑应对复杂性的未来;去边界化——以育人方式重构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去中心化——以学校管理再造应对扁平化的未来。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以疫情为机遇,寻求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多方向。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以《非常时期,激发教师的非常神采》为题,分享了谢家湾小学在疫情期间的进行学校管理的宝贵经验。
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以《泛在已在 未来已来 ——泛在七中建设交流》为主题,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交流。他表示,所谓泛在,就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建设泛在七中,是学校战略需求,也是学校促进网校转型升级,履行名校的社会责任 的现实需求。建设泛在七中,需要集众智——组建团队;分阶段——规划内容;迈小步——切实行动。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作最后分享。她认为,当前的线上教学呈现出“全学段、全天候、常态化”的基本特征。如火如荼的热潮里,教育人需要保留一份冷思考。思考线上教育的利与弊,居家学习家庭教育与家校关系的重新认知与重构,线上学习之下师生关系与地位的翻转与重新定位,从线上到线下融通的未来样态的学校探索与实践等。谈到对未来学校新样态的解析,李蓓表示,学校边界的突破与拓展——不仅是地域;学校场景的泛化与多元——不止于教室;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多样——不限于书本;教室群体的共享与跨界——不单是教师;课程研发的打破与重构——不光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整合与跨越——不囿于学科;学校评价的智能与精准——不只重结果。
专家点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等三位专家对校长发言进行了多角度专业点评。
王素建议校长们除了关注疫情期间的教学方式,还要更多地关注疫情之后学校形态的变化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继续思考和探索复学之后如何面对线上线下“混合式”学校的发展。
罗滨校长在点评中说道:五位校长围绕疫情当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和面向未来的教育进行了高站位,大尺度的思考和探索并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分享。彰显了名校担当和教育激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谭文丽副院长认为校长们分享的内容广泛而深刻,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本次论坛可谓是铸造强国良师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一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文化的一次重塑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