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星耀芙蓉】系列采访报道之二:“技术控”易国强:弧光里的别样青春
人才报/民生网记者 龚颖
一身隔热服,一顶防护面罩,一柄电焊枪,这是易国强亮相的“装备”。
而装备里头,汗水正从额头四面八方往下疾走,灌入眼睛、滚进嘴巴,再肆意地在身上流淌,仿佛着急逃出这闷热湿漉漉的环境。
一旁的徒弟刘新新告诉记者:“别看师傅一动不动,此刻他身上像极了千万条虫子在爬,眼睛刺痒也只能忍着,如果动了,焊品就前功尽弃了。”
8月26日,火花飞溅中,记者见到了钢铁“裁缝”易国强,他正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在钢板上“绣花”,最长一次曾连续三天三夜焊接未合眼。
入行27年来,“技术控”易国强在焊花弧光中绽放着别样的青春。
焊接操作中的易国强
与0.01mm较劲
“严谨、细致没有商量的余地”
拜易国强为师前,刘新新对于“瞟学”的经历仍旧记忆犹新。
2002年,刘新新刚进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这一年,29岁的易国强已在公司工作10年有余。
在刘新新的印象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易国强总泡在车间,有时为了0.01mm的误差跟自己较上劲,改变参数、修改图纸、调整姿势,一遍遍实验、一次次推翻再重来,直到天色拂晓,焊品达到预期,他才露出浅浅的微笑。
易国强的钻劲深深地吸引了刘新新。“别人对于关键技术多少总有点遮掩,怕被偷了师,但师傅不一样。”刘新新回忆,“当时,只要师傅在电焊,尤其是在钻研攻关时,我就会站在一边瞟学,师傅既不会阻止,也没有多话,但焊接到关键的环节时,他就似乎会故意停一停、等一等,仿佛在知会我这里很重要,一定要注意。”
期间,有一回公司举行焊工技能竞赛,紧张的备赛中,每个人都在“闭关”苦练,而唯独易国强的“大门”始终敞开着。
“大门”里,为焊出完美极致的作品,易国强反复揣摩练习动作,不断调整身子下蹲的尺度、手肘倾斜的角度、手持焊棒的力度和移动的频率等等,易国强深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8个小时作业下来,易国强才发觉手和腿早已不听使唤地在颤抖。
这一切,刘新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师傅常常一句话不说,就是反复演示反复教,十多年来,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在电焊技术面前,严谨、细致的专业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
220吨澳洲力拓电动轮自卸车,易国强曾与它一同完成冰雪天里的“攻坚战”。
—30℃的抗衡
“我来!必须完成任务”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湖南省技能大师,从拜师为徒到为人师表,易国强告诉记者,“我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专注并坚持,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舞台。”
然而“坚持”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易国强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门口农机厂废弃的焊条,是他和伙伴们平日里最爱的玩具,于是报考入厂选专业时,易国强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电焊专业。
初入行时,由于经验不足,易国强总是让四处飞溅的火星子烫伤,焊出来的作品常常连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就在极度缺乏自信心的时光里,师傅的一句话让他至今无法忘怀。
“你不用怕,认真焊,错了还有师傅。”易国强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接着他连说了三个“真的”,继续补充:“如果没有师傅这句话,我不可能有信心坚持到现在。”
2005年,易国强作为公司技术骨干驻守在内蒙古。这一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只听见矿山施工现场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原来是正在作业的电动轮自卸车平衡转轴断了,车上操作人员小心翼翼下了车,站在3米多高的车轮前手足无措,易国强告诉记者,耽误施工作业事小,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事大啊。
环境差、任务重、时间紧,易国强顾不上这些,二话不说冲上前主动请缨:“我来试试!”拆卸轮轴、排查问题、出具图纸,研究方案,穿戴上装备,易国强握着焊枪如同冰天雪地里的战士英勇不屈。
胸前是250℃的灼热高温,背后是—30℃的冷风直往里灌,旁人冻得直哆嗦,坚持不下去时,易国强在心里默念:“一秒钟都耽搁不得,一毫米差池都不能有,我必须完成任务。”
三天三夜未合眼,直到最后产品验收一次性合格,易国强才终于松了口气。然而,从此他的身体也因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时过多年,易国强对于当时的经历不愿多言,然而那次冰雪“攻坚战”的事迹和精神传遍了辽阔的草原大地,也为“湖湘工匠”注入了新的生动注脚。
易国强(左一)现场指导徒弟焊接要点
骄傲的17分钟
向世界擦亮“湖湘工匠”金字招牌
近年来,“湖湘工匠”的金字招牌逐渐走向世界。一批批以技能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渐次成立。
2014年易国强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负责人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创新攻关300余项,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示范创新工作室,为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新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与荣耀来临之前,易国强不断找机会证明自己,向世界证明湖湘工匠的能耐。
那是2013年,国家首台出口澳洲的力拓230吨电动轮自卸车焊接项目向湘电集团伸出橄榄枝,盼了许多年,好机会终于送上门,然而电焊技术是否能达到国际标准?工人们心里在打鼓,澳洲人对此也并不看好。
果然,多次技术攻关后,换来的却是对方频频摇头。“当时,澳洲人竟然还提出了要我们去外省聘请技术大拿的建议。”易国强回忆道,然而大拿请来了,技术仍然达不到要求。
这些天,易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夜不能寐。他总在心里琢磨,一个直径450mm的圆管,相贯线全位置焊缝长达1200mm,面对如此“高大上”的焊接对象,如何攻破难关,焊出光滑、流畅、漂亮、完美的“国际产品”,一番苦思冥想,易国强总算有了办法,办法涌上心头便关也关不住。
由于没有被安排上场的机会,易国强只得等大家下班,借着月色,与徒弟一起溜进车间做实验,两人一合计,便将办法实施行动起来。接下来,在每一圈焊缝长达17分钟的时间里,易国强扎着马步,拿着焊枪,目光注视着焊缝,精准控制着身体移动,一鼓作气将钢板严丝合缝地合为一体。
第二天,易国强的“秘密行动”很快被发现并得到正式启用,同时被惊艳到的还有每圈17分钟一气呵成的作品,澳洲力拓监造对着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从那以后,易国强的信心更足了,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自创垂直反月牙摆动操作法、镜面焊接法、两侧电弧停留不同步操作法等多种焊接手法,为国家重大海洋装备、特种产品等一系列大型高精尖产品制作贡献了湖南制造力量。
“湖湘工匠”正在走出去,易国强和国际同行们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位“技术控”告诉记者,“和他们交流不用多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