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知行记,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唠一唠安徽省的饮食文化。
安徽位于我国中东部,因长江淮河穿境而过,被称为江淮大地。南北有别的地形特征,造就了完全不同的饮食习俗。在皖北,你要问安徽有没有梅干菜烧饼,皖北人会说没有;但换了皖南,你问有没有板面,皖南人一定会三连:没有,不知道,你说啥。
这种奇特的现象,源自于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风靡街头的安徽美食吧。
首当其冲,淮南牛肉汤。
首先要介绍的是淮南牛肉汤,淮南牛肉汤产自于安徽淮南。特点是汤鲜,油重,味辣。很多人在外地吃的,往往是照顾了当地人的口味,变得清淡许多。
这倒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每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都会决定,这个地区的人有何种偏好。任何一种饮食文化的成功传播,一定建立在尊重当地风土人情的基础上。
走在淮南街头,你很容易会发现一家店,门前摆着一口大锅。锅上驾着一块板,滚烫的锅中煮着大块牛肉和牛骨。板上是几块熟牛肉,或是一盆切好的牛肉片。客人来了以后,老板连忙热情地招呼到,生怕怠慢。
点上一碗牛肉汤,不需要一分钟。老板将粉丝,千张,牛肉下锅一烫再放入一个大瓷碗中,浇上锅里的热汤。一碗冒着热气的牛肉汤便被端上餐桌。
此时,配上一个油酥烧饼,喝着一口咸鲜微辣的汤,味蕾瞬间被满足了。
紧随其后,太和板面。
喝完这碗汤,我们来到位于安徽西北方的太和县,探寻一下当地的板面。板面,传说中起源于三国时期,张飞在太和当地吃面,因嫌面条不够劲道,后经人研制做出了板面这种劲道十足的美食。
但传说我们也只需当个传说听一听,有种说法是,板面需要把面切成长方形的小块,在案板上摔打,因此得名。
传统的太和板面,面条较宽。如果你想点一碗面,老板往往会问你,要宽的还是要细的。面条煮熟以后,老板会浇上卤制多时的肉汤,再放上几块羊肉。大方一点的老板还会,免费给一颗卤蛋和两块油豆腐。
这样的一碗面充满了热量,对于为生活打拼的人来说,是不能拒绝的美味。很神奇的是,板面在安徽省内还不算太火,而到了河北省很多城市。几乎每条街,都有一家安徽板面,可能是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在外地,板面里的羊肉都被换成了牛肉。
北方人的饮食风格大体相似,因为都属于平原地区。广泛种植小麦,气候条件又比较寒冷,所以需要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来抵御严寒。连汤带油的面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压轴登场,菜饭骨头汤。
离开皖北,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皖南。老徽州,一直是安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徽州人性格温婉儒雅,他们的饮食也精致小巧,又不失美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臭桂鱼,毛豆腐,黄山烧饼。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从徽州走出去,却风靡上海的一种快餐,名叫菜饭骨头汤。
去过上海的朋友可能很容易看到,弄堂里有一家小店。店招上写着菜饭骨头汤,初看这个名称,我们以为是三个不同的菜。等到进入店中才知道,这是一碗拌上小青菜的饭,配上一碗排骨汤和一份鸡腿或者狮子头,这样的一份套餐。
五六年前的时候,这种套餐在上海大概卖到十二元。而且米饭是不限量供应,这是很多其他快餐无法做到的。如此营养丰富又低价的美食,自然受到了很多上班族的追捧。
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当他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坐在一个小餐馆里,把一口热乎的饭送入嘴中的时候,那种感觉或许就叫幸福吧。
食物的作用不仅是慰藉饥肠辘辘的人,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对生活最简单的态度。当他们背井离乡,独自打拼的时候,食物还是寄托他们思乡之情,最原始的方式。
每一个开在弄堂街巷的小吃店,不仅是在售卖小吃,更是承载着许多人的精神寄托。高雅的殿堂,有生活;平凡的市井,也有生活。但其实,最简单快乐的生活,往往隐藏在市井中,那些朴实无华的苍蝇馆子里。
参考资料:综合百度百科,安徽十大城市美食评选活动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知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