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鸡娃”式教育岂能长久

【热点背景】

学英语、做奥数、练书法,基础功课门门紧凑;弹钢琴、跳舞蹈、下围棋,兴趣才艺全面开花……“课外要补课、放假不放松”,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有了专门的指代词——“鸡娃”。如今,“鸡娃”不仅正在成为家长圈中的“流行病”,在舆论场上也引发了阵阵热议。

“今天你鸡娃了吗?”——戏谑的调侃,却勾勒出现实的教育图景。一边是家长们不计成本地为子女报名参加培训班甚至“超前教育”;另一边是孩子们“全天候”学习“十八般武艺”,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当下,诸如“幼儿园学习编程”“11岁获专科文凭”“5岁儿童简历长达15页”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每每引发公众讨论。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来源:12月16日 人民网

【命题预测】

近日,“鸡娃”式教育火遍网络,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引来阵阵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亮明观点。兴趣班本来是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之外培养情趣、得到快乐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兴趣的可能性,从而能够让其一生有所滋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兴趣班当成了“超前教育”,这种“打鸡血”式的揠苗助长实在是令人担忧。

2、分析危害。(1)“打鸡血”式的教育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双重压力,幼小的年龄承受过重的负担,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心理失衡,影响健康成长;(2)童年本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是“鸡娃”式教育显然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乐趣,而这种损失是不可逆的;(3)孩子过早地接触学习,到了该学习的阶段就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烦;(4)兴趣班往往价格不菲,不断地安排也会增加家庭的开支,生活成本会加重。

3、分析原因。(1)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殊不知并非学得早就能学得好;(2)当下社会大环境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也让更多家长变得焦虑;(3)我国教育资源有限,重点学校不多,因此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凭借好成绩及各种才艺赢得好学校入学资格。

4、提出对策。(1)家长要从心底转变观念,明白孩子的成长有其规律性,揠苗助长并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2)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主流媒体也应形成合力,大力宣传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绝非仅仅是成绩及才艺的攀比,减少家长的焦虑情绪,让社会回归理性;(3)尽可能多去培养一些优秀的师资,采用借调或者轮调的方式,让优秀的老师能够到各类学校授课,同时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让资源均衡分配。

文:阜阳中公丁

来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