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123家(次)企业投保后获财政补贴

成都育碧


在存量庞大的科技型企业集聚地——成都高新区,技术更迭永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借助金融力量为研发“松绑”的科技保险渐渐在区内科技型企业中“流行”起来。过去一年,成都高新区鼓励企业运用科技保险成效显著,来自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认定95个科技保险险种,2018年全年为123家(次)企业提供科技保险补贴达420.33万元,涉及保额超过92亿元。

一方面,成都高新区具有科技保险投保需求和购买力的科技型企业有很多;另一方面,落地在成都高新区的险企和区外保险机构正争夺该区域保险市场的大“蛋糕”。记者近日多方采访获悉,去年以来,区内不少企业科技保险投保意识逐渐提升,在投保时结合自身业务特征选择愈加细分的科技保险险种,精确覆盖了自身研发生产诸多环节。对于有科技保险投保需求的企业而言,每年岁末和次年年初是企业投保的“密集期”,已投保企业往往会选择在年终续保,而首次投保的企业则会在年初关注险企的相关保险方案,进而敲定投保事宜,为全年科研装上“安全阀”。

装上“安全阀”,企业的科研压力得以减轻,科技保险这一赋能企业创新的手段实质上是金融力量“护航”企业研发的一大体现。区内企业购买科技保险是企业自身消费的市场化行为,而来自政府部门的引导也加速培育和提升了全区企业的保险意识和保险业态发展能级。

“松绑”研发压力 科技保险险种备受企业“追捧”

1月2日,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奥泰医疗”)政府事务部经理姚喆告诉记者,公司此前投保的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业务在去年底到期,经过洽谈,前几天已确定了2019年的投保方案。“公司正在研发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核心部件和整机,上一年度的保险保障期限结束后,必须对下一年的设备研发进行投保,确保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转移不落下。”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不少企业就在为2019年的投保工作进行谋划。从科技保险投保企业所处的产业领域来看,奥泰医疗这类企业往往成为险企销售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的对象。“这一科技保险领域的产品正成为多方受益的典型险种,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能够促成多方共赢的险种。”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财险四川分公司”)产品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险种打破了传统的“谁投保谁受益”的保险补偿模式,采取生产方投保、购买方受益的做法,主要保障重大技术首台(套)装备因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的质量风险和责任风险,故很受企业欢迎。

对购买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的企业而言,通过金融手段并以市场化机制转移研发和市场销售风险,这是投保的一大动因,还有一个激励因素就是国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贴。“实际上,国家有关部委会对投保企业的同一款设备的前三台进行补贴,与此同时,省级相关部门和成都高新区也有相应额度的补贴,让企业投保成本一降再降。”姚喆说。

元旦假期刚结束,成都柏奥特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柏奥特克”)董事长梁智杰就立马进入忙碌状态。他所在的企业从事新型人用病毒性疫苗研发,尽管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确保企业资金不“断流”,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长周期特征,如何抵御不确定的风险?梁智杰坦言,虽然公司目前并未购买科技保险,但随着相关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推进,在巨额资金投入后设法引入一种契合自身发展的保险机制,成为公司今年的关注方向。“从去年底到现在一直在咨询相关保险机构,希望找到一种和企业研发项目相匹配的险种,接下来将继续广泛对接,为企业研发卸下包袱。”

区内一险企分析师认为,在去年“双创”升级态势下,预计成都高新区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稳步攀升,“按照保险行业市场走势,在庞大的市场主体中,购买科技保险的企业基数也会不断壮大,利好因素刺激下必然催生更多潜在客户,这是可以预见的市场群体。”

研发领域日趋细分 科技型企业保险方案更加多元

同样具有投保意愿的还有成都博芯联科科技有限公司。采访中,该公司董事长黄绪国表示,在了解到同行企业投保后,他也萌生了购买科技保险的想法。“今年会和相关保险公司对接,寻找相契合的险种进行投保。”黄绪国说,企业投保一方面与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找到契合际需求的险种破解研发风险点。

在接受采访时,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泰保险”)、平安财险四川分公司等险企相关负责人均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在投保时倾向“量体裁衣”,选择和自身研发项目和发展阶段相契合的险种,这成为不少险企在成都高新区布局业务时的重点考量因素。去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购买了哪些细分类别的险种?相关险企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成都高新区企业投保情况。

“截至去年末,成都高新区企业大多购买高新技术企业财产综合险、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责任保险等险种。”锦泰保险成都分公司核保人李渤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共承保企业38家,来自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达18家,“公司产品被纳入成都高新区科技保险评审认定险种名录,近年来,在政府金融补贴政策引导下,成都高新区企业投保意识很强,业务量持续增长,企业和保险公司实现了双赢。”

平安财险四川分公司产品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平安专利执行保险、平安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平安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等险种都备受成都高新区企业关注。“去年,知识产权类保险共计为近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保障额度近8000万元,其中不乏成都高新区企业。”

由此可见,成都高新区企业投保的险种呈现出愈发细分的趋势,仅从险种名称看,“高新技术”“首台套”“知识产权”等险种的“科技味”十足。“成都高新区企业年度专利、商标注册量较大,知识产权类保险(专利保险、商标保险)受到科技企业追捧,就去年年底新增询价的情况来看,商标申请费用补偿保险成为‘热门险种’,询价企业多为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平安财险四川分公司产品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企业注册商标能够代表其专业化的品牌或服务,让独有的品牌价值得到外界认可,同时也可保护其品牌价值不受侵犯。但商标注册涉及一系列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果付出这样的成本后商标注册不成功,企业注册商标的积极性还会受到影响。而商标申请费用补偿保险可以针对性地为科技企业商标注册环节提供风险保障,从而解决企业成本忧虑,确保更多商标注册量产出。

“以人为本”成普遍共识 企业出资为员工投保渐成趋势

除了财险外,广义概念的科技保险还包括针对研发人员的险种。去年以来,不少企业纷纷携手险企为员工“量身定制”商业保险,这也成为企业为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力举措。

成都育碧电脑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育碧成都”)是一家法资企业,该公司于2008年扎根成都高新区,从成立至今,入职的员工都会享受到“额外”的商业保险。“随着员工在企业服务时间的增长,针对员工的年龄、家庭状况以及高发疾病趋势等实际情况的变化,我们为员工增加了重疾类保险的保障额度,并灵活提供中长期、多样化的保障计划,最大限度减轻员工因不确定性疾病类风险造成的损失。”育碧成都高级薪资福利专员王茜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育碧成都拥有240名左右的中方员工和外籍员工,其中外籍员工有15人。王茜说,为员工提供个人商业保险,实质上是企业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的一项福利。“从2008年至今,公司人均保费从最初的400元到如今突破千元门槛,目前提供的保障福利处于行业中上水平,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川赛狄信息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赛狄”)自2014年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保费已从最初的200元提升至500元。四川赛狄董事长肖红说:“为员工集体投保是为了帮助员工化解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也是降低企业用工风险,让员工安心工作。从长远发展看,员工安心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在日后凸显。”

针对区内企业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情况,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团险业务部总监吕悦介绍,“员工商保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是企业薪酬福利和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满意度,也解决了员工因疾病和意外带来的风险,化解企业用工潜在隐患。”吕悦说,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和产出是正向关系,成都高新区很多企业在为员工投保上都有较强的意识。

吕悦用一句话形容了企业为员工投保后的“价值”:“行业有种说法是,企业为员工投入1块钱的健康管理支出,带来的不仅仅是1块钱的正向效率增长。”他认为,团体保险作为国家社保体系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雇主吸纳和留住更多专业人才,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记者 宋嘉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