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开辟“六大”特色路径 打造脱贫“榴乡模式”

近年来,峄城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强项目、助增收,弘孝善、惠长远,搭众筹、聚合力,围绕不同贫困人群,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开辟了“六大”特色路径,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探索出具有榴乡特色的脱贫攻坚新模式,“一针一线”绣出脱贫攻坚新画卷。

榴

开辟“五大员”扶贫专干路径

打造“直通车”精准服务模式

峄城区在全省率先为334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居选聘了扶贫专干,明确了 “五大员”职责,架起了扶贫政策与贫困户精准对接的桥梁,有132名优秀扶贫专干被群众选进了村居“两委”班子,10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真正打造了一支“永不离开”的攻坚队伍,扶贫专干故事走进央视《决不掉队》栏目。


为了培养合格的扶贫政策“宣讲员”,峄城区连续举办扶贫应知应会专题培训班14场次,提升了专干能力水平。峨山镇后利增村扶贫专干刘艳祥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当了”贫困户就不要劳动了,国家会养活,这就要我们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政策。


为了当好合格的群众诉求“传递员”,他们随身携带工作日志,收集梳理各类诉求7343条,全部帮助落实。在榴园镇龙泉庄村扶贫专干李言军的帮助下,贫困户张德法当上了小学的交通疏导员,每月收入300元。张增法逢人就夸:是扶贫专干帮了我,我要好好干。


为了当好合格的日常生活“护理员”,他们先后为1173名失能、半失能人员解决生活难题18162项,落实了日常陪伴照料。峨山镇西马寨村的贫困户董金秀告诉记者:没想到国家对贫困户有那么多好政策,没想到会有专人帮助我们办事,没想到扶贫专干对待我们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为了当好合格的服务事项“代办员”,他们积极为贫困群众代办补贴、代购用品,并根据需求到众筹平台·爱心屋领取物资。先后提供生活物品40000余件,代办事项11547件次。峨山镇后屯村扶贫专干白清莲对我们说:我为贫困户蔡二喜申请低保时,帮他复印资料,老人家拿着钱硬往我手里塞,我就说三块五块的不要了,我感觉能为贫困户做点事就是行善积德。


为了当好合格的脱贫攻坚“推进员”,他们围绕“五个一批”,落实了产业发展措施,推动设立扶贫专岗1681个;对“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采取低保兜底措施;对刚性支出型贫困家庭,推动“救急难”救助。古邵镇沈庄村扶贫专干孙守增主动联系区扶贫慈善众筹平台,为突发性困难户孙光辉一家送去了1万元救助金,让群众加深了对扶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榴

开辟产业扶贫项目支撑路径

打造“345”运营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峄城区摸索出了“三个渠道”聚资金、“四种模式”建项目、“五权分置”管资产的“345”运营模式,被山东省扶贫办选入扶贫典型案例。


“三个渠道”聚资金——用好专项资金,研究制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每笔资金都明确了区、镇、村三级责任人,所有资金均纳入镇经管站代管,落实了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和“十签字”制度。用好涉农资金,严格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规划引领、凝聚合力”原则,整合各类资金3837.7万元用于脱贫攻坚。用好金融资金,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撬动作用,参照评信结果发放“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1.16亿元。


“四种模式”建项目——实施镇级统筹模式,峨山镇依托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统筹整合48个村的扶贫资金1548万元,全力打造了美丽寨山核桃产业园,实现分红收益154万元,安排就业100余人,带动贫困户4100余人实现收益。今年又统筹资金924万元新上项目3个。实施镇企共建模式,古邵镇大力推进扶贫产业蔬菜基地建设,打造农业“新六产”示范项目,项目盘活利用福兴集团现有流转土地80亩,投资440.5万元,建设西红柿高标准温室大棚19个,火龙果高标准温室联动式大棚1万平方米,年产值220万元,项目收益30.9万元,统筹用于全镇贫困户脱贫巩固提升。实施联村共建模式,按照“镇领办、村实施、户受益”的模式,城一等3个村投入127.5万元建设的蘑菇基地项目带动贫困户499人,峨山后等11个村投入208万元建设的周庄蔬菜大棚项目带动贫困户2157人。实施村企合作模式,左庄村与苏州想念服装有限公司共建的扶贫车间,安排就业50余人,带动贫困户124人;赵庄村与枣庄市隆翔木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扶贫车间,安排就业80余人,带动贫困户54人。


“五权分置”管资产——明确所有权,对历年来461个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梳理,及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放活经营权,通过承包、租赁和合作经营等方式,明确经营主体运营管理经营权,保障项目高效运营、长久收益。确保收益权,明确“村集体”作为扶贫资产的收益方,因地制宜确定项目运营收益的具体分配方案,健全收益动态分配明细台账。保障受益权,脱贫攻坚以来,实现项目收益3170.1万元,因户因人实行差异化精准分配。落实监督权,成立村级扶贫理事会334个,加强村级资金项目监管,区、镇扶贫办实行动态化巡查。

榴

开辟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路径

打造“三位一体”大扶贫模式

探索建立社会慈善众筹帮扶机制,通过“1234”工作法,构建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峄城区慈善众筹平台荣获第六届“山东慈善奖”。

榴

搭建“一个扶贫慈善众筹平台”。线上设立微信公众号,接受网上捐赠;线下设立物品捐赠点,配套建设了“爱心屋”、“爱心墙”,贫困群众自行选取所需物品,增加了人性化温度。


健全“两支队伍”。建立群团组织推动队伍,抓好组织协调、日常运行、公开公示等工作;建立扶贫专干服务队伍,负责需求摸底、物资管理、挑选消毒、分装派送等工作。


完善“三级网络”。设立众筹管理中心、镇街周转中心、村居配送中心“三级网络”,畅通爱心物资配送渠道。


整合“四种资源”。整合资金、物资、人才、文化资源,发放众筹善款260万元、收发各类爱心物资6万余件、无偿为贫困户提供各种服务5700余次、解决贫困户生产难题11000余件、组织庄户剧团送戏下乡668场次。利用4000万“健康保障贷”的140万分红资金,设立“大爱榴乡”医疗救助基金,已救助大病患者8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2.74万元。榴园镇和顺庄村贫困人口孙晋军说:“2019年俺2次住院看病,共花了15万元,个人只掏了3500元,一点没有影响俺的生活”。

榴

开辟动态管理体系路径

打造“四化”档案管理模式

对所有档案统一设计标准样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图表化建档,按照“户有卡、村有档、镇有册”的要求统一建档立卡,建立了贫困档案数据库。精细化完善,开展了7次贫困户数据清洗活动,逐户核查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是否精准,共比对数据12万余条,实现了即时发现、即时修正、即时管理。动态化管理,完善贫困人口即时帮扶机制,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扎实做好国办、省办两系统的日常维护,常态化开展动态调整。规范化存档,明确“谁来管、怎么管”,实现区、镇、村、户档案四级覆盖,确保扶贫档案完备齐整。

榴

开辟扶贫扶志扶智路径

打造“三建一规”助推模式

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孝善扶贫”,走出了一条弘孝善、促脱贫的路子。实施德治建设,坚持“三公开”“三公示”制度,大力实施“孝善扶贫”,2019年发放孝心养老金1434.9万元,惠及贫困老人7200人。加强法治建设,成立扶贫法律顾问队伍,定期进村入户对村民开展法治教育;先后表彰“好媳妇”“好婆婆”1000余人,孝善扶贫真正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播种机。推进自治建设,各村分别成立扶贫理事会,负责监督扶贫项目实施、贫困户识别退出、收益分配、参与扶贫小额信贷信用评级等,推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自立、自强之路。规范民情账本,指导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进一步规范红白事办理,着力做好扶贫减法。

榴

打造“四线四有”救助模式

率先在全市制定了《峄城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构建了责任清晰、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完善教育保障线,确保学有所教。对109名无法正常上学的儿童采取送教上门。全面落实教育补助政策,发放教育资助370.35万元、惠及各类学生3110人。完善护理保障线,确保弱有所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与周边特殊贫困群众签订邻里互助协议,为全区1173名失能半失能人员落实亲情护理或邻里互助岗,发放专岗工资2397人次113.28万元,发放扶贫补充保障8537人次410.16万元。完善医疗保障线,确保病有所医。夯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大爱榴乡”医疗救助“六重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因重特大疾病在全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降到5%以下。完善住房保障线,确保居有所安。脱贫攻坚以来,投入专项资金2912.9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317户,今年又对79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进行了评定,并对955户裂缝漏雨房屋进行了维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