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法律师说
失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法院可直接冻结微信账户强制执行。
基本案情
男子杨某因未履行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生效判决而成为一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杨某行踪诡秘,让该执行案件一度陷入困境。2019年12月5日上午9时许,负责该案的执行干警在例行查询被执行人杨某存款情况时,突然发现其微信账户里有近3000元资金,于是,便马上将其微信账户依法予以冻结。
“法官,我老公微信账号被法院冻结后,微信的很多功能被停用,特别是微信支付的停用,给他带来很大的麻烦,我愿意代替他还钱,请法官马上将我老公的微信账户予以解冻……”,2020年2月10日上午10时许,被执行人杨某的妻子吴某芳对芷江法院执行局一干警说道。就在吴某代替被执行人杨某还款后,当天下午3时许,申请执行人杨某军领取到了该笔执行款18500元(含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该案得以执结完毕。
除此之外,还有多地法院采取了冻结微信的方式强制执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法院的强制执行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也不断丰富。在强制执行阶段,法院不仅能够在线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和支付宝账户,还能直接划拨被执行人的微信、支付宝账户,让被执行人无可逃避。
据了解,2019年3月中旬,被执行人袁某迟迟不肯履行义务,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在查看反馈信息时,发现袁某名下的微信账户有足额的财产可供执行,便立即对其微信账户采取冻结、划拨措施。第二天系统即收到腾讯公司的反馈信息,扣划的执行款已经到账。该案从立案执行到案件执结只用了不到一周。
同一年,在另一起案件中,被执行人张某一直逃避和执行法官联系。由于联系不到张某,执行法官便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依法对张某的银行、微信等账户采取了冻结措施。账户被冻结的第二天,张某就主动联系到执行法官,当场缴纳了执行款。
通过直接划拨微信、银行账户的方式,不仅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其积极主动履行法定义务,还提高了执行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法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