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步识人法,教你看透天下人

孔子的儿子

在所有教导如何观察人的方法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许是最简单明了和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为卓越教育家的孔子,在识人方面也是有一套较为深刻的见解的。他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人无完人,大家都喜欢的人,或者大家都讨厌的人,就要仔细观察他了。

公冶长,七十二贤之一。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却认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将女儿许他为妻。公冶长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孔子择婿,不以貌取人,不看重钱财权势,不求全,唯重品德,注意长期观察,难能可贵。

孔子提出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三步识人方法,这是其人生哲学很重要的学说。在今天看来,它对我们识别人才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 “视其所以”,即看他的动机

人的各种行为,必有其用意,或是为求一己之快乐或私利;或是为公众谋利益等。“所以”就是用以引发行为的动机,动机有正有邪。动机纯正者,其人必富于仁德,而动机邪恶者,必是寡德之人。

2

  • “观其所由”,即看他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如何

看他走什么样的路,看他如何去做。也就是孔子常讲的“察其言,观其行”。如果一个人言行一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始终如此),那么这个人就可信,如果这个人言行不一,就要多考虑一下了。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勇猛过人,可他干大事的手段却不地道,杀了两个义父,抢了恩人刘备的徐州,搞得天下英雄只想跟他做敌手。但那个聪明过人的陈宫,偏偏投奔他,结果受了连累,一命呜呼。当然,对“信”也要做具体分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

3

  • “察其所安”,即看他的情感取向,看他“心安”或“情系”何处

要了解一个人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其目标是什么,什么事情是他最在意的。注意某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难想像,一个热衷于和一些蝇营狗苟、一门心思搞歪门邪道之辈打得火热的人能够把事情做好。

4

  • 孔子误解颜回,圣人,也会犯错。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困在陈、蔡,只能吃野菜汤度日。一天,颜回讨了米做饭,饭快熟时,孔子却看到颜回在抓取锅中的饭吃,他很是不悦。

颜回端上饭食后,孔子故意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去祭先君吧。

颜回回答:不可。刚才灰尘落进饭锅里,扔掉沾灰的食物是不吉利的,我就抓出来吃了。

孔子叹息:人所相信的是眼睛,可眼晴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足以依靠,要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

孔子是圣人,但也会犯错,《论语》中他有好几次自我检讨。他曾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