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路上让阅读带给你我力量:我的2019年私人阅读清单

2019年,“南”成了关键词,我们随处可见诉说着自己“太难了”的声音,各类媒体也乐得顺势而为讲述一个个事业和生活领域的难事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农历新年前夕一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考验来临,让我们有些慌张,有些闹心。然而,生活总要继续,我们用力奔跑,却也不妨碍我们看看路上的风景,我们心怀焦虑,却也不影响我们冷静下来更多的陪伴家人,或者稍微歇歇,读几本小书,放松一下心情,化解一下焦虑,汲取一丝力量,鼓起一些勇气。

借用一下《南方周末》著名的新年祝词中的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这,或许也正是阅读的力量。

格兰特古斯汀

在过去两年,我曾经分享我的年度书单

《周末 | 我的私人阅读清单:那些在2017滋养我生活的书籍》

《读着读着就不焦虑了:我的2018年私人阅读清单》

在不同平台看的人不少,以至于最近已经有人再问我啥时候写2019年的,好,接下来就分享一下我的2019年阅读清单,无所谓好坏适合与否,都是个人的记录,个人的阅读史。

美国:那些建设性的人,建设性的力量

对于美国,今天的中国人可谓感情复杂,对于这个今天的全球第一大国,有人向往,有人警惕,更因为中国不断增长的力量,让两国存在微妙的关系,围绕贸易方面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这种微妙成为现实。

就我个人而言,依然对这个人类漫长历史来看年轻的国家充满好奇和认知的渴望,这个看似年轻的国家更有可以上溯到欧洲漫长历史文化的纽带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西方的历史和政治文化。所以,每年,我都会阅读很多关于美国的传记、历史、制度书籍,试图去探究它生长和运转的动力和渊源。

格兰特古斯汀

华盛顿,美国开国元勋,也是一个容易被符号化的人物,历史大家Ron Chernow的这本《Washington:a life》可谓一本全面而写实的传记。对于美国独立战争,中国人的了解其实过于教科书化,仿佛整个过程就如几百字的概述一般摧枯拉朽。但是实际上,这是一场艰难的战争,面对职业的英国军人,革命者们其实常常处于被暴打的状态。这个时候,曾经为国王在战场效力的华盛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若以战斗的数量来看,他负多胜少,甚至也曾经面临被换帅的危机,但是他就这样一个人,有着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并进而产生出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凝聚力,最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就了个人和美国的辉煌。

与此同时,华盛顿也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人,他懂得取舍之道,让其在声望鼎盛之际依然能保持清醒,不让自己为权势的欲望所累,这份知进退也让其人格魅力得以在美国早期的关键历史时刻下深深的烙印,并不完美的他也留下了近乎完美的政治形象。

格兰特古斯汀

如书名《Washington's Circle》所述,这本书介绍的是华盛顿的圈子,没错,独立战争的事业非一人可以达成,建国后的政治博弈更需要人际关系中的智慧。从统帅到总统,华盛顿经历的都是一不小心就足以身败名裂的江湖,而他昔日的战友也可能因为政治分歧成为微妙的对手。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在其中权衡,又如何因此也常常感到精疲力尽,他的不凡与平凡都在其中充分体现。

格兰特古斯汀

提起华盛顿的人际关系,汉密尔顿绝对是最重要的一员,没有之一。谁能想到,这位来自加勒比海群岛上的私生子,竟然年少成名,更在独立战争早期就崭露头角成为华盛顿最信赖之人。在我看来,在战场上,汉密尔顿堪称悍将,在建国后更成为美国政体和经济秩序的奠基人之一,其知识体系之全能,执行力之有力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汉密尔顿也是美国最早期的政治分歧和斗争的核心人物,这个过程有制宪会议的激辩论,有《联邦党人文集》那样的杰作,更有他与亚当斯、杰弗逊间的反目成仇。他突出的个性和遍布政府各个层面的政敌,让对他青睐有加华盛顿也感到头疼,最终,49岁的他死于决斗。鉴于他此前的天才洞见和政治遗产,很多人对他的早逝感到遗憾,但是当围绕他的政治环境已经复杂甚至险恶,他若真的活下去,又真的会对他个人和美国带来益处吗?相信看完这本同样来自于Ron Chernow的汉密尔顿传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格兰特古斯汀

如果华盛顿与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在九泉之下见面,会是怎样的场景?怕也会非常尴尬吧?阿诺德,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名将,从战术层面来看甚至可以说强于华盛顿,但是性格上的一些特质却让他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叛徒。

《Valiant Ambition》讲述的正是华盛顿和阿诺德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故事,既有对他们的两条线索的独立叙事,却因此凸显了两人性格和处事的差异。阿诺德雄心勃勃,自视甚高而希望担当更大的责任,却与决策层始终存在矛盾,并陷入互不信任的循环,在军事战略和政治视野上他更缺乏华盛顿那样的远见卓识,最终逐步走入歧路身败名裂,读罢此书,我也感叹这正是一个美国的魏延和汪精卫命运混合的悲剧性故事。

格兰特古斯汀

与阿诺德相比,独立战争中的格兰特将军显然更为成熟和坚定,当然也更加幸运。格兰特的家庭背景其实很好,父亲也是当时的政治大家,也让格兰特顺利的进入了西点军校,在学校中他出人意料的对地图测绘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他此后不同于常人的战场视角便由此奠定。

尽管格兰特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中就体现了自己的才华,但是在此后的平民生活中却遭受挫折,并“结交”了一生之敌:酒精。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的伤疤,却是格兰特的机会,因为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属于战场。但是,酗酒却成为他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因此不断受到上层猜疑和舆论留言,好在林肯始终信任他,更有谢尔曼这样的战友始终相随,最终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军神一般的人物。回归平凡生活的格兰特依然令人唏嘘,总统生涯对他似乎更是一种炼狱,晚景更是堪称凄凉。这本书是真正的格兰特传记,而非一本“南北战争中的格兰特”,它极具带入感的让你感受到一个个体在历史中的影响和局限,却让你对传主格兰特更心生敬意,对了,它的作者依然是Ron Chernow。

《南北战争中的格兰特,格兰特人生中的南北战争》

格兰特古斯汀

这本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传记对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我知道了这个人的生平,更让我深入了解了一个曾经被奴役的种族群体的心理过程,并进而反思我个人对废奴运动和黑人平权运动的一些误解。我们常常觉得黑人有些“敏感”,有些急躁而不太务实,道格拉斯在那个时代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为什么要我们理解?你们理解我们吗?多少人正在皮鞭下呻吟?多少人正在买卖中与家人分离?美国诞生于争取自由的战争,为什么还要黑人耐心淡定的等待自由?如果你们处于这样的地位你们会耐心吗?他是与林肯同时代的巨人,他也并不完美,但他的声音值得我们不断聆听。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是谁?》

格兰特古斯汀

在美国历史上,政治人物之间反目的案例颇多,这本《The Bully Pulpit》讲述的便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紧接着他的总统塔夫脱之间的友谊与分裂。西奥多罗斯福可谓强势总统的典范,其反托拉斯政策令当时的美国商业巨头们瑟瑟发抖,更主导了美西战争。与之相比塔夫脱显得有些平庸,但是却一度和罗斯福在政见上有很强的共鸣,以至于罗斯福认为塔夫脱是最适合当总统之人,更是他政治举措的最佳继承者。但是,塔夫脱在任上似乎难以摆脱罗斯福的影响又试图发挥自己的主张,最终与罗斯福势同水火,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段两人的是非背后,其实也有着当时美国和国际政治的纷扰和必然。

格兰特古斯汀

最近才知道这本《Presidents of war》是比尔盖茨推荐之书,其实概括起来就是美国历次战争发起的背景和总统班子的决策,这本书的好看之处也在于不同总统任期内的内外局势不同,彼此的性格不同,所在班子间的人际关系也不同,就形成了各种戏剧化的效果。另外,读完本书,你会发现美国重要战争触发的事件大都跟军舰有关,这算是海权国家的特征体现吧。

格兰特古斯汀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这是一本反映美国历史阴暗面的充满痛感的历史纪实作品,20世纪初20年代的美国,在法制更加完善的社会,一个印第安人家族成员蹊跷的接连死亡,一场社会性屠杀就这么在太阳下发生。这部作品充满悬疑色彩,带着你逐步揭示惊人的真相,又让你在心痛之余看到追求正义的力量之坚韧,还有真正意义上的FBI的诞生。

《《花月杀手》:制度歧视下的社会性屠杀》

格兰特古斯汀

这部《阿尔比恩的种子》是一本很能打开人视野和思维广度的作品,它回到欧洲人向北美大陆的移民史,从移民源头来揭示美国不同区域的居民特点、社会结构、文化风格差异之起源。这是一本社会文化专业之作,作者以条目化和分类结构带着我们了解了美国国家性格的起源,阅读性不见得那么流畅,却条理分明,让你读罢深感价值巨大。

世界史: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启迪

尽管我也喜欢看不同人不同姿势写的中国历史,但是我同意一些人的观点,中国人应该多读读世界史。没错,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有强大的王朝和灿烂的文化,但是同期往往在广阔的地球上,也有至少同样精彩的历史和文化值得我们去感受。

格兰特古斯汀

一提中世纪,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欧洲的中世纪”,而这本《The History of the Medieval World》却将视角放到的全世界,包括中国的东晋、隋唐和宋朝,也有印度、阿拉伯地区和美洲,我喜欢这种同一时期带有历史比较感的视角,真的很有趣。

格兰特古斯汀

地中海,孕育了人类诸多文明,并一度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它的文明起源,它的兴盛,它的衰落当然是一个史诗般的壮丽故事。《The Great Sea》便是一本地中海的编年史,它以独特的位置成为多种文明撞击和融合之处,多少文明的冲突在这里上演,多少文明的再造在这里产生,这是一片伟大的海,直到今天,围绕它依然有太多国家和民族间的是是非非。

格兰特古斯汀

英国史学大家汤姆·霍兰的名作《卢比孔河》聚焦的是西方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恺撒率领高卢军团跨过卢比孔河,一种历史脉络从此改道。如今,卢比孔河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政治隐喻,但是霍兰聚焦的却是这一事件发生前的罗马历史,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如何走向纷乱,在这个过程中诸多人物的悲剧背后又有怎样的必然,而罗马衰落的种子也是如何播下。

格兰特古斯汀

《The Storm Before the Storm》,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充满了荡气回肠的历史现场感,它讲述的同样是罗马衰落之前的历史脉络,作者探讨了罗马衰亡的内外因,文笔流畅,叙事风格充满戏剧感,与《卢比孔河》搭配阅读绝对让人有读史的酣畅淋漓之感。

格兰特古斯汀

塔奇曼在她的作品中,在阐述其素材来源之视角下的客观历史基础上,从来不回避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这让她的书体现了一种历史情怀,但是也常常受到质疑。《圣经与利剑》是她的早期作品,阅读过程中也能感到并无其几部代表作一般流畅和线索清晰,但是这段历史让我感到陌生,进而感到好奇,远在太平洋上的英国也中东地区巴勒斯坦间历史纽带是如何结成的呢?如果你对此也感到疑惑,这本书就是你的菜。

格兰特古斯汀

奥兰多·费吉斯是一位在叙事和文字上喜欢带些技巧和感情的历史作家,同样的,这让他的书好看,也让人感觉不太严肃。我非常喜欢他那本俄罗斯文化史的《娜塔莎之舞》,这本《克里米亚战争》全景讲述了俄罗斯的另一段历史,一段如基辛格曾经提到的俄罗斯“越扩张越衰落”的典型片断。这是一场持续了18个月的区域地区领导权争夺的血腥战争,更是一场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秩序的世界性战争,俄罗斯渐渐陷入战争泥潭,与欧洲诸多强国结怨最终渐渐跌入帝国掌权者无法掌控的深渊。

格兰特古斯汀

《The Cold War》可谓一部冷战简史,是俄罗斯衰弱之扩张的另一段历史,作为一位西方史学家,这本书当然不可能做到视角绝对全面和公正,但是对于试图了解冷战整体过程的读者来说却是非常简练的作品。

格兰特古斯汀

如今,我们都知道,冷战的种子在雅尔塔会议就已经种下,这本《雅尔塔》足以让你了解其中的细节。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就是真正的把从事件的聚焦点切换到人,构成了一副历史人物群像,更有代入感的让你感受这次会议的谈判之艰难,人物间关系之微妙,如罗斯福和斯大林的相互欣赏,丘吉尔斗犬般的脾气,苏美两国军方人员之间的斗争与妥协,政治真的是一种令人头疼又令人兴奋的人间活动啊。

格兰特古斯汀

在政治舞台上,大国间可以博弈,而小国常常只是博弈中的政治筹码,波兰的历史就充分体现了这点。事实上,波兰在欧洲历史上并不是无足轻重之小国,这部《波兰史》就可以让你重新认识波兰,了解这个国家的兴起,感受波兰所处的地缘特点和历史积淀下的民族性格。这是一个曾经在中东欧地位显赫的国家,波兰传奇索别斯基更曾经在“拯救欧洲之战”的维也纳战役成为主角。这又是一个苦难之国,多次遭遇灭国之灾却都坚韧的复国,奥斯维辛之痛更是已经成为人类野蛮历史的伤痛标志。所以,了解波兰史,不单单是对他国历史的猎奇,也是对欧洲历史的一个特别切入点的解读。

格兰特古斯汀

与波兰相比,我们对阿富汗的印象更加模板化,在很多人眼中,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理喻之国,总是处于动荡之中,总是与贫穷、保守和极端主义关联。这本《无规则游戏》对阿富汗历史写下注脚“屡被中断的历史”,更具体来说应该是“屡被中断的现代史”,作为中国人阅读本书多多少少会有些感触,因为我们同样有段曲折的现代化过程。阿富汗的尴尬在于,作为一个效果,它有韧性却缺乏弹性,更没有足够的在保守势力和国外势力间腾挪的空间。于是,阿富汗也曾经有改革,有短暂的现代化开明时光,但却屡屡中断陷入往复甚至倒退,这种恶性循环还有机会被打破吗?

格兰特古斯汀

与波兰、阿富汗相比,德国则是一个容易让我们以为很了解的国家,也是一个更加容易被符号化的国家,比如一提德国,总有人莫名其妙的挂上“铁血精神”。如果你没时间去阅读相关学术名作,这本《德国极简史》至少可以更加严肃的让你快速了解德国的历史。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因为这是“极简史”而缺乏自己的态度,特别聚焦了普鲁士人崛起主导德国统一后留下的德国内部的政治和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直观体现在诸如纳粹崛起、冷战后德国统一等关键历史节点下的易北河东岸(普鲁士传统区域)和西岸的巨大的政治分歧甚至分裂上,这也常常为德国接下来的波折动荡埋下伏笔。

《易北河以东:德意志的罪与罚》

格兰特古斯汀

这本《公司与将军》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在欧洲对亚洲市场的开拓和殖民上,我们的焦点常常是英国,却忽视了前英国时代的荷兰。与充满帝国主义气息的英国相比,荷兰的重商主义气息更加“纯粹”,他们在日本市场的开拓过程便体现了这点,他们入乡随俗,甚至愿意做当时日本幕府将军们的臣子,只为获得切实的商业利益。然而,东西方的文化和政治毕竟有很大不同,冲突不可避免,加之荷兰本身所处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看上去相对更务实友善的他们最终在亚洲的势力格局中淡去。

文明:那引导人类走向的看不见的手

人类文明是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为什么全球各地文明有不同又有些地方暗合?人类文明将往何处去?关于人类文明起源、发展和未来的话题总是那么迷人,值得我们取百家所长细细品味。

格兰特古斯汀

在人类文明史上,跨学科跨领域已经是一种基本研究方法,这本书就是这样,直接从传统上归属天文学的宇宙诞生讲起,以所谓“金凤花条件”产生的人类历史若干节点,揭示了从宇宙爆炸到地球形成,从地壳运动到气候巨变,从生物的代代演进到类人生物的崛起和相互竞争,从农耕时代到更具能动性的人类科技世纪,总有各种力量在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与周遭环境互动,终于,其中某个阶段的某个尝试在某个领域的创造了“金凤花条件”,让历史又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过程还将继续,人类的大历史将继续书写精彩的故事。

《发现人类历史的下一次“起源”》

格兰特古斯汀

这本《人类起源的故事》属于那种换个角度让你眼界大开的作品,因为其切入点是让人略感陌生的古DNA学,当看起来很传统的考古学和看起来很现代的DNA科学结合,会在人类起源史的研究中揭示怎样的真相?本书通过DNA片断,揭示的真相正是不同地区的人群都含有远古时代缓慢但是坚定的“全球化”过程因子,甚至所谓本土“纯种”祖先留在我们的基因组里的踪迹已经显得缥缈,全球化和融合本来就是深深植入我们基因的一种本能,而诸如“种族歧视”的理论基础也随之坍塌,且荒谬性也不言自明。

《《人类起源的故事》: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将去向何方》

格兰特古斯汀

新冠肺炎的流行让我们再次审视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为啥还要吃野味,而非经过人类漫长驯化选择的物种?事实上,人类驯化物种的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其对人类整个文明发展的影响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在这本《驯化》中,作者不但将驯化历史娓娓道来,更多未来人类对历史的驯化也改造策略和技术保持了开放性的态度,她对支持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双方都保持了理解,也陈述了他们的观点。在这里,驯化过程又回到了它的起点,那就是它永远不只是一个技术过程,而是涉及人类文化、种族、社会、经济、科技的多重事件。

《驯化:面向历史,更朝向未来》

格兰特古斯汀

这本标题就很有趣的《从丹药到枪炮》其实是一本中国军事史,但是切入点确实一种中国和欧洲的历史比较视角。我听过太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欧洲人用火药制造枪炮武器,中国人只知道用火药放烟花,进而对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侃侃而谈。对此,美国学者欧阳泰一方面天然的可以跳出中国人审视这段历史的情感,另一方面又并不刻意的从所谓“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故作深沉的剖析,从军事变革和分流的角度,以东西方的军事发展沿革和碰撞的对比方法,揭示了中国从军事上进入所谓“落后挨打”阶段的过程。

格兰特古斯汀

棉花,是一种植物,更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从全球殖民史到美国南北战争等等的诸多历史事件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棉花的身影。《棉花帝国》的副标题开宗明义: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棉花从一类植物到形成一个复杂而深入社会的商业体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形成了早期的全球化分工,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技术、文化和制度也在全球播种,这个过程真的很精彩。

格兰特古斯汀

消失和终结是很容易引起人离愁别绪的事情,比如,某个民族,甚至某种文明的传统生活方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尽管,相对主流文明的对外输出本身就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其它文明接触和接纳这些信息也多是一个自主的过程,但是,毕竟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那么多文明曾经出现,毕竟它们曾经一度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标杆,如果它们在消失的过程中真的不留下一丝痕迹,那才是对现代信息社会的反讽。

所以,如《在他们消失以前》这样的作品体现了它的价值,全书大部分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生动的记录了如今现存在我们地球上的一些依然保持历史传统的文明形态,没有宏大的叙事,作者用镜头说话,用摄影作品表达,却让你更自然的对历史上曾经倔强生长的每一个文明产生深深的敬意。

《退往历史深处的文明记忆》

中国史: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作为中国人,对于中国历史常常会感到困惑,因为它离我们更近,对它的解读更多,而解读中掺杂的动机也更为复杂,所以你常常面对各种矛盾的,冲突的历史观。好在,在今天的环境和语境下,我们依然有机会得到更多元化的中国历史解读,让我们自己去辨析、提炼和选择。

格兰特古斯汀

曾经看过贾志刚的《说春秋》,在我看来在对那段历史的“通俗说史”作品中算是最好的作品,所以当他接着要《说战国》的时候我自然要继续跟着看看他对那段历史的在阐述。贾志刚的文字有着很个人化的风格,幽默风趣还经常以现代网络语言去讲解当年的历史,这让他的作品也容易产生一些争议。在这部《说战国》中,他甚至在用几本书介绍了战国历史事件后,更大开脑洞的用穿越小说般的方式,带你去深入战国百家争鸣中大师们的主张和个性。

格兰特古斯汀
格兰特古斯汀

萧然的作品知名度并不高,他那部写秦朝的作品因为书名容易和孙皓晖的历史小说搞混。萧然讲历史有着通俗说史般的简练文字和很强的讲故事的能力,同时他更有着我读史非常注重的作者与所写历史保持“距离感”的冷静和批判,在我看来,这很重要,也因此让他的这两本关于汉朝和秦朝的作品在诸多类似作品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格兰特古斯汀

两军主将从各自阵中杀出,来回几十个回合,一方主将被挑落马下,今天我们读到这样的文字都知道这是文学,但是中国古代到底怎么打仗的?这个问题在这本《南北战争三百年》算是给出了答案,这本书真的写的很详细,很技术流,如果你更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本书不见得适合你,但是你就是想了解古代战争的种种细节,那么这本书一定会让你读起来饶有趣味。

“帝后党争”可谓贯穿晚晴历史的一条主线索,也是大清试图振作之最后挣扎中的政治束缚,“帝后”指出了两股政治力量的斗争本质,而“党争”揭示的则是这场斗争的表现形式,一场清朝朝堂上的“代理人战争”。这本《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聚焦翁同龢等核心人物,引用当事人的笔记、书信的资料,揭示了帝后之争背后的利益交错以及更深层次的背景,相信对我们理解晚清历史中一次次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决策和走向会有新的启发。

格兰特古斯汀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似乎真的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中央和地方诸侯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它们彼此提防,若即若离,就这样竟然让唐朝有延续了那么长时间。《危机与重构》是一本扎实的学术作品,它对中晚唐藩镇时代的抽丝剥茧,将唐朝中央与地方放在一个水平线去分析,摒弃了对地方势力乱臣贼子的先入为主尝试解读藩镇时代怎样开启,如何发展,又为何可以形成一个不断重构的体系长期存续。在那个时代,这种重构的力量宛若一种弱引力,让诸侯围绕中央吸引,不会结成一个整体,却又构成一个内部激荡,又保持相对社会秩序的微妙格局,形成一个微妙的共同体,让这个时代对百姓并不美好,却也让局面在很长时间没有更糟。

《微妙的共同体:《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

格兰特古斯汀
格兰特古斯汀

思想、财政、军事,构成了郭建龙眼中的解读中国历史运作规律的密码,“密码三部曲”也成了他的代表作,《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重在把握中国历朝历代循环般的财政运作过程,对于唐朝“贤相集团”和“聚敛集团”的解读尤为精彩。《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则聚焦了他眼中的中国历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地理,这听上去显然不如谋略和人心根据文学想象力,但是看完郭建龙解读的中国军事战略演化的五个时代,你对中国古代战争的认识应该也会更进一层。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中国古代战争的胜负手是什么?》

格兰特古斯汀

《汴京之围》也是郭建龙的作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彻心扉的时刻:靖康之耻。长期探究中华帝国运行“密码”的郭建龙没有将自己限制在一种宋朝“文弱”的民间历史语境中,从历史背景上,他特别以简练的文字总结了靖康之难前的历史脉络和逻辑关系,特别强调了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本书更令人唏嘘的是对百姓小人物的记录,在乱世之下他们显得那么无力,北方对大宋依然心怀归属的百姓被无情抛弃,而在宋金又打又和的过程中,他们似乎成为了朝廷的“提款机”。女人命运更是在本书中单独成章,她们的命运更加悲惨,而皇宫中从皇家夫人到宫女,竟然都成为了金军赔款的“现金等价物”,而这个过程中宋朝官员那种淡然甚至急迫的将她们送入金军军营的嘴脸更是令人感叹何以“更无一个是男儿”。

《《汴京之围》:历史的痛感》

格兰特古斯汀

一桩当时的悬案,一曲大历史背景下的悲歌,少女帕梅拉惨死于北平,真相始终未能揭开,本书的作者法兰奇试图从历史线索中追求真相。侦探小说般的过程让它好看,新闻记者般的现场代入感技巧让它真实,帕梅拉的最后时刻充满代入感和张力,让我阅读的时候有种喘不过气来的焦灼和紧张,心中对着绝望奔跑的帕梅拉呼喊“跑,快跑!”,然而,她跑不了,不幸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剧注脚。在那个北平的午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法兰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更带来了让人读完本书后难以忘怀的历史沉重。

《《午夜北平》:时代悲剧注脚,拍案并不惊奇》

格兰特古斯汀
格兰特古斯汀

两本关于中国历史的解读,《中华史纲》是一本中国通史,尽管这本书篇幅已经很长,但是对于整个中国漫长的历史来说要想系统的阐明作者的历史观依然有难度。但是,尽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本中国台湾历史学家李定一的作品欠缺一些完整,却不妨碍你感知作者对历史解读的新颖和犀利。

要说犀利,张宏杰说起中国历史那是从来不留情面的,读他的书常常让你感觉压抑和沉重。所以他的这本《简读中国史》可不是让你轻松读史的,整个风格依然很张宏杰,下笔依然批判力度十足,却也多了一份讲述厚重历史的沉稳和淡然,在他的笔下,中国历史的五大脉络形成自有中国地理和文化、政治因素长期共振的原因。尽管中间也有战乱的痛苦,但是毕竟大部分时间维持了社会稳定,让人民和资源可以安定的在帝国内流动,也更早的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相对公平的机会上升通道,在这种高度的流动性中,中华文明无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也曾经站在全球文明的前列。 我们曾经失去变革的机会,我们又痛定思痛重新站起,在未来我们也依然有能力继续变革和前进,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简读中国史》:中国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文学:让痛与美照进现实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文学作品?与专业书籍相比它似乎无法给我们带来实际的价值和利益。我想,或许也正是因为它无关知识载体的工具性特征,才有更多空间去体现文字的魅力和人类始终需要的情感共鸣吧。优秀的文学作品哪怕故事与你遥远,也总有一种人文的东西可以打动你,让故事中的痛和美通过文字照进现实,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更能体会现实之美。

格兰特古斯汀
格兰特古斯汀

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灵魂创作出伟大的小说,如果你想理解文学中的人文主义,如果你想体会文学中的内省与反思,如果你想感受文学中的绝望与希望,那么,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吧!

格兰特古斯汀

当我第一次听说《我的天才女友》的时候,听说这是“女性小说”,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爷们就不但读了这本,还把整个系列都读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好看啊,从女孩到女人,两个人的相爱相杀,生活中起起伏伏充满了喜剧冲突,对情感和细节的描写更非常细腻,阅读过程宛若看阿莫多瓦的电影一般啊。

格兰特古斯汀

扛不住了,请让我歇口气,你能想象这样的小说吗?像电影长镜头一般一个章节一个句子到底,满篇文字和逗号,这让你读着酣畅淋漓,但是又感觉有些疲劳,但是又停不下来,因为还没看到句号啊。这就是《族长的秋天》,马尔克斯的一部内容依然魔幻,阅读体验更加魔幻的神奇作品。

格兰特古斯汀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一部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家族史,特罗塔家族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成为帝国要人,这个家族的兴衰也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落寞相伴。作为一部德语系小说,它的故事却总让我有一丝超现实主义感触,故事节奏很紧凑,家族史与王朝史相互交织,让这个伤感的故事很有余味。

格兰特古斯汀

如果有一个赛博朋克文化博物馆,我认为这本《艾比斯之梦》应该放在显著的位置,这是一本故事集,似乎应该归于“科幻小说”。但是,这套作品的每一个故事都极具深意,每一个故事都留有余味,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憧憬和恐惧中,这部作品也会带给我们更多反思和启发。

格兰特古斯汀

作为一个曾经的影迷,我阅读《造就电影的时刻》的过程就像是看一本回忆录,书中是英国著名影评家大卫 汤姆森对影史经典作品的回忆,我脑中是自己对书中电影的那一个个熟悉画面的回忆。74部电影还带上精美的图片,整本书翻着很有质感,而且整本书真的很有重量。所以,它不是一本放在书包里随手翻阅的书,它更适合你每天回到家中,卸下现实生活的烦扰,在夜里轻轻翻开,去享受汤姆森带给我们的电影中的美,电影中的诗,电影中那些值得你铭记的永远。。。

《《造就电影的时刻》:那些值得你铭记的永远》

悬疑推理:是消遣,也可以深刻

推理小说被认为是典型的消遣类读物,这其实没错,但是消遣本身也是阅读的一项功能,毕竟被一个悬念迭起的故事紧紧勾住,甚至被代入到故事中,这也是一种爽快的消遣体验啊。更何况,有些优秀的推理作品也绝非简单的消遣,常常也有他们的批判和深刻。

格兰特古斯汀

Ben Macintyre的谍战作品总是充满张力,他的作品均来自于真实事件,在他笔下却如间谍小说般精彩纷呈。Macintyre的作品聚焦二战和冷战时期的间谍事件,而这段时间的题材已经够他写好一阵时间了,我对其冷战时期的作品印象更深,其中牵扯的人性微妙更令人纠结,如《A Spy Among Friends》中两位从事谍报工作的好友,却有一人是苏联的长期间谍。《The Spy and the Traitor》则上演了一出苏联变节者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的逃亡章节更是紧紧的抓住你要一口气读完。

格兰特古斯汀

绫辻行人的推理小说“刻意”的在各类奇特的建筑里制造迷局,让这些建筑成为杀人事件的背景,这些建筑还被设定为同一建筑师中村青司的作品,构成了风格独特的“馆系列”,绫辻行人似乎摆出了一种张扬的刻意的姿态,我就这么设置我的舞台,不管合不合理,不管倒霉蛋们被隔离于世的理由牵强与否,怎么着吧?没错,这正是“馆系列”独特的魅力,风格很直接宛若一出舞台剧,不求什么“代入感”,而是让你一上来就有观众般的上帝视角,去欣赏作者构建的推理迷局。

《“刻意”的乐趣:绫辻行人和折原一的推理小说》

格兰特古斯汀

折原一的“倒错”系列体现的则是一种叙事模式的“刻意”和统一,即他在自己小说中还调侃的“叙述性诡计”。所谓“倒错”,即一种颠倒错乱的意思,而折原一的作品正是有这个特点,他讲求代入感,自己跳出来要把读者牵着走,然后再给出反转,而且这种反转并非简答的真相大白的设计,更会给读者一种此前被作者“愚弄”的感觉,但是却感觉很有趣。

格兰特古斯汀

松本清张,日本推理小说领域公认的大师,尽管其作品水准也并非都那么出色,但是还是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松本清张善于构造一种连环套式的情节,很多时候常常是一连串的意外让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歧途,也正是因为注重过程,所以在其不少作品中采用了一种“明牌”模式,嫌疑人早早付出水面,但是探索过程依然悬念迭起。

格兰特古斯汀

因为同名剧集的热播,马伯庸这本《长安十二时辰》也再度火了一把,显然剧集无法还原小说更丰富的内容和想象力。紧迫感是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的亮点,类似美剧《24小时反恐》的结构仿佛让你听到了时钟的滴答声,马伯庸极具动感的文笔也构造了游戏《刺客信条》的那种跑酷感,这正是影视剧难以复现的原作精髓,文字的可塑性也在此体现。

格兰特古斯汀

奈斯博笔下的案件从来不一般,从来很非常态,所以他笔下的破案者哈利·霍勒就长期与这样的案子打交道,浑身是伤,心理上也已经崩溃。但是,只要奈斯博一打字,哈利还是得重出江湖,在这边了《焦渴》中去面对嗜血的罪犯,在北欧的肃杀空间,加之几件吸血鬼气质的罪案,这很离奇,这也很勾人,读者又将不能自拔的去跟随哈利去经历又一次沉重的暗黑冰雪之旅。

陈浩基的推理小说这几天很火,这本《网内人》很有本土性,整个故事的背景体现了香港当地的社会矛盾和困境,这本小说又很富有时代感,围绕互联网犯罪的情节和技术细节让我看着很有代入感。有些说不上缺点,只是可能跟我个人口味不对路的是否在于,小说前半部分还充满了很强的社会批判性,到了后面突然极具“港剧”色彩让我猝不及防,不过或许这也算一种风格吧。

格兰特古斯汀

这本小说很有趣,一个犯罪证据和资料备档的清水衙门中,被下放的警员和冰冷馆长携手侦破了一系列议案。其特色之处在于,与很多案件第一时间的推理侦破不同,这里面都是陈年老案,一个跑腿再取证,一个在办公室中推理,这样的组合也是相得益彰啊。

人物:我知道你在那年做了什么

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当然也是由处于历史中心的“人”书写的,他们的故事比历史事件更加鲜活。也因为他们是具体的人,对于他们的无论是严肃还是通俗的描写都会不够全面,甚至引发争议,也正因为如此,阅读人物传记的过程也更能激活你随之而来的思辨。

格兰特古斯汀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被逼的圣人》系列写的还算用心,大体脉络上还是与主流史实一致,但是作者也会在人物点评上体现自己的观点,能做到这步已经足够了。一个曹操让作者写了整整十本书,也因为他写的不只是曹操,而是他眼中的三国,特别对曹操集团的人物刻画很细节,很到位,比如在荀彧和曹操关系的演变上,整个系列便有不断的跟进和合理的推演,让荀彧人生的悲剧性令人感慨。

格兰特古斯汀

年羹尧的崛起和陨落都显得那么的突然,他与雍正的关系也是那么微妙,只不过这种关系掰了不是简单的“分手”,而是丢了性命。《年羹尧之死》再现了其中的过程,对于读者来说算是一个对君臣关系以及当时清朝政局变化的专题,可读性不错,但是作者似乎也缺乏些根据穿透性的解读和分析。

格兰特古斯汀

孔子是谁?我们总是容易给他一个符号化的评价,可能是儒学大师,可能是迂腐文化的源起,或者是“丧家犬”?但是,孔子从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他有着丰富的人生,而且以当时的价值体系来看也并不算失败。这本《孔子大历史》追溯了孔子的一生,从他的童年到人生的暮年,他著书立说,他屡败屡战,他的人生充满挫折,他的人生有滋有味,他桃李满天下,他又在权力格局中屡屡受挫,这就是孔子,他个人的历史就是载入史册大历史,这样的人生足够精彩。

格兰特古斯汀

在19世纪的上半叶,梅特涅可谓欧洲政治格局的最重要推手之一,那是欧洲政坛一个各方力量斗争中彼此联合的时代,面对新的力量和思潮的涌现,旧格局的统治者们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于是,梅特涅如鱼得水,“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形成过程中,他的外交才华得以充分的呈现,尽管他的立场让“反动”的印记刻在了他的身上,他的退场也不太体面,但是他在欧洲外交历史的所作所为依然值得我们审视。

格兰特古斯汀

沃尔特 伊萨克森的人物传记向来注重与传主保持距离感,去神秘化,充分体现他性格的优缺点,进而却让读者对传主有着更全面的认识和敬意。达芬奇便是一个被过度神话到已经面目全非的人物,他成了一个无所不通的全才,艺术家只是他的头衔之一,工程师、科学家等等名头更是附着于他身上,俨然成为一个预知未来的神灵。在这本传记中,伊萨克森让我们认识到达芬奇是一个天才,却绝非无所不能。对于常人来说,达芬奇无处不在的好奇心更值得我们去探究,他是一个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这种好奇心甚至已经成为他生活的本能,去尝试做到这点或许并不那么困难。对了,这本书有大量达芬奇手稿的插图,非常有趣。

《达芬奇的笔记本:天才的呈现还是扭曲的解读?》

格兰特古斯汀

1923年的希特勒发动了一场有些笨拙的啤酒馆政变,结果锒铛入狱,很多人认为他的政治生涯将就此终结。但是谁能想到,接下来的1924年却成为了改变希特勒命运的一年,在一种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民族情绪下,一场程序正义的司法过程却成了希特勒影响力的杠杆,一时间他成为摇滚明星般的政治巨星,无数拥趸蜂拥而至,更多有实力的社会人士成为他的支持者和资助者。这一切看上去很令人费解?这本书将给你答案。

商业社科: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们的社会运转只有它的一套规律,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机理和影响,总有人从理论上,或者亲身经历阐释其中的细节。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从商业社科的书中常能看到警示和批判,并进而对未来产生担忧,但是也正是这些引人忧思的信息让我们做出预判,让我们的未来在曲折中变得更好。

格兰特古斯汀

《市场演进的故事》是本有些年头的书,以十几个关于经济原理的市场故事浅显易懂的让你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无论作为经济入门,还是案例温习,读起来都会趣味无穷。

格兰特古斯汀

试想一下我们在朋友圈以惊叹夸赞的评语转发某个牛X创业公司的介绍文章,却在一段时间后得知了这是一个骗局和丑闻,虽然咱没经济损失,但是也会有种智商上被愚弄的不适感。当年的Theranos就一度火的不得了,可谓独角兽中的独角兽,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更是成为生物制药界的乔布斯,然而最终真相揭开让我们大吃一惊。为什么?那些专家、风投会这样被愚弄?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各方心知肚明的共谋?这本《坏血》生动的记录了离我们最近的资本泡沫大潮下的一个鲜活而极端的样本,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本是一个伴随资本周期的渐进过程,从伊丽莎白的个人性格和道德逐渐扭曲到大背景环境的无意迎合,终于酿成了这个卷入了太多精英人士的丑闻。

《《Bad Blood》:为什么我们被骗了?》

格兰特古斯汀

乍一看书名和介绍,这本书很“阴谋论”,但是作者皮耶鲁齐却对自己的经历体现出了一种坦率。一个小人物置身于一起商界风云中的无助,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苦痛,他终于重获自由,并在回顾这些经历的时候保持着难能可贵的冷静和克制。很多时候,这种冷静更具力量,所以在本书后半段,他将自己的经历与阿尔斯通电器业务并购案的关联才显得并非一种妄想和狡辩,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些阴谋的可能,但是并无阴谋论的歇斯底里。

《《美国陷阱》:全球化棋局上的弃子》

格兰特古斯汀

《技术垄断》的切入点和结论看上去有些愤世嫉俗,但是即使我这样一个技术乐观主义者读起来也觉得作者的逻辑过程有道理,对于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他揭示现象,做出批判,但是却并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反思。作者波斯曼的代表作是《消逝的童年》、《娱乐至死》,主题都是现代社会多个要素对文化影响的批判。

格兰特古斯汀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就《春秋》这么一句话引出熊逸写出这么个大部头,这类解经之作读着有些晦涩,却又很有趣,跟着作者逐步深入到那个时代的历史细节。当然,从一句话阐释深意,怎么看都有误读甚至误导的可能,这就要读者自己辨别了,或者,这其实并不重要。

格兰特古斯汀

AI会将人类带向何处?这本《AI的25种可能》找来25位不同领域的大拿,由他们畅想AI的未来和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AI的看法也都与其所处领域,个人性格偏好息息相关,比如技术人士就会有很多担忧,而如平克这样的社科学者,既然能写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对AI的未来自然也是乐观的。所以,不同领域的人因为其专业性让其观点有深刻之处,也因此有局限之处,将之聚合在一本书中更能让他们的观点形成合力给我们以启发。当然,关于AI,还有第26种可能,那就是作为读者的我们,自然也会有自己对AI未来的畅想。

不确定性的未来总是让我们感到憧憬,又感到不安,正如这个开局那么特别的2020年,我们必须面对病毒的威胁,却也依然会自然的形成这个阶段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阅读,将始终伴随我们,成为我们生活中提升幸福感的一种方式。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