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三国寿春之战

提起三国的决定性战役,人们不难想到孟德官渡之战、周郎赤壁之战、吕蒙白衣破荆州。但常常会忽略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乱世中,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僵局,而双方为了打破僵局,在一个区域进行长达数十年的争夺,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熟知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就是蜀国持续在汉中一带对魏国进行战争,以达到保卫己方政权稳定的目的。然而与六出祁山相比,魏吴之间攻守百年的战线究竟在哪里?又是哪场战争导致吴国的提前谢幕?

众矢之的

今天安徽的腹地有一个不太出名的县城——寿县,但在1800年前,这里是三国最重要的军事、经济要地——寿春。寿春,辖魏国的扬州地区(即今天的淮南),地处淮水南岸,东依肥水,南有堪称魏国粮仓的巨泽芍陂,北方则是中原腹地。从寿春向北约160公里,即为曹操的故乡谯县,西北300多公里即为魏国都城许昌。淮南地区与汉中相比,不仅有连绵起伏的高山,还有沟壑无尽的丘陵和星罗棋布的水系,谁占据于此则尽得地利之便。对强大的魏国而言,屯垦重地淮南,在粮食上不仅可自给自足,还可供给中央;在军事上又因有沟壑纵横的水系,两边尽得山形之利,简直就是天然良关,它的得失关乎魏国东南一线军事布防成败。另一方面,对处于弱势的吴国而言,从江东建业出兵,攻击洛阳、许昌地区必将经过淮南西部,所以北伐行动第一步必须控制淮南地区;从防守的角度看,淮南地区为江东外围屏障,没有淮南,则长江天险为魏吴共有,吴国的都城建业也难保。

寿春是吴魏相争的关键,双方在此鏖兵数十载,其中吴军主动进攻12次,6次为吴主亲征,而在整个三国时期,吴军进攻作战一共只有34次。所谓张辽威震逍遥津,只是其中的一次,在三国区域性战役中,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即是魏吴双方在此地陈兵50万,整个淮南地区成为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焦点。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魏国大将军曹爽,迅速控制曹魏中央政权,排挤曹氏宗族地位,司马家族篡魏的野心暴露无遗,这自然引起地方上亲曹派们的不满。中央朝政虽为司马氏集团所窃据,但地方势力仍在亲曹派手中。司马氏想消灭曹氏地方势力;亲曹派们也希望夺回中央政权,铲除司马氏集团;在复杂时局中,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淮南地区作为魏对吴战争的前沿阵地,一直都是由亲曹势力镇守,司马氏尚未深入这一区域时,此处已成为双方斗争的中心,短短6年间连续爆发了3次反叛马氏集团的事件,史称“准南三叛”。

司马氏集团平定淮南第二次叛乱后,大将诸葛诞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驻扎在淮南郡的寿春城。诸葛诞与同为曹氏集团的夏侯玄等人关系密切,夏侯玄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后,诸葛诞深感自身难保,心生反意,仰仗天高皇帝远,他一面在淮南招募死士,一面借口防御东吴,向当时主政的司马昭加要十万兵马,守卫淮南重镇寿春。

司马昭自然看得出诸葛诞的把戏。公元257年5月,司马昭封诸葛诞为三公之一的司空,位列百官之首,欲将他调回中央,收其兵权。诸葛诞看了诏书,怕不得善终,遂举兵反叛。

诸葛诞反版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杀当时统领地方军的扬州刺史乐綝,杀乐綝后,裹挟了屯田兵十万,扬州兵四五万人,聚集了可供一年食用的粮草,做长期坚守之势,并倒戈向吴称臣,以待援兵。

q将三国

魏吴交兵

听到诸葛诞举扬州之地称臣,吴国上下喜不自胜。别说扬州了,就是淮南郡治下的合肥县城,东吴攻了多少年也攻不下来,这次诸葛诞称臣,对东吴真可谓千载难逢,遗憾的是从后来的表现看,吴国并未抓住这次机会。

吴国这时的皇帝是孙权的儿子孙亮,不过主政的是权臣孙綝。孙綝下令先派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将领,率军3万前往救援诸葛诞。当文钦大军赶到寿春时,司马昭派遣的镇南将军王基正指挥部队包围寿春,文钦见包围圈尚未形成,便乘机从寿春城东北,凭借险峻山势带领兵士进入城中。

听闻诸葛诞反叛后,257年6月,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挟持皇帝太后亲征,军至陈郡南部的项县,会合共26万大军,兵临淮河,屯驻在丘头。听到东吴出兵援助诸葛诞,司马昭并未马上攻城,他一面派镇南将军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寿春,形成两层包围圈,深挖堑壕壁垒,做持久之势。一面令监军石苞率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徐质,带精兵作为机动部队,防御孙吴再派援军。反观诸葛诞方面,他先使文钦试探性突围,在被迎头击退后,踏踏实实地等着东吴援军解围。东吴的动作也不慢,孙綝派大将朱异率3万兵马北入魏境,朱异以寿春西南的安丰城为基地,向寿春进军。进至在阳渊时,与魏国的州泰部队相遇,被州泰击退,死伤2000余人。

听到朱异初战失利的消息,孙綝调集大军进驻吴魏边境的镬里。并以此为基地,再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将,发兵5万前来解寿春之围。此次,朱异把军需物资留在寿春南面的都陆,轻装进兵驻扎在接近寿春的黎浆。同时,派任度、张震等人招募死士6000人,在黎浆西六里的地方架设浮桥趁夜渡河,修筑起一道半月形的营垒,做掎角之势。然而,此举却被石苞和州泰发现,交战后吴军败退。朱异再次制造车厢阵容,围逼五木城,石苞、州秦闻之赶到,朱异又兵败退回、连吃了几次败仗,吴军士气低落。此时,曹魏泰山太守胡烈,用5000奇兵从隐蔽的小道袭击了屯粮重地都陆,把朱异粮草全部焚烧。朱异大军缺粮,无法再战,据说是一路啃着葛叶退回镬里。看到狼狈的朱异,孙綝怒不可遏,要他以3万兵马死战,朱异称难,孙綝一怒斩之。不过,孙綝并未再战,而是灰溜溜的把大军撤回江东。

q将三国

寿春困亡

司马昭一方面高兴吴军这么快就退兵了,另一方面也觉得孙綝杀死朱异是为了向寿春城中的诸葛诞传达吴军援助寿春的决心。他判断:现在寿春城中的守军,一定会节约粮草,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等吴兵来援。于是,司马昭下令封锁寿春与外界联系,同时遣人入城用反间计,扬言吴军马上就到,而司马昭的军粮补给快跟不上了,包围的军队支撑不了多久。这话传到诸葛诞耳朵里果然受用,他放宽每天粮食限额,因此城内粮食很快就不够吃了,而吴军却连个影都没有。这时,诸葛诞的心腹蒋班、焦彝劝他别指望吴军的外援了,现在只有出城决战,尚有生机。诸葛诞并未采纳二将建议。两将见主公不听劝,怕大事不妙,竟出城降魏。

此时,在司马昭眼里,看到的不仅是投降的蒋班、焦彝,更是整个寿春上下军心的动摇。他趁热打铁,再作伪书诱全端等率数千人出城投降,于是寿春城中人心涣散。是时,司马昭仍在静候时机。

转眼已是258年的正月,寿春城已被围8个月。诸葛诞认为蒋班、全端等人的叛离,会使司马昭大意轻敌,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突围!

诸葛诞制造了大量的进攻器具,一连五六个昼夜进攻司马昭的南围墙。墙上的司马昭部队,弩矢石块如雨而下,死伤者蔽地,血流沟堑。诸葛诞无奈只得退回城中,士气陷落,加之粮食紧缺,天天都有士兵逃跑。

文钦于是献计:不是缺粮吗?把所有北方人全都赶出城去,让他们自己找吃的,只留吴人坚守,以节省粮食消耗。诸葛诞不以为然,文钦与之争执起来文钦素与诸葛诞不睦,当下寿春形势紧急,猜忌愈深。诸葛诞一怒之下杀了文钦。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听说父亲被杀,便出城降了司马昭。司马昭免了文氏兄弟,还上表给文氏兄弟加官赐爵,并让他们数百士兵骑马向城内被困的士兵喊话:“看啊,弟兄们,文钦的儿子都不被杀,你们还怕什么呢?出城投降吧!”

此时,寿春城上的弓箭手引弓不发,司马昭知道总攻的时刻到了。他亲临围堑,下令四面共同进兵,伴随着击鼓呐喊声,司马昭大军登上了城墙。此时,寿春城内军士已经放弃了抵抗。诸葛诞只得率亲信冲出小城门想杀出一条生路。不料,司马胡奋已等候多时,诸葛诞最终战死在了乱军之中,寿春遂被攻克。城中只有几百兵士不愿投降而被斩杀,唐咨等将投降,俘获万人,缴获武器物资无数。

q将三国

帷幕落下

这场历时9个月之久的战事,终以司马昭灭诸葛诞夺回扬州的统治权而结東。在司马昭出师期间,蜀汉姜维曾乘机出骆谷攻魏,魏征西将军、都督凉诸军事司马望及安西将军邓艾进兵抵御,姜维得知诸葛诞败亡后撤回成都。

此次淮南大战,堪称三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会战之一。从吴国方面看,是役是吴军在合肥——寿春一线历次北伐中,进军距离最远,形势最有利的一次,但由于作战指挥失误,行动迟缓投入兵力不足而完败。反观司马昭,其行动迅速,集中调动大规模兵力,成功瓦解了寿春城将士心理防线,虽有所损失,但寸土未丢,保住了淮南及周边战略要地。战后,魏国地方亲曹势力大大削弱,吴国孙綝不久便被新立吴主孙休所杀,孙体当政6年早逝,残暴好斗的孙皓即位,东吴陷入乱局。蜀汉方面,姜维此后出兵,大臣多有怨言,他也未对魏国构成有效威胁。

从另一层面看,此战成功奠定了司马氏取代曹魏集团的基础。此前,司马氏虽掌控中央,但并未对地方势力形成有效控制,这场战役如果吴国成功支援了诸葛诞,可能导致地方曹氏势力连续转向吴国或蜀国。当时,正值魏蜀吴三国实力天平发生巨大倾斜之际,蜀对魏的进攻愈乏成胁,兵源渐枯竭,姜维为了保持北伐的攻击力,不得不调动汉中兵力,而吴虽集结大兵,但终未破魏国防线,孙吴政权内部对北伐丧失信心,此后除了在此地进行袭扰及孙皓颇具喜剧意味的攻击外,再无力对魏造成威胁。这也使得魏灭蜀之战时,吴无法在此线发动决定性攻势,只能坐视蜀国灭亡;而蜀亡后,吴也无法力挽长江防线,终至覆亡。

是役三月后,司马昭进位晋公,司马氏集团取得至上权力,进而取代魏国。随着司马氏集团一骑绝尘,三国乱世亦就此终结,命运多舛的西晋王朝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