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材料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批“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者……漂亮的履历、优异的成绩、谦和的性格,出生于1984年的李喆可以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而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阳泉姑娘。
作为一名从阳泉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李喆近年来致力于DNA纳米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DNA纳米技术改进以及DNA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年纪轻轻的她已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迄今为止引用超过500次,担任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杂志审稿人。
品学兼优 难忘师恩
在家人、同学和老师的眼中,李喆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霸”。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她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97年到2000年,李喆就读于阳泉第十一中学。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李喆的初中生涯过得很充实、很愉快。最让李喆难忘的是在初二那年,她参加了一次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心态,没想到竟然获奖了。“可能我比较幸运吧。”说起这件事,李喆谦虚地说,“当时很多人都参加了考试,我也没想能得奖。”当时的李喆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意外”获得的奖项,直接影响了她之后专业与职业的选择。
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让“幸运的”李喆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宋庆龄奖学金,并受邀去上海接受颁奖。李喆说,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这次机会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新奇、更加开阔的世界。”也是这次的上海之旅,在年少的李喆心灵里烙印下“以学习通达天下、以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印记。
2000年到2003年间,李喆在阳泉一中就读。在这里,她认识了影响一生的恩师与同窗好友,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高中3年间,李喆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几名,可是高考之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李喆的成绩却出现了下滑。这个关键时期,是李喆的班主任及时帮助了她,给予她心理辅导,让她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这一点,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没有他们的悉心教导,也没有我的今天。”李喆感慨地说。
顺利完成4年的本科学业后,李喆在2007年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3年博士生涯使李喆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升华。而后,李喆又在耶鲁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美国深造的8年时光中,李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变化。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祖国更加重视人才,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各项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李喆的一颗拳拳之心。2015年,李喆入选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乘着人才政策的东风,从美国回到祖国。刚满30岁的她成了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
钻研学术 教书育人
李喆在学校是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老师,同时也是近10位硕士和博士的导师。她所在院系是现代工程与应用材料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是DNA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及其应用,具体研究方向包括DNA自组装机制研究、DNA纳米技术的优化、DNA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DNA纳米技术究竟是什么?李喆简单告诉记者,DNA不仅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同时也可以被看作为一种材料。简单地说,所谓DNA纳米技术,就是能够让科学家们利用组成DNA的四种碱基——A、T、G和C,组装出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结构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以生命的蓝图——DNA为灵感,尝试将其应用于纳米技术中,这一新兴的领域被称为DNA纳米技术。其中,DNA折纸术是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李喆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折纸艺术家可以用一张纸,就可以折叠出鸟类、花朵和飞机。同样的,DNA折纸技术就是使用比头发丝还细一千倍的单链DNA,折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这个技术未来有一天能够应用在计算机、电子和医学等领域,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在学生眼中,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李喆教授与其他教授相比,教学风格在严谨之余,更多了一些自由和创新。有一次,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4级和2015级生物医学工程团支部联手举办了“知名教授进支部”活动,李喆受邀为学生讲课。她在课堂上以“偶然中的新发现”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有关DNA折纸的研究。她说,“理想总是与现实有差距,经过实验没有得到缎带结构的DNA,但是却意外得到了有趣的管状结构DNA。”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很多新发现都是偶然得到的,即使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也许可以从中收获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DNA纳米技术还是在不断发展、成长,并且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李喆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不要浪费本科4年的学习时间,这4年学到的知识会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有诸多应用。李喆说:“我经常鼓励他们要多与老师们交流,多多接触实验室、接触科研,可以让他们开阔眼界,尽早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心怀家乡 期待合作
李喆的父母都是阳泉本地人,如今也在阳泉生活。李喆说自己的身上传承了阳泉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品质。如今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日常的教育里,她经常会跟孩子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狮脑山的壮阔、桃河水的秀美、刀削面的劲道、过油肉的鲜美,已经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李喆说。
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时间里,李喆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家乡阳泉,家乡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令她感到无比欣慰。“如今交通这么发达,我坐高铁回家也只用几个小时,所以每年我都会回来看看。”李喆说,“这几年回来,每次都感觉到阳泉变得越来越美,环境好了,绿树多了,和我们小时候比起来,真的是大不一样了。”
眼下,阳泉正在大力开展“五城联创”,远在南京的李喆也十分关注。对于未来与家乡的合作,李喆也作过深刻的思考。目前,李喆主要从事核酸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并在纳米光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探索其应用前景。她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与阳泉各界同仁开展合作。“一方面是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开展科普类教学讲学活动,激发家乡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和家乡的医院合作,做一些科学研究。”李喆说,“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愿为家乡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