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天地之间的大课堂
洪漠如
封面:来接我们的渡船文:洪漠如
下午又去了一趟茶园,和白沙溪茶厂的所有营销人员,从茶厂的码头直接坐船出发。茶业这一行,干久了自己真的会变成一个博物学家,从茶山到茶叶加工再到有关茶的人情世故,都会慢慢的产生属于自己的一些体会。很多茶厂对于自己的工作人员都会做专业培训,茶园里的学问很深,茶树品种,以及涉及茶园的整个生态,再连同人的培管方式,只有在充分理解之后,才知道这里面的价值。
安化大叶茶
今天是安化县组织的开园节,但是对于安化黑茶而言,回到真实的现场,今天开园的意义可能也就只能锄锄草。茶叶挣春已经成了一种风尚,很多时候后端生产会向营销与概念妥协,营销上需要开园就开园,不过生产还是要回到真实的现场。
安化大叶种茶与安化的气候以及安化黑茶采摘的老嫩度要求,其实要到四月中下旬才会逐步开始大规模的采茶,一些高山区域还会更晚一些。这些年,对于普通茶客而言,关注茶山茶园,其实是关注茶叶的品质。
到茶园,接受自然的再教育
在都市消费者心里,确实已经把茶作为自己与自然对话的一个路径了。茶除了能给人带来健康,带来精神层面的不同体验,同时也是让我们借助这一片叶子去感受大自然的孕育。所以,消费者去往茶山茶园,是想亲眼目睹,亲自验证茶树的生长环境。
我们的船从陶澍村上岸,穿过岸边的民居,近处一些像丘陵一样的山头,上面成梯田状布满了茶园。沿着水泥路上山,在进入茶园的山道边,立着“安化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牌子。这块牌子是安化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去年在农业农村部高分通过验收。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牌子
所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实就是将现代农业技术更切实的结合到农业产业中,一方面强调品质,另一方面强调经济效益。整个茶园都安装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山的顶端,修建了硕大的水塔,水是从山涧中抽上去的泉水。在水肥一体化操作间里,工人会按照操作流程去施肥灌溉。这一片山,仅仅几个人就可以管理下来,效率很高。
钧泽源的黑毛茶生产基地
钧泽源的管理者是一个年轻人,名字和茶园很贴切,叫青山。在茶园里,他向到现场的营销人员讲解茶园的历史,讲解日常培管和这片茶园的特点。营销人员吸收之后,未来还会带茶商茶客上山来。这些年,我们一直觉得茶山是一种很好的户外游学形式,就在于既观光,又能在游览中有获得感,最后还有商业回报。
白沙溪码头
陶澍村原本是要做旅游开发的,和白沙溪茶厂的老厂区连成一片,陶澍墓和山上的有机茶园,以及村落民居的分布,无论是登山远眺,还是近处观景,确实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如今的生态有机茶园,首先注重的就是环保。所以在茶园里行走,会踩着一层厚厚的腐殖土。茶园里会定期割草,草的茎干都又放在了茶树底下。自然肥料是最好的肥料,是能提升茶叶品质的肥料。
茶园一景
事实上,走进茶园,评价茶园是否优质,可以从茶园生态去看。茶园生态说起来很笼统,但具体一点就是看除了茶树还有哪些植被生长得较好。这个季节的钧泽园,正是茶树生长和蕨菜冒头的时候,茶园里的素食野味很丰盛,蕨菜、春笋、鱼腥草以及其它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的野菜放肆的生长。这些天,茶园附近的人家是有口福了,春笋炒腊肉,蕨菜炒腊肉都是不错的美味。安化的腊肉也是一绝,风味独特,在疫情之下,大家不扎堆,不赶集,但是自己菜园子的菜,山上的素食野味,只要一出门,就可以改善生活。
茶园生态
茶园里的蕨菜
白沙溪在一个山坳里修建了一座很大的毛茶加工厂。在云南的茶山,加工毛茶的场所一般叫做初制所。在山里,打好灶台,架着铁锅,请着工人师傅过去,就开始毛茶初制了。安化黑茶的毛茶初制,早就已经高度依赖机械化了。在电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即便是人工杀青,在揉捻时山里的茶农也都会尽量用溪边的水力来启动揉捻机。
安化黑茶的很多文化资料上都会谈毛茶制作工艺,这些从生产线上的工人笔记以及厂里制定的标准里流出的内容,你能看到的其实就是产业标准化。钧泽园的初制车间上写着“有机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标语,在真正制茶的季节,这里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进进出出,按照毛茶的制作标准,摊晾、杀青、揉捻、晒胚、烘干···一步步的走。具体每一步怎么操作,会根据工人师傅的经验。进入厂区以后,在一个平坦的广场上,有一大片水泥地坪的空地。刚一进去,销售部的经理就强调,不要去踩这个地坪。这个地坪是专门为茶叶晒胚打造的,用了金刚砂,打这么一片地坪,花了十多万。
从万里茶道的起点出发
毛茶厂四面被丘陵包围着,站在中间四面望去都是茶。这么些年,先后有很多人茶商茶客都来过这里。山野之间,有关茶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从茶厂出发,连接茶山的是一条水路,而上船的码头,就是万里茶道的起点。都市人群不是认为茶是他们通向自然的一条秘径吗?几百年以来,从资江水路,因茶而开辟的秘径有很多,穿越江河湖海,穿越戈壁沙漠,穿越古来今来,穿越舌尖,穿越喉吻,穿肠过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