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谈丁克:不生孩子,就是自私?

主持人悦悦生孩子了

目前丁克家庭大量涌现,有的人选择不生孩子了。从这一现象的大量出现能够看出,国人的生育观念真的开始转变了。

所谓丁克,就是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缩写DINK的谐音,意思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没有孩子。

社会学中正规的术语叫自愿不育,近些年中国竟然出现了一群自愿不育的人。

对自愿不育的人群我专门做过调查,调查了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选择自愿不育生活模式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提到,他们选择自愿不育的原因是:如果生孩子,我的生活水平可能降低,生活负担加重,责任要加重,养不起孩子。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是这群人选择自愿不育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

还有人提到了怕孩子把感情分走这个原因。夫妻俩感情特别好,就想要二人世界,不想再来一个第三者,怕生了孩子以后,夫妻就把感情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

有的人提出的理由是,如果我生孩子,总得给孩子一个体面的生活,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体面的生活的话,我就宁肯不生。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

比较意外的一个理由是,在我调查的这些自愿不育者当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中国人口过多的问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他们说,中国已经有这么多人口了,我既然不能为国家多做点儿什么贡献,我就少给它生一个孩子吧。确实有好多自愿不育者是很真诚地这样想的。

对自愿不育样本的分析显示,他们所属的社会阶层是比较高的,教育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差不多都是干部、知识分子这种人。这种从减少人口角度出发的考虑是第四个原因。

更深刻的原因

我认为从文化转型的意义上看,自愿不育更深刻的原因是个人主义的理念增加,家庭主义的理念下降。

现在有些年轻人一方面不想生孩子,一方面又很愧疚,陷入内心矛盾之中。不生育的选择确实带有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色彩,但是难道说做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自私吗?

个人主义并不等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以个人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较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不同的选择罢了,谈不上自私自利。

传统价值观总是要把生育责任、传宗接代、家庭价值摆在首位,并不比个人主义更不自私。

这些选择自愿不育的人只不过就是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享用而已,并不是自私。

个人自由问题

现在全世界不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比如说日本,已经连续多年人口净减少,每年出生 100 万人左右,死亡 100 多万人,人口出现了净减少。2017 年,日本人口净减少 37 万。有人预言若干年之后,日本的人口就要降到 1 亿以下了,可那又怎么样?难道说所有不生孩子的日本人都很自私吗?

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与资源的匹配度来看,不一定人口越多越好。这个我们之前讲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所以我很理解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想法,我认为这完全是他们的个人自由,是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应该听认他们的选择,不要责备他们自私,或者认为他们这样选择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不愿意为国家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做牺牲。

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鼓励生育是非常奇怪的想法。中国已经到了不缺人口的时代,如果说有些年轻人选择自愿不育的生活方式的话,他们不但不是在伤害社会,不但不是在伤害自己,而且应当说是为社会做出了正面贡献的。

— 原创文章转载‖—

— 商务合作‖—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