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DATA SHARE
如果说2018年、2017年底,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那么毋庸置疑,区块链——一跃成为众所周知的风口,但分析师在本文中无意于谈论区块链,而在于讨论过于的2017年中,一个容易被普罗大众所忽略的,潜在缓慢进展却又变化激增的领域,那就是人工智能+法律服务。
在文章开始之前,分析师需要言明的是,本文重点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法律行业带来结构性变革中产生的新机会,而不再详尽赘述人工智能为何会产生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中涉及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
-
来自:鲸准研究院
作者 | 李园园
_01 .
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热度分析
—
1987年,关于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波士顿举行,此后国际上法律与科技结合的组织、公司陆续成立,直至人工智能技术再次取得极大进展,AlphaGo大败李世石,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行各业引发人工智能创业热潮,但相对于自动驾驶、AI金融、AI安防、AI医疗的热度来说,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相对要慢热得多。
政策方向
2017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系统,实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组织、建设和运行形态。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力挺智慧法庭建设,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实现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智能化。
技术变革
近两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算法在法律文本分类、法律文本自动生成、自然语言案例检索上都有十分亮眼的表现。另一方面,深度学习的计算离不开数据量的支持,事实上,司法公开的力度加大从根本上助长了人工智能+法律的实现。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公开白皮书,截至2017年2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00万篇。目前公布的裁判文书也是众多法律人工智能的研发、服务机构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态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司法公开给法律行业带来的影响至宽至远。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律+科技’的峰会不下百场,参与者不局限于法律界,更延伸至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投资人、技术工程师、媒体与大众,而与之相关的话题讨论,从理论创新,到未来趋势,从技术审判,到职业变化,这些讨论正在一步步具体到当下的法律实务中,并且成果斐然,面向法检、律师、企业、大众等不同群体的检索、管理软件、办案系统、辅助工具、法律咨询、智能分析报告等产品接连推出,预示着人工智能+法律应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1800万件诉讼,2016年全国共有2300万件诉讼,诉讼案件增长率达到27%。尽管纠纷比例很高,但只有20%左右的人请了律师,一方面是全国从业律师不足40万,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理论上每年多达6亿人次的法律需求,另一方面,法律服务专业性强,咨询、诉讼服务费用高,进一步导致了法律不可得。
此外,从2015年、2016年诉讼案件的增长率来看,民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加深,需求扩大法律服务市场规模。以美国为参照,美国法律服务市场规模已达14000亿美金,而中国现在只有800亿,差距悬殊;而正因为此,我们可以期待,在技术的支撑下,未来十年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会达到5000亿的规模。
_02 .
产业链与模式分析
—
总体来说,AI在法律领域分为两个大方向:为B端提供服务、直接服务于C端。
TO B类:
1、企业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包括常规知识产权、合同分析、财税、资产金融等相关法律服务,在整体上集中体现为一种法务外包服务,以外,还有其他的模式类型的服务,如大数据法律分析与策略可视化、风险预警、智能合同和文书等。
2、律所/律师服务智能化。包括律所管理软件SaaS,律师协同工具,案件流程化管理,以及智能化案件文书数据库、律师职业技能提升平台等。
TO C / TO G 类:
1、直接面向个人。提供基于App、或者微信平台,为用户提供案情咨询、律师匹配与对接等服务。尽管需求强烈,但整体依然属于低频需求,付费转化率较低,用户分散且难以与平台维继关系,通过推广大量获取用户则需要面临服务成本增加,因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法律助手至关重要。
2、面向法律援助中心。事实上,这是另一个服务个人的切口而已,但付费者发生了改变,目前分析师认为该种模式除了为社会主义公共事业做贡献,赚取掌声外,看不到商业利益。
▲ 产业图谱
在TO B 和TO C这两个方向上的产品和技术壁垒有着质的不同,针对普通人的产品主要是通俗的自然语言输入到法律要素的映射问题,常见的产品形式是自动法律咨询;而较为专业的案例检索,则涉及案件的深度研究,事实上单一的裁判文书并不能反应案件的所有特征,根据特征找到相似案例,然后一并推送给律师优选,实际上也只是起到了资料收集整理的作用,离真正的指导行为和决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03.
创投融资事件
—
创业热度
法律服务从创业热度来看,2015年达到创业高峰,就国内来看,这与国内整体创投圈的走势息息相关,自2010年以来,互联网创业热潮一波接着一波,而在此期间各类为早期创业公司提供法务外包服务的公司相继涌现,其中就包括快法务、小微律政、人人法、牛法网等,直至2015年达到创业峰值。而近两年内频繁出现的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的项目成立,则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进展促使行业应用的落地。
▲ 法律服务创业项目成立时间表
融资趋势
从融资额度来看,尽管2015年创业项目颇多,但融资总额并没有达到制高点,反而是在2016年创投行业趋冷,投资理性后投资总额有所攀升,而在此际出现的公司多为技术驱动的,例如法律办公自动化、协同化、流程化、智能化,这在未来会是必然趋势。
▲ 历年投融资总额
部分典型项目详情
鲸准数据中心收录法律服务赛道创业项目1414家,其余法律顾问、法律电商、法律培训、区块链法律服务等赛道项目数百家,下面选取法智能法律服务领域部分项目制作成表,详情请登录鲸准App通过标签筛选查看。
▲ 典型项目概览
_04 .
整体观点与意见
—
结构性变革机会丛生
如同作者曹建峰在《当法律与AI碰撞,未来将有十种发展可能》文中所说,面对技术发展和外在压力,法律行业在教育模式、组织结构、收费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性已经显现出来,而技术将会对法律学院、律所、法院、公司及个人产生全面的积极影响,在变革的过程中机会丛生。
企业法务自动化
分析师个人认为TO B的企业法务服务已经走在了前端,快法务、小微律政等多家公司已达B轮,在服务经验、流程化、产品化方面已有较大优势,而企业法务服务重在效率和经验,更精简高效自动化的流程,更低的服务成本,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实现突围的必要条件。
个体法律服务取证智能化
而对于TO C的法律服务,目前绝大部分项目集中在智能咨询和律师对接上,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程度尚停留在为律师提供资料查询的便利上,法律服务的主体仍然是律师,国内律师资源缺失将会有一个长期缺失的阶段,而在律师的服务过程以及仲裁判案中,证据至关重要,因而分析师认为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智能化取证未来会有较大进展。
撰文 : 李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