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起于机缘
成于追求
“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律师”是我十五年的执业生涯中始终如一的标签。在很多与青年律师交流的场合,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青年律师如何选择或定位自己的专业领域。我曾半开玩笑地给出答案:凭运气。诚然,我的专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业生涯伊始便有幸加入当时在房地产和建设工程领域具有深厚专业底蕴的上海市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该律所在地产领域的特色服务产品之一,是房地产全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法律服务。
作为一名实习生的我,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地产项目中,经历了从前期拿地到开工建设、融资、租售、物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学习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仔细研究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和难点,审阅并修改涉及的数百份法律文件。久而久之,从懵懂茫然到略知一二,再到分类梳理,直至融会贯通,一次次参与服务的过程也是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我在执业生涯初期的专业切入点,无疑对我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我看来,“运气”无所谓好坏,能够将自己在执业生涯中、机缘巧合之下遇见的各种“运气”转化为专业上的建树,还需仰仗自身对专业目标长期坚持不懈的追求。初入职场的我,当时只是一名到事务所实习的在读研究生,由于专业空白、实习生数量多,开始几天几乎无所事事。
我的第一份实习任务来自一位非合伙人律师,他让我帮忙翻译一份房地产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在翻译的同时,我对协议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虽显稚嫩,但我严谨的专业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颇受这位律师的肯定。第二次机会很快到来,这位律师让我参与到和另一位合伙人合办的非诉项目中,我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同样获得了合伙人的认可。渐渐地,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项目机会,工作小时数超过了很多正式入职的律师和助理,在很多重大项目中的角色也从法律研究、协办配合变为主办,我因此被冠以“最资深实习生”的名号,正式入职后俨然一名资深专业律师。
近年来,为了顺应客户的业务需求以及团队的业务转型,我带领团队在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担任上海仲裁委仲裁员以后,我有更多机会从不同视角研究和理解商事争议案件的处理策略。当然,此前十多年在房地产非诉项目中积累的功底,也为推行“诉讼非诉化”服务理念提供充足的保障。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青年律师吐槽“对自身专业方向感到迷茫”,或是抱怨“江湖格局已定而难有出头机会”。在此,我想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名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至今,一线城市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专业格局的形成、青年律师的生存压力等因素,确实给青年律师的专业发展和定位带来挑战。然而,律师之所以被称为专业人士,是因为律师在某个领域有着超越常人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而青年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从事的任何业务领域,都有发展为专业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坚持的勇气和毅力。
随着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专业化、精细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专业化定位不仅要求我们熟悉某个领域的全部法律法规、政策、操作口径,还要深入了解某个行业的商业逻辑(包括行业八卦);不仅能作出准确的总体定位和策略分析,还要能完成极致美观、严谨细致到标点或空格的法律文本。此外,国家战略的走向、法律服务市场的增长、新兴业务领域的出现、法律科技的助力,也给青年律师带来前所未有的专业发展机遇,让青年律师与资深大咖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但我们是否有扎根某一领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决心和毅力?
专业的打造需要匠心精神,而匠心是靠“熬”出来的。由于长期从事青年律师工作的关系,我参加过数十场以青年律师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沙龙或座谈交流,听过许多全国各地的青年律师所分享的“专业成长之路”经验,无论是机缘巧合者、从长计议者,还是成功转型者,其专业成就之道几乎都是“定位、方法和坚持”三者的完美结合,几无例外。
我曾经在浙江金华某律师事务所听过一位执业不满两年的律师进行的分享,该律师爱好电竞游戏,在游戏中发现许多电竞网游平台存在数据合规问题,并由此展开法律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法律服务产品,向电竞网游企业推广,成为“当地最懂电竞网游行业的律师”,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令人啧啧称奇。
没有最佳的时机
只有最合适的自己
经常有朋友会问我:“周律师,你忙于参加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活动,还有时间做业务吗?”对此,我总是颇感自豪地回答:“我仍然坚守在业务操作的第一线。”回顾过往,从我进入律师行业实习的第一天开始,整整八年我都埋头于业务操作和学习,几乎没有参加任何行业或社会活动,惶恐于学业未精而不敢分心。2011年,在事务所的推荐下,我开始参与黄浦律工委的工作,当时我几乎是律工委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也就顺其自然地被分派到青年律师工作中,由此与“青工”结缘。
2012年全国律协青工委在杭州举办青年律师发展论坛,我受黄浦律工委委派,代表上海律协参会并做交流发言,介绍黄浦区的青年律师工作。说实话,当时毫无行业工作经验的我,首次参加如此规模的大会着实紧张,紧张的心理反应到脸上便是僵化的表情,以至于多年后一同参会的律协友人回忆起初识我的印象,只是“严肃”两字。
2013年,黄浦区成立了青年律师联谊会,我有幸当选为首任会长。也许是长久以来作为一名专业律师的固有习惯,我在其位谋其职,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升,经验虽浅,却努力为之。此后,我作为第十届上海律协青工委副主任参与到全市的青年律师工作中,2019年正式担任第十一届上海律协黄浦律工委主任。由此,我的行业工作重心由青年律师转向全体律师。得益于多年来的学习和历练,曾经对行业工作毫无了解的我,逐渐掌握了行业工作的方法与目的,更懂得了行业工作的情怀与初心。
我认为,在行业和社会工作中取得的收获,远远超过我们对行业的投入与付出。首先,行业工作使青年律师在锻炼自我、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有机会结识更多优秀的前辈和同行,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其次,行业工作能为青年律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视角,理解律师行业,提高视野格局,从而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再次,行业工作有助于青年律师了解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清晰地确定自身使命和担当;最后,行业工作辛苦不易,再细小的工作只要能使律师同行获益或者得到同行的好评,都会令参与行业工作的青年律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经常有青年律师朋友问我,参与行业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以我个人为例,我初涉协会工作是在入行八年后。而在黄浦律工委近期选聘的一批干事中,不少青年律师虽然执业仅一年,但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能力和潜力。由此可见,参与行业工作并无标准的“最佳时机”,首要的在于我们心中有这份情怀,而重要的在于“量力而行”。
本届优秀青年律师终评答辩时,我被问及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当下许多律师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我的理解是,行业工作一如社会活动,首先应当肯定,此乃律师积极作为的表现。但律师之根本特质是“专业人士”,还应先夯实专业基础,在投身行业工作和各种社会工作时,尽可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以此更好地为行业与社会服务。
感恩过往
为了回馈未来
2018年,我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优秀青年律师时,恰是虚岁四十。按联合国标准,我尚属青年范畴,但按中国古人所称的“四十不惑”,我不敢妄称青年。回顾十五年的执业生涯,我第一天入职、第一个项目、第一次独立办案、第一次出庭、第一个客户、第一次参加行业工作、第一次获奖的经历,都犹在眼前。越多一次回顾过往,便越增一份感恩之心。
这份感恩首先献给律师这个行业,作为一名法律人能够选择律师这份职业无疑非常幸运,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与青年律师和高校学子分享中提及,律师行业一定是能凭借自身能力和勤奋立足的行业之一,尽管律师工作辛苦且不易;其次,这份感恩献给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时代为律师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最后,这份感恩献给我在行业中的遇见的每个人,正是他(她)们的知遇之恩、倾囊相授、帮助提携、鼎力支持,铺就了我的成长之路。
回顾感恩之余,我不免畅想自己的下一个十年或更远的未来当何去何从。我们过去获益于律师行业,未来自当回馈于行业。回馈的方式,可以是以勤勉尽责的工作持续树立律师的专业形象,也可以是搭建交流和活动平台为青年律师成长助力,还可以是参与行业发展问题的课题研究。一如过去的十五年,在未来回馈行业的道路上,吾辈亦将继续探寻、学习并前行,也许这就是青年律师该有的气质与烙印吧。
上海律协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