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方志工作再添成果!南海地方志办获评全国先进集体

为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佛山市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推广南海区地方志工作经验,4月21日,2020年佛山市地方志工作现场会在南海区千灯湖畔魁星阁举行。

记者在会上获悉,去年,佛山市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成果亮眼,在依法治志、自然村落普查及成果开发利用、修志编鉴写史、数字化建设、地情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建设等方面多次获得省地方志办的表扬。南海区地方志办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

佛山文化

2020年佛山市地方志工作现场会。华声宇摄

地方志工作结硕果

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会上,佛山市地方志办主任孙少娜对2019年佛山相关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去年,佛山在志鉴史编修扩面提质、深化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数字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以年鉴编纂为例,佛山年鉴质量不断提高,《南海年鉴2018》获评全国一等年鉴、省一等奖,《佛山年鉴2018》获评省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佛山史志》全新改版,增设“城事特载”“口述历史”“佛山纪事”等栏目,突出地方特色和佛山文化,全年共编辑发行2期。

以志书的形式记述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帮助人们记住乡音、乡愁,是地方志工作对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去年,佛山市完成了对全市3366条自然村的普查,形成了5卷12册的调查文稿《全粤村情》佛山卷,目前已完成出版印刷7册。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还加快了地方志的数字化建设,去年地方志数字化工作被省评定为优秀等次。目前,全市地方志部门对已出版志书、年鉴、地情书籍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数字化率达100%。禅城、顺德、三水更是将自然村落普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族谱、村情资料进行数字化,更好地保存利用这些珍贵的普查成果。

以数字化为依托,让地方志 “活”起来、“动”起来,在线上,2019年“佛山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增设“佛山故事”“方言讲古”“多彩乡村”“口述历史”等地情栏目,多角度展示佛山历史文化,当年9-12月在全省地级以上市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名列第1位。全市地方志部门制作的数字化产品,超过20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在线下,佛山市方志馆功能区总面积达4200平方米,阅览室在册图书6000余册,地方志库存副本图书5万余册。

借鉴推广“南海经验”

持续擦亮佛山地方志品牌

近年来,南海区的地方志工作成果突出。会上,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办主任张颖雯介绍了南海区的经验做法。

记者在会上获悉,南海区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截至目前,该区合计出版志书112部约4000万字,出版规模在全省县级行政区中位居前列。当中,《南海县志》获广东首届新编志书一等奖,2人获评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机构先后被省市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创刊于1994年的《南海年鉴》已连续出版26年,在全国地方年鉴综合评比和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5次获特等奖、7次获一等奖、3次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

历时3年普查,汇集1253个自然村落普查成果的《全粤村情·佛山市南海区卷》(全四册)于去年9月在佛山市率先出版。“南海成为全省120多个县(区)中为数不多全面完成出版的地区。”张颖雯说。

为探索地方志转型升级新思路,今年,南海区将争取在各镇街建设方志驿站,发动名镇志名村志申报,发挥专家人才库优势,推进地方志课题经费资助项目,进一步带动地方志转型升级。

“推广南海经验,是本次会议的目的之一。”佛山市副市长许国表示,佛山全市要增强地方志工作使命感、责任感。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在推动主责主业上贯彻“法治”精神;在精气神上再提振,在修志编鉴写史上体现方志人的“风骨”;在开发利用上再发力,在“三服务”中聚焦时代要求;在基础基石上再加强,在队伍和阵地建设中突出“专业”特性。

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二是要做好工作规划,每年至少做成一件事;三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各区品牌;四是要加强数字化投入,创新技术手段;五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资料收集整理。这也意味着,佛山市地方志工作将更有新意、更数据化、更加注重传播。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王丽娃

【作者】 华声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