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张问陶,《泸州》诗里“给客橙”,正确读音和来历吗?

歌手河图

文化这个东西真是越学越觉得不够,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即便我只是研究我们泸州这座城市,也还捉襟见肘,常闹笑话。前不久我想给大家普及一下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先生写的《泸州》诗三首,告诉大家泸州也有很好的名人诗句,完全可以成为泸州的文化名片,但是我的得意洋洋,却因为读音露怯了。

在说江阳沽酒客露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问陶先生是何许人也?

张问陶生于1764年,卒1814年。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今蓬溪县)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

歌手河图

关于张问陶先生的逸闻趣事很多,有一个很重要,就是他是酒痴,爱酒如命。在泸州的历史上,有两个人四川大才子曾经给泸州添光加彩。一位是明朝四川新都状元郎大才子杨慎(升庵),对泸州的文化贡献非常大,不仅仅写了很多关于泸州诗词歌赋,也把泸州古八景提到了一个人文高度,使之得以流传。

另一位就是张问陶了。两百多年前,好酒的张问陶先生从东门口上岸泸州,就被满城的酒香倾倒,在开怀畅饮泸州大曲酒后,写下了: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经典佳句勾勒了一副泸州江城画卷,让人百读不厌。

他写的《泸州》诗一共三首,另外两首是:“(其二)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和(其三)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歌手河图

每一首都生动描写了当时泸州的景象与繁华,也让酒城的名气不胫而走。多年以后,泸州曾经有人开设船山楼餐饮,也是想打张先生这张牌,可惜今天依然无籍籍名,商业化的东西不是不好,但是起码在打造之初,要对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剖析,最终提炼出它的精华,展示给世人,并且还要不断有创造性的东西出来,当然定位和群体也重要,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仅仅有个由头就瞎跑,最后还是徒劳无功。

说到这里,沽酒客想先给各位道个歉,之前曾经学着做自己不擅长的视频,想通过多种渠道把我们泸州的文化呈现给大家,于是特意录了张问陶先生《泸州》诗第一首,也就是“城下人家水上城”的诗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也侧面证明了,具备文化内涵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更,而无人问津,只是我们没有去传播,自然没有太多人知道。

歌手河图

正当我得意于此之时,有热心的朋友提示我,最后一句“十指寒香给(jǐ)客橙”。读错了,尽管沽酒客用泸州话来读,但还是念成了“给(gěi)客橙”,虽然这个给是个多音字,平时读jǐ的时候少,恰恰在这里就读这个音。

要不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学无止境呢?一开始有人指出,我还不以为意,但江阳沽酒客虽然学识浅薄,还不是那种自命不凡之人,既然有人提出,就肯定有它的道理。这点探求精神还是有的。可惜我手头资料有限,当年赵永康先生编写的《泸州诗三百首》虽然注解详细,考证清楚,却没有进行注音。

歌手河图

而泸州诗歌毕竟不像《唐诗三百首》那样,已经历代被人进行注解。但要想查到泸州本土的这个资料则不容易,于是为了探求它正确的读音,沽酒客毕恭毕敬地请教几位老前辈。感谢毛元康、罗雍全、罗文鹤等诸位先生常为我解惑答疑,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这个“给”真的要读“jǐ”,毛元康先生是语文老师出身,治学严谨,虽然已近耄耋之年,还对我孜孜不倦,翻阅资料,耐心讲解,晚辈不胜感激。

毛老师说:“十指含香给客橙中给的读音,我曾在你一开始问我时,贸然回答读‘gěi’。罗雍全先生立即纠正,应读‘jǐ’,并以百度上的一则答问作证。这我就拿不准了,只好考证一番。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没收此字。四卷本的《辞源》有,收有11条给字头词语,全读‘jǐ’。其中‘给客橙’一条使人大跌眼镜(请看下面照片)。”

歌手河图

毛老师接着给我补充道:“原来,它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名词而非动宾短语。那么张问陶这首诗就写了泸州城,江水,灯火,美酒,给客橙几个当年泸州的特色,特产。给字古时没有‘gěi’这个读音。”

所以真理越辩越明,学问越学才知道自己越不够,但是老一辈人的学习精神让沽酒客敬佩不已。不仅仅纠正了正确读音,也了解它的原因。也是因为这首诗写作的年代,正确读音自然是‘jǐ’。

前不久,偶然听了网络歌手河图在2012年5月创作的古风宣传歌曲《荔枝春》。该歌曲具有浓烈的古风味道,歌曲讲述了年少的李白云游天下途经四川泸州时与一名酿酒女子相恋,酿酒女子为之守候的故事。

歌手河图

不管是否真有此事,并且有些商业化因素在里面,但是其中用到泸州传统文化的元素还是不错的,不过河图在用张问陶先生的这首诗时,唱的也是“gěi”的发音,这无伤大雅,但是从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流失与变迁。

老先生们在给沽酒客交流的时候也说到,今天我们动辄就查搜多引进如“百度”等,谁还会去查看字典,更不要说《辞海》,《辞源》等老工具书,时代发展需要更便捷的方式,使得时间更有效利用,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辞源》收的是1840年前的词语。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词是没有的。虽然里面今天的词语匮乏,却在历史层面保留了一种原生态的情况,也是值得我们去留意、参考。

歌手河图

关于“给客橙”的“给”的读音公案到此算是做了一个了解,当然读“gěi”虽然不是正读,也能说过去。不过正本清源,我们多知道一些不是坏处,也并不是要发孔乙己“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的迂腐。

今天电脑打字你打“gěi”很容易出现给字,而打“jǐ”除非跟给予和供给配合,不然就需要慢慢筛选了,我想这也是造成少有人知道的原因吧。

另外我们看到《辞源》对“给客橙”介绍,这个橙子还是泸州的特色,也叫”泸橘“,那么它是泸州哪个品种呢?是有多大的魅力,让诗人写入诗人,传颂至今。美丽的娇娘芊芊十指,居然剥了个橘子就满手满屋生香呢?

歌手河图

《华阳国志》记载,汉代的江阳郡的土产方物,有“荔枝、巴菽、桃枝、蒟(酱)、给客橙。”这个”给客橙“,看来至少是泸州两千多年的老特产,我们不妨一起再来了解一下。

其实它就是金桔或金橘的别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橙》:“郭璞曰:蜀中,有‘给客橙’,似橘而小,若柚而芳香。夏秋华实相继。或如弹丸,或如手指。通岁食之。亦名泸橘。”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果二·金桔》:“‘给客橙’者,其芳香如橙,可供给客也。”

今天我们普遍印象这个出自广东沿海的南方,怎么四川泸州一带会产这样的水果呢?完全是因为泸州特殊的纬度造成的,我们这里不仅仅出橘子,还有桂圆,荔枝这些所谓热带水果,在泸州也是特产,今天看来泸州真是一块飞来福地。

船山先生两百多年前,为泸州代言,写了几首经典的诗句,也让我们看到泸州风土人情当初的模样,今天我们常常在舍近求远,到处取经,取经自然没有错,有交流才有进步,但是过去的东西,它们存在的道理和价值仍然是不该忽视的。

因为沽酒客读错了一个字,却给了我更多了解泸州人文历史的机会,我觉得很值得。

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以后来泸州不仅仅有酒香,还有橘香,可能还有更多的惊喜等待你我去发现,一座城,一首诗,这个地方值得亲近。你们说是也不是。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