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沈亚明是打着赤脚上学的。
鄂南山林间,蜿蜒坎坷的小路上,留下了沈亚明这一代人幼年的乡村记忆。
那时候,满山葱郁还意味着封闭、贫困和落后。和很多人一样,沈亚明最渴望的,是走出那苍翠摇曳的大山,闯荡外面的世界。
离乡打拼三十多年后,他却带着装满感恩和期待的行囊归来。
在他的推动下,2018年4月19日,沉淀三年之后,一座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尚禾集团·柃蜜小镇绽放在他的家乡咸宁市崇阳金塘镇畈上村。“2018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湖北分赛区”也在这里同步启动。
一座小镇,激活了一座山林。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沈亚明的乡愁也更加美丽。
不只有沈亚明,整个崇阳也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丰富本土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柃蜜小镇,成为美丽中国、美丽崇阳的一个缩影;而崇阳,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例样本。
赋予乡村发展新动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需要激活乡村的资源、要素和主体。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发出时代号角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后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再到人气高涨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每一次中国乡村的嬗变,都以这片大地自身的热流激荡为原动力。
2018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吸引更多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去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以产业支撑,以资本助力,以及精准扶贫,都是“新动能”的应有之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沈亚明意识到,相比“输血”,乡村更需要的是“造血”能力,需要给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更好的能力和更强烈的意愿去追求美好生活。
让乡村生活如柃蜜般甜美
2015年,靠着在外打拼积攒的实力,沈亚明在家乡成立了湖北尚禾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116亿元。公司下设蜂业、水产、果蔬、柃蜜养殖、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旅游开发共七家子公司,重点打造尚禾(柃蜜小镇)生态旅游区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5亿元,用6至8年时间分三期逐步推进,将畈上村打造成集生态观光、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红色教育、绿色原味、四季飘香于一体的醉美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颚南特色小镇。
沿着幕阜山公路,一路经过河谷竹林,再看到“柃蜜小镇”的巨大招牌后,这座“一区定心,一廊串五谷”的小镇就出现在眼前。
经过三年打磨,小镇初具规模。柃蜜小镇占地48000余亩,北靠白崖山,南临九曲河湾,穿村而过的金港河岸边,一字排开的特色木屋群别具风味;穿行五谷之间,玫瑰基地、中国珍禽基地、柃蜜基地等次第可见;婚纱摄影、康怡养生、度假休闲,一应俱全。
除了秀丽宜人的环境,小镇还有柃蜜和柃蜜鸡蛋等特产。柃蜜也称野桂花蜜,以质量上乘而有“蜜皇”美誉;原生态林下散养土鸡,配以蜂蜜、苹果、蔬菜、瓜果、粗粮喂养,产出的“柃蜜”鸡蛋极具营养价值。
不仅如此,柃蜜小镇还与当地精准赴扶贫深度结合。几年来,尚禾集团为畈上村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优先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对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额外给予每户每月100-300元兜底帮扶;对贫困学子、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扶助,并创办了产业精准扶贫合作社。
沈亚明期待,等柃蜜小镇项目全部建成,可实现年收入4.9亿余元,年税费1.1亿余元,提供1000人左右的就业机会。“让村民脱贫致富,生活像柃蜜一样甜润。”
来自大地,回馈乡村,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休闲养生,或是养殖花卉,产业化的柃蜜小镇,夯实了一座村庄的筋骨,也激活了这片山水的热情。
激活一片山水的热情
正在积极激活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还有崇阳当地的政府部门。
2018年农历新年伊始,崇阳就召开县委三级干部大会,县委书记杭莺提出,要加快推进崇阳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崇阳将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方向,进一步加强两竹、两茶、果蔬、禽畜、水产、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和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将治理包括饮水、垃圾、绿化、民房等在内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颜值”和魅力;将大力推广提琴戏、乡村旅游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将推进自治、德治和法治融合,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崇阳还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上山下乡”,激活农村资源。
青山绿水,金色稻浪,宛若桃源的木屋小镇,星散于柃木和玫瑰的山谷,鸡鸣悠悠,蜂飞蝶舞,这大概就是都市人心向往之的田园牧歌。
而这歌声,不仅吟唱着美丽乡愁,还蕴含着都市律动,那将是崇阳大地上的森林氧吧、生态步道、户外健身、康养基地、特色小镇……
或许,这就是乡村振兴应有的图景:既能分享现代潮流的脉动,又能保有质朴天然的风情。
而作为崇阳乡村振兴的探索和样本之一,柃蜜小镇值得期待。
文 | 范 宁
图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