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取样器侧过来,不要将河水也倒进去了。”3月20日上午9点半的港口镇公平村大汕尾涌旁,在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分院院长欧高峰的指挥下,勘察人员仔细地挤出筒状的河涌底泥并保存好。作为五乡大南联围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的三个示范点之一,大汕尾涌的各项整治工作于2月24日正式启动,随着工程的有序推进,水清树绿的“美丽大变身”将会得到实现。
穿上防水的工作服、带上手套,勘察人员下到齐腰深的大汕尾涌中,将取样管垂直放置并用力下压,不一会儿便成功取出了底泥样本。“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取底泥、检测其是否含有重金属,将为我们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方向。”作为指引方向的重要指标,底泥取样也十分讲究,欧高峰表示,每隔200到600米,他们就需要采集相应的样本,“除了横向有要求,底泥取样的纵向同样有相关标准,以大汕尾涌为例,我们将在20公分、50公分和80公分三个深度进行采样。”欧高峰笑着表示,除了管状、需要勘察人员亲自到水中进行取样的取样器外,橡皮艇和能够从高空放入水中、抓去表面底泥并“吐”出河水的另一款取样器也是他们的好帮手,“每次取样后,我们也将用清水、消毒液和清洁液对取样器进行三重清洗,确保没有任何残液粘在上面。”
此外,即使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顺利完成,污染程度深的底泥也可能继续对水体造成不良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势在必行。欧高峰表示,目前共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受污染底泥的清除工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所有底泥全部清除并进行再利用,以免又一次形成污染;另一方面,如果全部清除不具操作性,我们也可以只清除部分重度污染的底泥,剩余部分通过化学等方式进行整治,这样的做法已有先例。”
清除受污染的底泥固然是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流、溯源工作同样不可或缺。欧高峰表示,中山的河道往往纵横交错,如果只完成单一河涌的整治,它很可能被相连通的黑臭水体重新污染,因此实现河涌之间的截流以及一点、一片、一面的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十分重要。
污染源排查可谓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作的关键,也具有相当大的操作难度,欧高峰介绍,工业排污的管道往往是隐藏的,找到他们并非易事,不定期排污的排查更是难上加难,“以大汕尾涌为例,生活排污是它主要的污染来源,但少部分工厂也在往河里倾倒污水,这一部分的溯源很难完成。”欧高峰表示,如果民众和工厂积极配合,不仅溯源工作将更容易进行,他们也有条件为企业优化排污提供助力。
日前,随着中山市整治黑臭(未达标)水体工作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黑臭(未达标)水体攻坚战推进会召开,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战役也已经打响,欧高峰表示,大汕尾涌的整治顺利结束后,仍有专业团队进行河涌保养、管道修复和检测等运营工作,“与黑臭水体相对应,我们希望经过整治的大汕尾涌洁净透明、没有任何异味的。”欧高峰坚定地说。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图+2,视频摄制/陈晨
◆编辑:袁凤云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