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华夏临床实用技术论坛暨第八届北方疝论坛在天津举行,本届论坛旨在加强临床医师的交流与协作,鼓励不同地区的临床技术经验资源共享,开拓视野,惠及广大的基层医师和青年医师,在全面分享临床实用技术领域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疝和腹壁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场,本次大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田文教授对于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疝和腹壁外科这个专业做得有声有色,疝病专业看似不大,但是服务的患者人数众多,影响面大,也直接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更加重视规范化治疗。
一种崭新的生物复合材料
据悉,中国每年有400-500万例新发的腹股沟疝病人,90%发生于男性。成人腹股沟疝不可自愈,必须手术治疗,采用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每年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量多达200万台。
而对疝治疗起关键作用的,除了临床医生的手术水平之外,还有疝修补片材料的应用。在此次北方疝论坛的“松力生物卫星会”环节,由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崭新的生物复合材料——诱导组织再生的亲水性静电纺生物复合支架材料备受专家们关注和认可。据了解,该材料的主要原料为猪源纤维蛋白原和聚乳酸聚己内酯,采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再生膜,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具有完整的三维网状支架结构,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浓度和比例、静电纺工艺参数,可调节再生膜纤维的直径、孔隙率等,以获得合适的机械强度、降解和再生速率。同时,材料本身能完全降解吸收,最终被自体组织替代,重塑腹壁生理结构。
田文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在疝气手术治疗过程中,松力的这种机械强度足够、材料本身可降解吸收、能诱导组织再生的新型生物材料的使用,将有效减少感染和复发的风险。
图片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田文教授
作为北方疝论坛的“坛主”,田文教授说:“材料学的发展非常不容易,松力生物材料从原料的研发到第一个产品获批上市历时十五年,我相信从研发开始就付出很多,大家应该鼓励这种原创、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无生命的材料诱导再生有生命的组织器官是其最大的优点,中科院查新报告显示,该技术为国内首创,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松力卫星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点评道:“我们要大力支持国产的技术,尤其是自己原研的产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希望像松力生物这样拥有国际专利的技术能够走出去,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
图片说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左)和天津市人民医院普外五科主任兼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王荫龙教授(右)共同担任“松力生物卫星会”大会主席
接着,松力生物卫星会的另一演讲嘉宾、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疝中心的孟云潇医生报告了华东医院在松力诱导组织再生的亲水性静电纺生物复合支架材料在疝外科的运用经验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参与了临床试验的他表示,由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牵头,联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完成了172例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证实产品安全有效。在该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扩展研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产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在术后33个月随访中,试验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无迟发性感染率、无严重慢性疼痛不适,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生物补片在长期安全性上可能优于合成材料补片。
图片说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疝中心的孟云潇医生
可诱导动脉、跟腱等多部位软组织再生
除了用于疝修复领域,松力的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平台技术临床转化也可以再生成为动脉、跟腱、韧带、肩袖、膀胱、盆底器官脱垂、腹壁缺损等组织。
它的作用机理是植入人体后,纤维蛋白降解,刺激损伤局部微环境,重新编码创伤愈合的程序,引导损伤组织停止向纤维变性和瘢痕组织发展,促进组织重塑,生理性再生,根据局部加载的机械力和血供而形成的微环境的不同,重塑成为具有相应功能的组织结构。材料最后能完全降解吸收,在体内没有异物残留。
“松力生物在科技部863项目和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多项研究,将这个材料用于不同部位的软组织修复,在动物实验中成功再生了包括腹壁、膀胱、韧带、肩袖、盆底、动脉等,它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田文教授表示,“无生命的材料诱导再生有生命的组织器官,这是一项革新的生物材料技术。”
谈及对疝专业未来发展的看法,田文教授指出,第一是对解剖结构的认识,疝手术组织结构的固定需要对解剖有一个充分认识;第二是材料学的发展,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第三是结合目前微腔技术的发展,我相信这种技术能让患者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减少痛苦,更快地康复。
此外,食管裂孔疝外科学组在本届大会上正式成立,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发布会启幕,国内最为顶尖的疝和腹壁专家团共聚一堂,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