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天府·全民阅读④ | 《平如美棠》里的生命美育课:涤荡了痛苦的平和,或许更有力量

江月年年

饶平如的绘画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2020年4月4日,99岁的饶平如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消息传来,很多读者表示缅怀,多家媒体也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报道。饶平如并不是社会名流,甚至也称不上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画家,但却能引发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跟他创作的一本文图并茂的书——《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大有关系。这本书2013年出版后,感动无数人,获奖甚多,畅销至今。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也是一个人一生最多只能写一本的书。

江月年年

饶平如的绘画

饶平如1922年出生于江西,少年时生活优裕,后来就读于黄埔军校,是十八期学员。参加过抗日战争,是一位抗战老兵。抗战结束,饶平如主动脱离军队,做回寻常百姓。后来做过编辑、美编。由于时代动荡,他一生波折,到暮年才有一个安定的居所。但是家庭的温暖,让他有了灵魂的归宿。尤其是,在艰难的一生中,他拥有着幸福的家庭。他与爱人美棠的爱情、亲情,因为一同承受几十年的艰难困苦,而显得格外真实,坚韧。时间不等人。老病相催,她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2008年,美棠离世。最开始的两个月,当时86岁的饶平如“心中承受着无法言喻的苦”。

江月年年

在长久无法走出悲伤的饶平如在4年时间里,他一笔一笔,从美棠童年画起……就这样亲手构建和存留下了的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饶平如绘出了300多张丰子恺风格的画作,讲述了战争的年代、时代的变迁,也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近60年的动荡历史。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处身时代风云中,饶平如的回忆,关注的焦点都不是吃过的那些种种苦头,而是日常的生活细节,口中作乐的记忆。或许,涤荡了痛苦的平和,显得更有力量。

平如和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家道殷实,衣食无忧,接受不错的私塾与学校教育。老人回忆幼时,从“发蒙”时描红“上大人孔夫子化三千七十士”,到过端午,吃年夜饭,上元节的狮子灯。十六岁的一天,他站在故乡的太平桥上,“看得神迷,就在这晦暗不定的天色里起了人生世界之思”。若说那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七十余年后老人重回故地,看江水滔滔而去,不禁又想,“山形依旧,流水澹澹,江月年年,星汉灿烂,原都不是为了要衬得人世无常的”。

出于朴实的爱国之心,青年时代的饶平如从戎奔赴战场,诡谲的战争使每一个人之生死均悬于一线,平如亦无例外。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他于战场生死间另一格的记述,“(日寇炮火纷飞,战士们卧倒在阵地上)我抬头望天,见天空晴朗,云影徘徊,又驰目四面,四面全是青山。忽然,就在炮火里我开始静静地想:这里也许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吧?有蓝天,有白云,有莽莽青山,死得其所啊”。于急管繁弦中有如此的静适心态,可以见出饶平如的性格之底色:豁达超越,对生命有审美的意识。

江月年年

饶平如的绘画

在书中,饶平如写到,“战事结束,一九四六年春,我时年二十五,在八三师六十三炮兵营任中尉观测员。部队驻守在江苏泰州。夏天,炮兵营移驻泰兴。这时,父亲来了一封信,大意是弟弟近期将要结婚,望我能回家参加庆贺同时也希望借此次回家机会我的婚事谈好。我依计划去镇江乘船,赴江西九江。到达镇江时近晚上八九点,码头强烈的灯光映亮夜空。我顺着石级一路下行,登上一艘开赴九江的大轮船。七月里天气燠热,大多数乘客不愿进舱,或坐或卧,铺盖在甲板上吹凉风。我不喜混杂在哄闹的人群里,就进船舱找了个铺位休息。犹忆船舷边有一个圆形的小窗口,隐约还听得到甲板上小贩在叫卖食品,而我想是疲累,很快就睡着了。船至九江,再转南浔铁路抵达南昌,然后直奔陈家桥号。假期不长,父亲抓紧时间,第二天就拉了我坐长途车去临川。”这样的文字配上童真气质的画,让人对时代空气的质感,有非常深切的细腻感受。

平如与美棠结为连理,正值历史的转折期,平如、美棠却浑若不知晓地印记着属于他们的独特回忆,这段时间,两人携手游,有“徐州记”、“临川记”、“樟树镇”、“柳州记”、“贵阳记”、“安顺记”,他们辗转奔波,却不以为苦,反而体味着各个地域的风俗民情,品尝着徐州的油条、临川的炒藕丝、柳州的鱼甡粥、贵阳的甜咸点心、安顺的米粉。在时代即将倾覆的当口,一对少年夫妻却流连于极日常、极琐碎的平凡生活,这是不是与我们以往习见的家国记忆大大相异?但这也是一种立此存照的生活,饶平如说,“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只有多元的存在,适足以填补泛黄的历史折页。

江月年年

饶平如的绘画

饶平如青年抗战,壮年受难,老年丧妻,然而,他并没有丧失生命的童真和诗意。他八旬学画,九十出书,绘画优美,文字清丽,书画合璧,情意深沉。学者何怀宏说:“我们向《平如美棠》致敬,向生命致敬,向长者致敬,向普通人致敬,向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美和传递爱的人们致敬。 ”

饶平如去世后,一些人说,平如与美棠的故事,“让我们又相信爱情了”,“他们的爱情感天动地等等。他们的爱情故事固然动人,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看到别人的爱情美好,才相信爱情,就显得浅肤了。毕竟爱情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相信、实践的个人的事情。而饶平如最能带给我们启发的是,饶平如能在自己的沉浮命运里,始终保持一种生命审美的活力,在困境中不被艰难淹没,用最简单的信念,度过自己的时代,赢得了一个没有虚度的人生。而且,他八旬学画,九十出书,用文字和图画,把这种美感、活力,用书本的形式给予塑形,表达,传播,给读者当下的精神生活,带来的一束强光。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