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诚一郎,日本建筑设计师,200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学专业,2006年-2016年供职于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期间主要从事日本老民宅改建。目前在日本关西地区致力于发展与改造相关的设计项目,以及东京与京都的酒店、别墅、公寓设计。同时,他还担任大阪传统商业区的设计顾问,参与传统建筑的保护和街道的改建工程。2017年起,他与有一居合作,担任Residence Jo系列高端町屋改造的主设计师。
出生在京都的竹内诚一郎,小时候随父母前往东京、岐阜,后又因对京都文化的热爱回归故里。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日本现今最知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创办的工作室主持设计工作。在工作室十年中,竹内渐渐找到了他的兴趣所在:町屋的修复与再生。一座座古旧破损的町屋,在他兼具实用性与实验性的创意之下,变身成为古今、东西合璧的全新样貌。这种“复活”,让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我接受了很多异国的文化。作为一个日本设计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和大家一起工作,得到的答案就是日本文化加上当地人情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会出来一个全新的商品和好的东西。”
在卡萨罗纵横世界设计之旅日本站中,竹内诚一郎对设计师们解答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日式改造,“我的改造主题和理念就是古今对做,老的建筑物改造成当下比较现代的建筑物,也即所谓的町屋中尽量融入更多现代的建筑风格。”
传统町屋的日渐式微
从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开始,町屋就作为一种商住两用式房屋在日本全国流传开来。这种两层木质结构建筑多数临街,比较常见的打开方式是下层经商,上层供店主个人使用。
传统町屋以插大黑柱(顶梁柱)作为町屋开工的仪式,通过梁的结构学来承重瓦的重量,建筑方法与古代寺庙类似。尽管根据建筑者的财力、用途,町屋的面积大小会有区别,但基本的室内结构主要是用一个过道连通接待客人的“店之间”和主人自己生活的“里之间”,以及一个陡而狭窄的楼梯通往二层。
可惜的是,因不能适应如今的消防、建筑等法规,町屋在1950年后停止新建。
尽管京都已经是日本目前町屋保护得最好的地区,但因战火、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等原因,京都町屋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据《京都新闻》的调查,京都町屋正以每年800套、约1.7%的速度在逐渐减少,目前已减至全京都仅4万多套。
因为数量稀少,入住町屋改造的民宿被认为是一件难得的事。而在改造时,设计师们更倾向于让町屋拥有不同的设计特色,以增强入住体验感及避免同质化。
Mibubambacho Project,再创造的京都风情
这是一间刚刚解体完毕的古町屋,它位于当年中日桥梁东海道的终点二条城附近,位置极佳,历史可追溯到江户时代。百余年岁月的磨砺使得这间传统的“京都母子屋”满身斑驳:墙壁断裂、木梁腐朽、水道破损...虽然外观看起来还是原有的风貌,但内部已尽显老态。
按照效果图的预期,这里最终将呈现整洁的室内空间、高高的天井、以及传统的室内氛围和现代化的电器。要达到这个预期,需要从加固房梁到更换下水管道,给町屋做一番从内而外的大整形,工程不小。
竹内设计师拿到它的第一步,就是将房子整个解体,并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从加固房梁到更换下水道,给町屋做一番从内而外的大整形。在原有的架构上重建町屋并不是易事,需要请到当地有经验的匠人,对整个建筑进行“再创造”。一钉一铆、一砖一瓦,都由京都的匠人们亲手打造。
“改造这个町屋的时候是有两个团队,一个专门负责做老的部分和一个专门负责做新的部分,在日本一栋房子的改建过程中,这种合作模式非常少见。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进入一个非常老的町屋的感觉,但推开门你会发现一个现代化的建筑,我觉得这就是给来到的人最大的一个惊喜。”竹内设计师如是说。
在竹内的规划中,这种京都独有的“母子屋”会延续基本框架。改造后的“母屋”,一楼流水环绕,让没有墙壁的二楼即私密又开阔;而透过庭院就是若隐若现的“子屋”,与母屋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想象空间。
遵循传统庭院中的减法美学,把不必要的通通舍弃,没有任何多余的非日常空间,静谧而有禅意。卧室宽敞又简约,除了超大的榻榻米以外,旁边还为爱茶之人配备了小茶桌。闲暇之时,一杯清茶,京都的风情也就留住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