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邓州一个叫胡里的小村庄的麦田里,中国第六代导演重要代表人物贾樟柯完成了记录片《一个村庄的文学》在南阳取景的最后一镜。这部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余华、梁鸿为主线的纪录片,因为“主角”之一是邓州走出去的作家梁鸿,而在她的家乡邓州盘桓拍摄了一周时间。
贾樟柯来邓州拍摄缘起于梁鸿,得知消息后,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赶赴邓州采访了以《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作品蜚声文坛,中国新一代乡土文化研究者、非虚构文学的代表,邓州籍七零后作家梁鸿。
梁鸿说,家乡对于自己而言不仅是一个孕育滋养自己少年时代的地方,更是自己借以观察中国,思考现状的具体载体。她每次回到家乡就能觉察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应贾樟柯导演的要求,她和儿子都回到了家乡进行拍摄。这部纪录片将呈现她生活成长工作的环境,拍摄非常具体,姐姐、父亲、孩子等家庭结构都记录在内。她期待这部记录片可以较完整地梳理出自己的文学源头。
与记者同行的还有我市编剧一一、设计师刘彬等文学粉丝,大家纷纷要求签书,我们还将我市著名作家殷德杰所著的《老南阳》送给梁鸿,她关心地问殷德杰老师今年多大岁数了,身体怎么样。当了解殷老师的近况后,她满意地点头。
随后,梁鸿联络上摄制组,在他们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邓州胡里的一片麦田中。远远望去,金黄色的麦田在烈日下十分耀眼,麦田一侧,三四十人的剧组、车辆、遮阳伞、巨大的摇臂,更彰显出与众不同。
优秀的艺术作品均来自精益求精。记者看到,为了一个风吹麦浪的镜头,摄影师、收音师、摇臂工作人员等一遍遍地在“咔”和“再来一遍”中反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中午12点多转场,贾樟柯导演才抽出时间接受了采访。
他说,记录片选择的主线人物贾平凹、余华、梁鸿都来自乡村,写作关注故乡、作品围绕乡村。农村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大部分中国人都有乡村经验,如何理解农村、理解社会现实,这三位作家都提供了特别好的角度。梁鸿的作品全景式描写农民生活、农村的变迁,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人的流动和变迁,具有当代性,结构非常宏大。透过梁鸿作品中的梁庄,可以折射中国当代农民的命运。电影分两条线:由作家的成长经历,和他们作品对乡村的理解构成中国经验。三位分别是五零、六零、七零后代表作家,基本把中国这些年的农村现状都呈现出来了,希望纪录片最终完成后,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
采访间隙,贾樟柯亲和地为粉丝们签名留念,并欣然为正在拍摄的《家在邓州》MV剧组题写祝福。 采访结束,贾樟柯表示,该片将于今年10月上映,届时如果在邓州或南阳首映,自己一定还会来到南阳,与热情的南阳观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