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这是又逼我看宫斗戏的节奏?不!这一次我们依旧有干货,宝哥哥将带大家从剧中细节入手,了解宋代生活方式,以及存在感极低的宋仁宗本人。
宋代生活方式
最近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帽子啊帽子,你的帽翅为什么那么长?
可能有朋友听说过,宋代长长的帽翅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早在赵匡胤之前的晚唐、五代,就已经广泛流行各种夸张的幞头脚造型,其中就包括平直的展角。
长帽翅是历朝历代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夸张装饰,长到极致时,客观上也起到了庄重端正的效果。
且这种帽翅长的帽子大多在朝会时使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方便接触的软脚幞头。
除了帽翅长的帽子,宋仁宗有时候还戴通天冠,这种是帝王礼仪场合专用帽冠,冠上有24道卷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用一支玉犀簪导着。
女款的礼仪专用帽是九龙四凤冠,用于皇后受册、谒庙、朝会,除了基础的大小花株满布全冠外,礼冠主体用龙凤点缀,镂空造型极富立体感。
这次,《清平乐》里的皇帝身上不再是动不动就金灿灿的黄袍,宋仁宗的常服也出现了赭黄、淡黄和红色三种。
大臣们的造型在历史画像中原型参照,他们穿圆领宽袖长袍,头戴方顶直角幞头,手执笏 (hù,用于记录自己要说的话,即小抄) 。
这里宝哥哥要插播一个冷知识:宋代这种衣服上的方心曲领曾在《大闹天宫》中出现过,是不是突然觉得我们的中国动画制作良苦用心?
说回前面,大臣们的衣服还会根据颜色划分等级: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这也是许多朝代通用的穿衣准则。
大臣也穿红色,那不等于是跟皇上同级了吗?这时腰间配饰就派上用场了。
腰间佩饰除了有装饰作用外,还可以用于区别身份:一般情况下皇帝使用玉装红带,红袍官员带用金银等材质,并佩鱼袋、图案细节各有差异。
剧中广泛引起讨论的是宋仁宗身上看起来很潮的双层腰带,在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仁宗画像中也有原型参考。
这种革带为双带鞓(tīng)革带,最早可追溯到两晋时期由北方传入的“蹀躞(diéxiè)带”,隋唐时期采取其样式与中原革带相结合。
在使用双鞓的情况下,前鞓两端均钻有穿插扣针用的小孔,鞓的末端缀有铊尾,穿过带扣后,铊尾在后腰际垂向地面,取“顺下”之意。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皮带像是双层,主要还是皮带太长了,加上是从正面看过去的,如果从侧面看过去,就能看到腰带多出一段“顺下”,宋徽宗的《听琴图》里就出现了这个细节。
如果你也找到了剧中这些反应宋代生活方式的细节,那只能算是看懂了一小半,能通过这些细节看出一个全面、立体的宋仁宗,才算是真正看懂了《清平乐》。
宋仁宗其人
宋仁宗?这个存在感极低的人,存在于大宋王朝的什么阶段?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当宋朝被交到宋真宗手中时,他因为迷信道教,浪费了北宋前期大好的发展机会。
接下这个烂摊子的就是宋仁宗,他勤勉执政,积极发展经济,在位期间创造了“仁宗盛治”,随后,宋朝开始出现颓势。
宋仁宗驾崩后,登基的是宋仁宗的养子宋英宗,他沿袭宋仁宗的改革制度一直下去,虽有心治国,却因为体弱多病,在位5年就驾崩;之后的北宋王朝每况愈下,宋哲宗是个守成之君,宋徽宗只是个艺术皇帝,宋徽宗儿子即位后,父子都被金人俘虏了,至此,北宋灭亡。
虽然宋仁宗能力不及宋太祖、才华不及宋徽宗,但他在位41年,却把大宋帝国带入了国富民强、安居乐业的巅峰时代。
为什么宋仁宗的政治工作做得这么优秀?宝哥哥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克己律已、开明仁厚,这些都反应在宋仁宗的一言一行里。
在最近两天的剧情中,在大臣那里受了气之后,堂堂的一国之君只能伏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写“慎厥身,修思永”。
很明显,和我们熟悉的乾隆相比,宋仁宗显得显得有些憋屈,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艺术审美千差万别。
张杨如乾隆,最爱粉彩瓷,他一生的得意之作就是大家嗤之以鼻的农家乐审美杰出代表——各种釉彩大瓶。
反观宋仁宗,剧中他饮酒时而用的是简约素雅的白釉温酒壶,其原型是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又或是温润如玉的青瓷。
在众多瓷器中,尤以青瓷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与宋代上层社会迷恋与偏爱青瓷的史实相符。
宋仁宗时期的青瓷不仅造型多样,而且注重装饰效果,釉色莹润,开片密布,独具特色。
世人都知道宋徽宗时期青瓷达到了顶峰,却唯独忽略了是宋仁宗推动了青瓷的发展。
宋仁宗时期,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大量进入皇宫,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在美学角度上,青瓷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在制瓷工艺上,历代制瓷工匠都以宋瓷为楷模,青瓷仍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与历朝历代皇帝相比,宋仁宗可以说是含蓄隐忍的,这一点除了表现在他对青瓷的偏爱上,还渗透到他的书法作品中。
《清平乐》少年版宋仁宗的书房里出现了一件草书之圣张芝的《冠军帖》,什么性格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写草书?
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出自个性洒脱的唐代书法家怀素之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又是在极度悲怆的情况下,写下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这样荡气回肠的作品。
不论是“洒脱”还是“荡气回肠”这样的字眼,好像生来就跟宋仁宗搭不上边,宋仁宗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特别是书法,擅长飞白书法,但字里行间却“规矩”得让人心疼。
欧阳修赞赏他书法笔墨精妙,“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存世《兰亭序》摹本庄重、大气,又不失灵秀飘逸,一如他本人温文尔雅。
宋仁宗一生克己律己,随意地表露情绪在他看来是奢侈,因而他传世书法中多为行书、楷书,尚不见草书,毕竟草书的书法表达本来就是豁然、痛快、酣畅淋漓的。
书房向来属于私人空间的一部分,古人更喜欢把自己喜欢的或者更有“人味儿”的艺术品放在书房,剧中在书房挂草书的行为,不如解释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更合理。
开明仁厚
在追剧过程中,有朋友反馈:虽然看不懂剧里引用的都是些什么古画,但就是感觉宋仁宗时期文化超级繁荣。
宝哥哥想说,你的感觉一点都没错!剧中出现的名画,就是宋代盛世的侧面反映。
片头《清平乐》三个字出自赵孟頫《前后赤壁赋》,字后面是大名鼎鼎的《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是北宋初年山水画坛三巨头之一。
宋仁宗的宣传海报上用的是北宋山水名作《晴峦萧寺图》。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幅画大约出自五代-北宋,属于李成画派,这幅画还进过皇家内府,宣和画谱有注录。
皇后的宣传海报背后,同样是一幅传为李成的作品《寒鸦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卷里描绘了四十多只本来生活在北方的寒鸦,于冬季迁徙到江南的野逸景观,画中的群鸦、枯林、寒塘、衰草,薄雪似乎影射南宋遭遇……
朝堂之上,宋仁宗背后的画屏上,是一幅带有明显米家云山风格的山水画。这种画法最初源自米芾,但是目前他没有一件真迹留下来,倒是他的儿子米友仁,还传了一些,这里选用的正是米友仁的《云山墨戏图》。
剧中类似的宋画引用场景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了解。
选用大量宋画来侧面烘托仁宗时期的文化繁荣,而史实是流传至今的仁宗朝及以前的确定无疑的真迹其实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仁宗时期文化达到了巅峰。
唐宋八大家,两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且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于宋仁宗当政时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均出现在仁宗时代。
人们记住了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包拯,记住了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却鲜有人记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毫不夸张的说,1022年-1063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经济文化盛世,同时也是文人最好的时代,这都要归功于宋仁宗的开明仁厚。
我们怀念宋徽宗,因为他是个艺术天才,他充满诗人气质与浪漫情怀,他心中只有自己和艺术,他几乎把整个北宋帝国当成了自己的“书房”和“画室”,他光芒足够耀眼,以至于其他人都在他面前显得格外黯淡。
但同时,抛开艺术成就不谈,宝哥哥更怀念宋仁宗,他心中有百姓,他一生克己律己,他低调得不像一个皇帝,他把光和热用来照亮他人,以至于我们记住了所有人,却忘了他。
倘若有来生,谁又愿意做笼中鸟?谁不愿意翻飞绿柳啼红花?
更多内容,请关注“baokuchina”
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baoku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