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4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场,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随着组网的逐渐完成,更多基于北斗技术的产品将陆续问世。
受其影响,卫星导航概念7日盘中震荡拉升,航天宏图、航天晨光、华力创通等涨停。但在目前,基于北斗技术的地理信息产业的需求端,依然以政府层面的城市管理、规划为主,大规模市场应用尚未铺开。
济南地信专家、山东鲁邦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俊利认为,北斗全球星座组网强化了行业基础,实现了微米级别的高精度测绘;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涌现,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将因北斗技术而受益。
哪个定位系统信号强选哪个
时间倒回2009年的一天,朱俊利正望着一片稀树丛发愁,“测绘点就在那里,而设备运进去就没卫星信号了。”他如是回忆,“当时的设备多为进口,且仅支持GPS一套系统,设备旁的建筑物、山石甚至树丛,都可能干扰卫星信号。”
一般认为,精准的测绘数据属于地理信息,而完善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则是打通城市的系统和服务、优化城市管理的基础。现在,这种管理理念被称为智慧城市;在2009年,其前身“数字城市”在全国则是方兴未艾,中国移动当时就准备投入300亿元,助推“数字山东”的建设。
此外,2009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时间再来到2020年,当年让朱俊利犯愁的那片稀树丛已经建起高楼大厦,济南也成为2020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城市,“现在的测绘设备已经基本国产化了,且支持GPS、北斗、伽利略、格洛纳斯等多套系统,还可以多个系统参照定位;要还用以前那套设备,现在高楼林立,怕是要在街区转几圈,才能勉强找到信号。”朱俊利表示。
朱俊利打了个比方,“测绘就好比用手机连WIFI,以前只有GPS一家,信号弱也没办法;现在搜索信号,GPS、北斗,哪个信号强选哪个。”
除了多一套系统供用户选择,北斗三号系统还有交互功能、支持短报文通讯,“GPS系统好比广播,用户只能收听;北斗三号系统则多了收发短信等功能。”他表示。
2020年5月,北斗三号将发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这块拼图,“再加上配套地基网络,北斗三号让测绘更精准。”朱俊利如是说。
市场需求来自城市管理
北斗三号让测绘精准到什么程度?
据介绍,山东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已经于去年10月1日起,免费向社会提供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和毫米级的卫星导航定位基础性服务了。“这意味着安装了北斗芯片的设备,可以实现‘车道级别’的导航。”朱俊利分析。
不过,“现在的导航有‘车道级别’的吗?”朱俊利反问道。
而在去年底,山东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设成果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北斗三号系统的应用,总结为“为自然资源系统实现‘两统一’监管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一张底图’”“为精细化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等方面。
至于上述应用与公众日常生活的联系,相关负责人则总结为“实时路况等日常信息”、“韭菜地图等食品安全信息”,以及“污水外溢、井盖丢失等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等。
“目前整个地理信息产业,需求主要来自城市管理、规划层面。”朱俊利如是回答上述反问:“而像手机导航等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目前还没有必要升级为‘车道级别’。”
布局大规模市场化应用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去年底发布的《2019山东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提到“地理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与动力,未来电力、物流、交通、保险等行业,也将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催生诸如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新业态。
“当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发展到无人驾驶层面了,‘车道级别’的导航就大有用武之地了。”朱俊利如是判断。
无人机送餐也是公众津津乐道的市场化应用场景,“高楼大厦的每一个窗口位置,都必须生成准确数据,这样无人机才可能送餐到家。而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微米级别导航定位的应用,我们已经能测绘并生成这些准确数据了。”朱俊利分析到。
《报告》估计,2018年山东全省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为426亿元,而未来几年,这个数字将急速增长。
正因如此,《济南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才提出,要加快建设“齐鲁创新谷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园”。
7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了位于济南长清区的这片园区,发现园区建筑主体正在建设,几个主要建筑的外立面也已安装完毕。“未来,我们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并形成规模优势。”园区工作人员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地理信息是一个逐步发展的产业。”朱俊利认为,“随着微米级别的高精度测绘的实现,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市场化应用场景也成为可能。”
“而这,都是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完善和北斗技术的应用。”他如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