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聚焦‘五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课题调研暨“创新体制机制,敦促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王志雄参加。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介绍,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已于去年年底全面启动。管委会将从总体思路和重大战略、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核心功能和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城市建设四大板块开展研究。目前,各项课题稳步推进,部分课题已形成讨论稿、三年行动规划、基本思路等阶段性成果。
今年一季度以来,新片区各项指标发展平稳有序,制度创新引领政策加速落地,前沿产业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城规划建设高起点推动,服务保障体系全方位构建。
管委会方面提出,目前新片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集聚难、部分开放政策落实难。
“新片区就是要突出‘新’,否则就成了一般的开发区。”市政协副主席王志雄表示,真正的改革一定会碰到各种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对于这些制约,“有道理的要不折不扣做到,不合理的要善于明确指出来。”他以“人”的问题为例,分析道:如果是“人过不来”,那是配套交通的问题,哪怕暂时亏本也要保持轨道交通畅通;如果就业人口已经有相对规模,但是留不住,就是配套的问题,“生活配套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主要可以靠市场”。此外要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提供相应的待遇,使在新片区工作的人安心。
市政协经济委会常务副主任万大宁,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等委员也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临港新片区建设始终牵动委员的心。今年年初举行的市政协全会期间,有党派、界别和政协委员提出了18件相关提案,在4月13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四十三次主席会议上,“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被列为今年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重点协商办理专题之一。
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界别副召集人,九三学社市委秘书长朱红提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国际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暗流汹涌。临港新片区作为迎接挑战、化解风险的桥头堡,将在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现有规划,到2035年,临港新片区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市委副主委,黄浦区政协副主席,上海金外滩集团董事长陈永亮提出,临港的未来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是否能吸引国际型企业常驻于此,更取决于是否能吸引国际人才愿意生活于此。以临港新片区现有的综合配套建设情况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体量上都存在巨大差距,致使在临港工作的从业者不愿意生活于此,“离岛效应”十分明显,导致“潮汐现象”突出,给上海交通带来严重负担。他建议,临港新片区应在大力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国际一流新城”的基础上,根据100—3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标准,按照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合理规划中央商务区、大型居住社区(国际社区)、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围绕国际化高端人才对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环境、文体、游乐等方面的需求,建设产城深度融合、文化多元共生、职住高度平衡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城市规模的界定是以城区常住人口的数量来划分的: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到500万之间
按照这个划分,上海将在临港地区新建一个国际大城市!而国内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只有27个城市(下图),也就是未来临港会形成目前苏州或宁波城区人口规模的城区!“临港市”,届时将不仅仅是一句调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