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北京城南的女儿,一生写不尽的是乡愁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根,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哪怕是天涯海角,都想要回去的地方。故乡是我们身上不可抹去的符号,赋予我们独特的记号,伴随我们一生。故乡对于林海音来说,是承载着她童年时期在北京城南度过的美好回忆的地方。因此林海音把这一美好回忆写在了城南旧事》里,以英子为原型讲述了英子的童年生活,表达出林海音对故乡以及童年的怀念。

1983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北京小姑娘英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林海音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初识林海音,很多人以为她是一位地道的台湾人,直到随着电影的热映,小说《城南旧事》进入大众视野,人们才发现,这本京味儿十足的的小说作者竟是他们以为的“地道”台湾人。

林海音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5岁时就随父母一起定居在北京城南。自林海音记事起,她就生活在北京,几乎可以说是北京城南的女儿。北京城南见证了她童年每一次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她的成长。惠安馆里的疯女人在英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却不料她们在准备离开的当晚惨死在火车下。

因被警察抓走的厚嘴唇年轻人,与德先叔相爱后一起离开的兰姨娘,被丈夫接走的宋妈,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一连串亲人与好友的离开,让以林海音为原型的英子成长起来。林海音在不仅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还有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婚礼。

1939年,林海音与丈夫夏承楹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北京这座城市见证了她太多的人生阶段。后因局势所迫,林海音与丈夫决定听从台湾亲友的建议,回到台湾,可到了台湾,林海音和丈夫两人与外乡人无异,语言不通,没有落脚处,这陌生的环境让两人倍感压力。

林海音

可就是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林海音努力地用“北京式闽南语”大力推广国语,为因语言阻碍了发展的台湾文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几乎每个台湾文学家都受到过林海音的帮助,“台湾文学之母”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多年的生活让林海音找到了归属感,但她并未忘记自己的另一故乡——北京,1960年,林海音发表《城南旧事》,通过以自己为原型的英子这一主人公的所见所感来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思念之情。可两岸分裂,回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1990年,林海音才有机会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北京城南。在那几天里,林海音走遍了熟悉又陌生的城南旧巷,虽已离开几十年,但北京的饮食习惯一点也没忘,被饭店服务员称比北京人还要“北京”。

林海音

对林海音来说,北京就像她的根一样,无论走多远,都离不开这个生根发芽的地方。这位北京城南的女儿,未曾一刻忘记过故乡。

参考文献:

《林海音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