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只为了回家,斯皮尔伯格的逃亡三部曲,如何讲述了爱与家庭?

在2001年到2002年期间,斯皮尔伯格执导了被称为“逃亡三部曲”的三部电影作品。

它们分别是《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和《逍遥法外》。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逃亡其实是为了“回家”

之所以被称为“逃亡三部曲”,是因为三部电影的剧情都与主角的逃亡息息相关。

在《人工智能》里,机器人男孩大卫因为被人类抛弃而面临被机器屠宰场销毁的命运,为了活下来并找到心中最爱的“母亲”,他在机器舞男乔和机器小熊泰迪的帮助下踏上了一条逃亡之路。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在《少数派报告》里,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警察乔恩因为被陷害而被自己服务多年的“预言犯罪系统”定罪,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他与昔日队友反目,只身在逃亡的路上披荆斩棘。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在《逍遥法外》里,莱昂纳多饰演的职业骗子弗兰克在年幼时因为家庭破碎受到打击而误入歧途,为了逃避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警探卡尔的追踪,他展开了一系列惊险的逃亡。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虽然三部电影关于引起逃亡的诱因各不相同,主角逃亡的方式也大相径庭,但无独有偶的是,三位主角经历逃亡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爱与家庭。

机器人男孩大卫的逃亡,只为获得“母亲”的关爱;乔恩的逃亡,表面上是为了自证清白,实际上是为了回到稳定的家庭;弗兰克的逃亡,更是直接建立在迷途少年重组破碎家庭的心愿上。

斯皮尔伯格用“逃亡三部曲”为我们揭示了人性追求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对爱的需求及对家庭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和需求的理想结局就是“回家”。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所以,大卫经历了千年的等待,换来与“母亲”相拥的短暂美好 ;乔恩经历了生死拼搏,换来了与妻子的和解并孕育了新生命;弗兰克经历了和卡尔的“猫鼠游戏”,换来了救赎的机会,回归正常社会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三部电影的主角之所以逃亡其实是为了“回家”,“逃亡三部曲”其实也可以被称为“回家三部曲”。但为何电影界更加认可“逃亡三部曲”这个说法呢?我认为主要是从情感角度和商业价值两个角度考虑的。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回家为什么要先逃亡?

从情感角度来看,“回家”虽然是一个承载了对爱的需求和对家庭渴望的人类行为,但同时也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对于多数人来说,普通的“回家”并不能激发出心底对人性追求的共鸣。

一般来说,只有长期在外的游子以及叶落归根的老人,才会对“回家”比较敏感。因为漫长的异乡经历,容易放大他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挂念,“回家”就像一个开关,能轻易触发他们的情感。

但电影的受众并不是只有游子和叶落归根的人,为了能让普通观众都能对“回家”产生共鸣,就必须要让他们能体会到游子和叶落归根老人的感受。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要把他人长年累月积累而成的感受,在有限的时长中展现,无疑需要一些特定的元素作为情感催化剂,让观众能以小见大,对电影剧情的发展有高度的代入感。

让主角进行逃亡无疑就是一个十分明智的设定。

逃亡的第一步是迅速打破主角的常态,这对于主角来说是剧情发展的引子,但对于观众而言就是打破普通状态,把情感迅速代入到电影中的过程。

在《人工智能》里,因为大卫被“母亲”抛弃了,观众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机器人小男孩的悲哀。

在《少数派报告》里,因为乔恩儿子失踪了,观众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家庭对于阿汤哥的重要性。

在《逍遥法外》里,因为弗兰克家庭破碎了,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之所以会误入歧途的苦衷。

如果主角的状态没有在刚开始就被打破,观众就很难快速建立共情,直接影响下一步放大情感的过程。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逃亡的第二步是让主角经历重重挫折,这对于主角来说是完成剧情使命的必然设定,但对于观众而言就是不断放大情感,进一步提升对电影共鸣度的过程。

大卫逃离机器人屠宰场,但却目睹机器人同伴乔的牺牲;乔恩为了躲避追捕接受高风险手术,但遇见疑犯却不能成功逮捕他并自证清白;弗兰克已经通过行骗富甲一方,但却依然对父母的决裂无能为力。

这些挫折对于主角来说都是彻头彻尾的心理打击,观众经过第一部与主角建立共情后,就能通过这些挫折进一步代入到角色中,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为下一步迎接美好结局做铺垫。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逃亡的最后一步就是“回家”,经历了共情和感同身受的代入后,观众和主角已经在情感上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当看见大卫经过千年等待换来短暂的幸福,看见乔恩最后与怀孕的妻子平静地生活,看见弗兰克被卡尔感化重回社会,观众都会感到热泪盈眶。

逃亡其实是一个情感上“破而后立”的过程,电影通过主角的逃亡打破观众的常态,并在逃亡过程中不断放大观众与角色的共情,最终让“回家”这件普通的事也能引起观众的大量共鸣。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而从商业效果来看,用“逃亡”去包装电影,比起用“回家”去包装电影更卖座一点。

虽然爱与家庭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拥有大量的受众。但这个话题如果要制作成电影,却并不容易受到欢迎。因为这个话题的太偏向文艺风格了,如果以文艺片或者纪录片的风格去制作电影,在目前的电影市场里无疑不会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

斯皮尔伯格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艺术家,他是一个电影商人,制作电影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商业价值。而“逃亡”这种典型的商业片元素,用于包装电影肯定要比“回家”这种文艺片元素更加吸人眼球,所以“逃亡三部曲”尽管说的是回家的故事,却并不被宣传为“回家三部曲”。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抓住痛点,找准方法,套牢观众

但逃亡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依然是罕见的体验,要想观众能因为逃亡的剧情“破而后立”,主动代入到角色的身份里产生共鸣,离不开要有一个能让观众感受真情实感的剧情。

斯皮尔伯格通过“逃亡三部曲”,向我们展示了他强大的执导能力,无论剧情是否源自真实事件,他都能把观众的情感痛点提炼到角色身上,配合演员的精彩演出,用合理的剧情让观众更易“入戏”。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逃亡三部曲”的前两部,《人工智能》和《少数派报告》都属于科幻片,无论是机器人男孩还是未来警察乔恩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完全不会因为大卫是机器人而觉得他的感情虚假,也不会因为乔恩是一个未来人而觉得突兀。

这是因为大卫对“母亲”至死不渝的爱,以及乔恩对儿子深深的思念,都属于人类情感的痛点。这种情感痛点既不会过时,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斯皮尔伯格对于情感痛点的运用到科幻片中可谓轻车熟路,早在《第三类接触》、《ET外星人》等片里,他就把家庭、友情等类似的情感痛点融合到剧情里,并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所以,即使故事完全是编撰的,只要叙事逻辑没有出现明显瑕疵,就不会让观众有“出戏”的感觉。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而对于《逍遥法外》这种改编自美国真人真事的传记电影,斯皮尔伯格提炼情感痛点的难度就更低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避免落入俗套,他刻意渲染了弗兰克和父亲的关系,并把父亲塑造成一个悲情的失败者。

让观众在代入弗兰克的角色时,感受到自己一直尊敬父亲如何一步步“跌下神坛”,并顺理成章地”移情“到与自己惺惺相惜又永不放弃救赎他的“死对头”卡尔身上。既完成了从亲情到友情的“痛点”转移,又让主角的“洗白”结局一点也不突兀。

综上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对情感痛点的抓取非常精准,并且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种“情感痛点”安置到剧情中,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被牢牢“套住”。这也许正是他被称为“电影奇才”的原因吧?

泰迪聪明到什么程度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斯皮尔伯格的“逃亡三部曲”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