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余惠勇:用户价值观升级是最大的消费升级 | CEO说

百果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经济100人,撰稿 | 贾宁

作为头部生鲜连锁企业,百果园在全国有4500多家门店,湖北有近300家。在疫情期间,除了因地方政府或者街道办的特别防疫要求,不得不闭店外,湖北地区始终有200多家店正常营业。

门店正常且安全营业的背后,是百果园整个运营体系的支撑,从上游生产端、供应链到下游门店,保持快速响应、标准化管理。

这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观念,加速了新零售业态在社区落地。新经济100人对话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共同探讨生鲜零售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供应链是生鲜行业最大痛点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这次疫情暴露出了生鲜零售行业的哪些痛点和问题?

余惠勇:这次疫情暴露出的生鲜行业痛点,其实是行业本身的特性带来的。

生鲜行业受供给的影响比较大,它体现出来的是两头需求旺,一头是产地需求旺,大量产品出不来,另一头是市民的需求旺,生活保障非常迫切,但是中间很薄弱,整个零售的流通不畅通。

主要问题出在供应链上,目前绝大多数生鲜零售的供应链,仍是传统模式,从产地到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再到零售端,中间很重要的环节是批发市场。由于这次疫情,批发市场首先被喊停,这个环节被中断了,链路两头都受到很大影响。

一边是产地的货出不来,再加上武汉封城以后,各地的防疫防控措施越来越紧,甚至连采集都有难度,有些地方如果组织能力弱,很多蔬菜水果只能烂在地里。另一边是消费端非常紧张,保障就容易出现问题。

可见供应链仍然是生鲜零售行业最大的痛点,传统供应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难以抵御这种大的变故。

新经济100人这次疫情会对生鲜零售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

余惠勇:这次疫情对整个生鲜零售行业,我认为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这次疫情有可能会改变中国人的许多观念。这种观念的变化一定是从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开始的。

举一个例子,疫情开始以后,我们家自动形成了半分餐制,过去从来没有过,但是现在,哪怕在一个餐桌上我们一家人吃饭,都会用公用筷、公用汤勺。类似西餐的分餐制,可能会慢慢被人们所接受。

这次疫情,会让国人喜欢逛店、凑热闹的习惯得到一定遏制,会让人们更加追求内在的东西,加速大型超市生鲜产品的变革。超市为什么一直有人去?你一进超市没有一个小时出不来,但主要还是要买生鲜,因为生鲜是刚需。但是现在人们不愿意再去人多的地方了,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所以相应的,生鲜小型店,经过疫情以后,我认为会有更大的发展。大型商超的生鲜品类,会遇到进一步的冲击。

另一个会加速发展的是到家服务。到家服务需要重视品牌,生鲜产品整体上缺乏标准,所以大家喜欢当面看和挑选,但是疫情之后,大家希望在家里能够拿到品质好的商品。谁能够保障品质,谁就能够真正拥有品牌,大家对价格的敏感度会下降,对品牌的信赖度会增加。

上游:订单农业的前提是标准化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国内上游农产品的生产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余惠勇:国内上游农产品生产现状仍然是散、小、不稳定、不规范,一直以来的改变不大,跟我们整个市场发展是不匹配的。

上游农产品品质的不稳定,是因为生产端普遍规模小且松散,而下游企业无法掌控生产端时,光靠产品质量检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未来一定是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哪怕是松散的农户,如果不能够形成组织,未来也一定会被淘汰。农户将形成有效的组织,更多大中型农场将产生。

现在我们看到,农产品生产已经逐步在往组织化这个方向发展,但是速度很慢。讲一个比例,生产端不能得到有效组织的生产方式仍然占80%以上。有效组织的中大型农场,以及让松散农户发挥作用的合作社,能够影响到种植标准、种植规范的,不会超过20%。

新经济100人:百果园在全球布局了两百多个特约供货基地,实现了大部分水果基地直采。在您看来,订单式农业在国内的现状是怎样的,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有哪些?

余惠勇:订单农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方向,要实现整个产业的效能提升,必须把计划性提升,实现计划性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订单农业。

订单是根据销售衍生的,当销售稳定才可能有稳定的订单,随着强势的销售端或者说规模化的、品牌型销售端的逐步发展,订单农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

但是在我们国家,订单农业发展的问题比较大,没有得到很有效的推广。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是有变化的,当没有明确的农产品标准时,它会成为订单履行的一个障碍,难以落实,当屡屡出现障碍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跟着行情跑,订单就非常难完成。

百果园为什么订单能够走通,也是因为解决了标准问题,我们在生产赋能时,要求生产端按照我们的标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可预期的,销售能够有什么样的结果也是可预期的。只有当产品品质可预期、销售可预期的前提下,订单才能成功。

机遇:消费者价值观升级带来产业变革

新经济100人:您认为社区生鲜零售企业在扩张时,应该注意哪些点?如何实现对加盟门店的标准化管控?

余惠勇:做零售,很重要的一点是匹配度。创业者的理想要跟自身的能力、经验、资源进行匹配,明确自己能够做好的范围。

在特定范围,做好比做大更重要,对待价值,不要认为做大才是有价值。其实做好才有价值,我能力小或者现在能力不够,哪怕开一家店,我把服务和品质做好,也是非常成功的,成功不要以大小评论,而是以顾客对你的口碑来衡量。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认清自己的目标,不要一味去羡慕别人做得多大,赚多少钱,而是真正要找到你能够给顾客带来什么价值。从这个角度入手,自然就会明确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当你的能力到了一定阶段,你才能去做相应匹配的事情。

管好自己的内心,管好自己的欲望,我认为对于创业是最重要的。

加盟连锁是对企业非常大的考验,你要把它作为一个事业来做,而不是那些薅羊毛的行为,那就需要有非常强大的体系去支撑,保障加盟商的利益。亏钱的时候宁愿自己亏钱,不要让加盟商亏,要有这种经济能力和胸怀。大家赚钱的时候,又要守住品牌的标准,这些都很重要。

新经济100人:长期来看,用户的生鲜消费理念与消费趋势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围绕社区零售还有哪些创业机会?

余惠勇:这次疫情从影响消费者,进而影响到整个生鲜零售行业,消费者更加注意健康和卫生,更加偏好社区里距离自己很近的小店,甚至到家服务的这种形式,更追求蔬菜水果等健康的产品。

这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最大的升级是价值观的升级,消费者的价值观在这个疫情中受到冲击,价值观的改变会带来产业的根本改变。

因此社区零售,我认为还是有很多的创业机会的。从为消费者提供价值的角度看,到处都是机会。但是做大的机会非常不容易,非常少,做好的机会还有非常多。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