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百世集团(BEST.N)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未经审计的2019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在传统时效件产品,百世优货、金融、国际等高增速业务的共同发力下,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达351.8亿元,全年收入创出新高。
数据显示,百世集团核心的快递、快运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新业务也表现抢眼。其中包括百世优货、百世国际、百世金融等的其他业务2019年全年收入超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翻倍。
市场表现方面,疫情全球大爆发引发海外市场恐慌情绪。受大盘影响,百世集团昨日发布财报后股价一度下跌,但尾盘逆市上扬,收盘涨1.41%。
百世快递市场份额连续三年扩大
国家邮政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可以看出,快递行业仍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行业持续高增长的同时,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19年以来,如风达、安能快递、国通快递等二线企业先后出局,行业份额持续集中。头部企业进入到了存量竞争的阶段,成本管控为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因素。
财报数据显示,百世快递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超60%,仍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复合增速为38%,而百世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速为65%,业务量保持高增长;2019年全年百世快递实现包裹量75.8亿件,同比增长38.5%,继续领先于同期全国行业业务量同比增速(25.3%)。
相应的,百世快递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2019年全年百世快递市场份额增至11.9%,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比。将时间拉长来看,百世快递近年来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不到7%增至2019年的10%以上。
新业务板块表现抢眼
百世集团为中国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与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广阔的物流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包含快递、快运、供应链管理、末端服务、运力匹配、国际电商物流、物流金融等丰富的服务。
国泰君安认为,在快递高增长的同时,百世投入快运、供应链云仓和店加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物流生态不断演进,百世轻资产的探索短期虽难见成效,价值在于提升企业长期的适应能力和进化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百世快运全国的快运分拨中心数量为98个,同比优化11.7%;百世供应链去年全年云仓履行订单量3.6亿件,同比增长44.7%;百世供应链拥有直营及加盟云仓共401个,总管理面积320万平方米。
百世集团的新业务也值得关注。截至2019年末,百世店加拥有品牌便利店3614家,季度内履行订单量19.8万单。百世金融已为10623辆货车提供车辆融资租赁服务,并开展保理及其它供应链金融服务;百世优货整车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第四季度平台上交易单量为21.4万单;全年交易单量则为61.9万单,同比增长32.8%。其中,外部订单数量占全年交易单量的86%,同比增长2.6倍。
此外,百世国际已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中,快递业务在东南亚发展迅猛,截至四季度,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泰国100%,及越南91%的地区。
财报显示,包括百世优货、百世国际、百世金融等业务的新业务板块2019年全年实现收入达31.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翻倍。
2020年发力三大领域
2020年百世集团将做什么?对此,百世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韶宁在业绩发布会中表示,公司主要集中于三个地方发力。
首先,继续稳健发展核心业务,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快递方面,百世会继续投资于网络及自动化,提高营运效率以减低成本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目标是继续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快运方面,目标是通过继续专注于不断增长的电子商务交易,投资于百世的网络、服务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市场份额的增长,来巩固百世的市场领先地位。
其次,继续增加泰国和越南的投入,搭建物流网络和服务站点。此外,百世计划今年进入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市场,抓住电子商务在东南亚国家发展的契机。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各方的市场合作,包括客户共享、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加协作效率等。更具体地说,快递和快运将继续从智能路由规划中获得协同效应,以提高货车产能利用率,增加货车装载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将继续与其他单位整合: 支持商店 + 库存管理和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总体解决方案服务,包括仓库管理、货运和快递以及跨境服务。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快递物流企业也不例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周韶宁表示,除湖北以外,百世快递、快运和供应链的所有网络和服务,加盟商、合作伙伴都已复工,并且从海内外调拨了足够的防护用品,其中包括超400万个口罩,协助25万名一线快递员购买了新冠肺炎保险。当前百世快递单日包裹量与百世快运单日货运量均已超过去年同期。随着市场迅速回暖,智慧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将有更强劲的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