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申康康:“每天都是一场惊心动魄又振奋人心的电影”

m玲日记

申康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河北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担任重症护理组组长,率领一支48人的护理队伍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ICU,战疫期间写下了很多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了一名敢打敢冲锋战士的心理历程,读来让人感动,现选登如下。

m玲日记

■1月26日(大年初二) 星期日 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口号,是刻入骨子的行为准则。当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我每天都关注着新闻动态,当收到科室护士长尹彦玲支援武汉的通知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一名重症医学科护士,都注定要有更高的信仰,不用总说什么,做就是了。幸运的是,我的决定得到了爱人和家人、朋友的认可。
朋友圈里,一条“我帅吗?”的信息,获得了700个点赞和留言。有大家做坚强的后盾,我只需义无反顾。
一路忐忑,一路颠簸,一路冲锋南下。
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吹响“集结号”,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2个小时集结完毕,150名队员来自河北省各地三甲医院。在这支队伍中,61人重症医学科,其中护士48名。
“重症组护理组长”的职务,让我一路忐忑。在一切未知的前提下,到武汉我们该如何组织开展重症护理人的新冠患者救治工作?斜风细雨,一路颠簸似摇篮,我却睡意全无。
绿皮车在漆黑的夜里咣当了近8个小时,凌晨四点半,终于到达按下“暂停”键的武汉。
暖阳初上,这里没有匆匆上班的人群,没有喧闹的早市,地铁商店的大门紧闭,这座拥有千万城市没有从黑暗中醒来,双向10车道的马路只有偶尔打着双闪的救护车疾驰而过,一切显得如此肃静。我知道,在这寂静的城市正笼罩着病毒肆虐的恐怖,看不见的战争已经打响。
武汉别怕,我们来了!

m玲日记

■2月18日 星期二 武汉 多云
用己所学,尽己所能,拼尽全力,严防死守。
来到新冠病毒笼罩下的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穿上里外三层的防护服,一双双护目镜下的眼睛异常坚定。
来自河北的48名重症医学科护士面对环境不熟悉,彼此之间不熟悉,工作习惯不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来不及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来不及计划什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已经应接不暇。
我先做好分组,几名重症专科护士担任组长,组员尽可能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再根据各队员的年资和能力进行调整,目的是让大家配合默契最大化,工作流程最优化,尽快形成最强战斗力。
在武汉七院重症医学科,我们每一名护士都是顽强的战士,手挽手、心连心,在抗疫战场工作最累、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医学科浴血奋战,死守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死守着重症护理的荣誉。
湿透的洗手衣、泡发的双手、满脸的压伤……在我们看来,这都是最光荣的印记。我们不仅严守重症护理的标准底线,更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俯卧位通气、徒手置入鼻肠管、护理超声、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
今天是老妈的生日,我想,这也是我送给老妈最好的生日礼物。

m玲日记

■3月20日 星期五 武汉—石家庄 晴
55天的日夜奋战,难以用文字来描述其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大家的努力,凯旋虽在意料之中,却来得猝不及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3月14日,最后3名患者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标志着武汉市七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清舱。接下来的日子,整理病房,彻底消毒,整理出院病例。
还没来得及休息一天,就接到了上级通知,做好撤离准备。那一瞬间,心空荡荡的,分离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无法言喻的感觉油然而生。
3月18日,我带领首批医疗队新入党同志宣誓。3月20日,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眼泪,一路不舍一路相送。“生死与共,友谊长存。”在首批医疗队重症救治组61名战士的心中铭记。愿所有的战友未来安好,心之所向,充满阳光!

m玲日记

■3月24日 星期二 石家庄 晴
早晨一醒,立马从床上跳起来,看了下时间,7:50,还好,睡了6个小时,没有太晚,没有定闹铃,醒了依然有点心慌……不知从何时起,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总感觉很多梦想在召唤我。
看着窗前还未干透的武汉抗疫期间一直穿的“战袍”,思绪再一次战胜了理智,喷涌而出。大年初二开始的55天里,每一天都是一场剧情惊心动魄又振奋人心的电影。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