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选择继位者,为什么不选李恪或李泰,是因为无德吗?

李世民重新选太子要从李承乾造反开始说,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李承乾被废。而当时其实李世民的第一选择是李泰,不过李泰只能说是自己作死。对于李承乾的造反,李世民调查的结果就是,当中也有李泰的原因,而李泰更是说出:我若继位,杀子传弟这样的话。这不仅李世民接受不了,就是朝中的大臣也不能接受,所以李泰也就被排除了。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李泰继位之后,李承乾和李治的生命没法保证,这也是李世民的考虑。

李泰勇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同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李泰勇

李恪的长相与李世民非常相似,每个人看到与自己相似的孩子,都不免多疼一点,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是,李恪的生母杨淑妃是隋炀帝的女儿,这个身份是阻止李恪登上大宝的重要阻碍。李渊推翻了隋朝,建立大唐,现在让一个有着隋朝血脉的皇子成为皇帝。这不仅让李世民的追随者不放心,更让李世民不放心。

李泰勇

李世民就眼光投入了李恪与李治,李恪明显要比李治大一些,而自己想要的无非就是在天子之位上多待几年,所以李治是最合适的。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李世民在选择继位者的时候,其他人都不选,就是选择了只有十二岁的李治,因为他的年纪足够小。当然了就算李治长大了也不是问题,大不了自己把当年的事情再重演一次,然后自己再尽力培养新的下一代好了,但是李世民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身体居然只活到了五十来岁就不行了,最后便宜了看似软弱的李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