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救不了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流行榜

早上起床,热搜前十周杰伦一人独占5个,感觉整个微博都在晃动。

中国音乐流行榜

自两个月之前“周杰伦热搜第一”事件之后,周杰伦再一次在微博刷屏。不过跟上一次相比,这一次是靠着作品上热搜,而不是只靠话题流量上榜。

从9月10日开始,周杰伦就在ins上宣布新歌名为《说好不哭》,叮嘱粉丝们16日晚上记得去听。粉丝搓手而待,新歌上线不到十分钟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QQ音乐部分功能一度无法正常使用,网友们大喊QQ音乐出来挨打。

截至目前,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光是在QQ音乐平台已经售出超过500万份,周董自己在ins上的新歌发布动态也被赞了30多万次。要知道距离周杰伦上一次发新歌《不爱我就拉倒》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名十多年前曾经向粉丝承诺“一年一张专辑”的歌手,如今每年只会发一两首单曲,“一年只营业一次”。

此前有歌迷在活动上问道:为什么还不出专辑?周董回答:“是因为我都是在玩。”

他没说谎,真的是一直在玩,完全没有想要工作。

新歌好听么

平心而论,这首歌初听时并没有特别惊艳,旋律非常简单,全程都很柔和,相比周杰伦自己之前的作品显得平淡(平庸)。 多听几次之后,感受到的是更多是恬静。而方文山的作词有失水准,不看说明以为词是周杰伦自己写的

应该没什么人会觉得这首歌不好听,但整体来说,词曲水平都极为保守,没有周杰伦曾经带来的那种华丽的听觉享受。以前他在旋律里动的那些小心思统统消失了。就像奶茶一样,所有人都能接受这种甜甜的口感,但也难说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所以周董这首歌的意义,其实更像是对粉丝期待的一种回应。

中国音乐流行榜

我们可以试着去带入一下周董的人生:今年已经40岁了,发过十多张专辑,该拿的奖都拿到了,想做的事情几乎都尝试过,名利双收、家庭幸福、儿女双全。除了“音乐理想”和这些支持着自己的粉丝以外,好像真的没什么东西能直接推动他继续努力工作。

对比出道之前,吴宗宪让他十天写五十首歌的压力;出道前十年,每年一张专辑的质量和速度;甚至不光给自己写歌,还给自己半个娱乐圈的朋友都写过歌的状态而言,如今这首《说好不哭》更多只是作为一代人的谈资。

现在这个时间,去希望周董创作出《夜曲》《白色风车》《我不配》《七里香》这样的作品显然是不现实的。听众的热情,来自大家对周音乐的回忆和对现状的不满。就像是好多人说自己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一样,“周杰伦”这个词已经成为一种情怀的代名词。

事实上在周杰伦他们那一代歌手之后,国内音乐行业已经出现了近十年的断层。今天国内的音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断档的中国音乐

国内听音乐的爱好者可以简单分成三类:

第一是非常通俗的大众音乐,类似抖音上流行的那种。

第二是直接去听海外音乐人的作品,无论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都能找到合自己胃口的一款。

第三就是还在听国内乐队、小众歌手,以及独立音乐人的听众。

第一类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大多数,是主要音乐消费群体;第二第三类少数者之间还有很大的交集。而像周杰伦这样曾经以音乐事业为生的音乐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打开播放列表不难发现,大家在听的华语歌手其实始终都是那么几个,欧美日韩则生机盎然百花齐放;前阵子听说有音乐人去银行贷款,被银行拒绝,理由是“职业音乐人还款能力差”。

这个事情反过来想,可能国内也只有最能赚钱的明星才能做得起音乐吧。

流量这个东西,看剧的不喜欢,听歌的也不喜欢。可中国的音乐人想要赚钱,几乎还是要依托粉丝经济。也正因此,当今的中国音乐圈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娱乐圈,活跃着的音乐人逐渐被流量明星取代,千言万语都可以用一张榜单代替:

中国音乐流行榜

从听众角度来说,很多歌迷在听歌的时候都会过分强调“歌词写得好不好”,对最重要的旋律本身却不够重视,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国内对于音乐的基础教育很大程度是缺失的”。有家长送自己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发现老师带着大家听的是《学猫叫》《纸短情长》一类的抖音流行歌曲,国民音乐素养可见一斑。

就一首歌而言,旋律是“音乐教育”,歌词是“语文教育”。对大家来说,上音乐课体育课的时候数学老师推门进来也是常有的事,讽刺的是有多少人在语文考试上写作文时拿“莫扎特”“贝多芬”做论据,但直到毕业也没完整听过一首古典音乐?

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之下,中国“音乐创作者”和“音乐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一点点已经被拉到了非常遥远的距离。

而在这过程中,周杰伦这样的歌手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桥梁”作用。

像是周杰伦这样的创作者,既可以保证自己作品的通俗和流行,又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各种娴熟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带普通听众去感受音乐的多元。十个听《告白气球》的人或许有一个愿意去听一下《印第安老斑鸠》,或许会去了解一下酸性爵士,也许最后他喜欢上了某个爵士钢琴家而不是周杰伦,但这个过程中周亦是为华语乐坛做出了贡献。

如果说我们曾有周杰伦这样的创作者,可以作为“桥梁”弥合音乐人和听众直接的裂隙。那么现在,像周杰伦这样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而这也就是今天一首这么平淡的歌,还能刷爆所有平台的原因吧。

寻找“周杰伦”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没能诞生出更多的周杰伦。

这里不要急着怪偶像产业,人家偶像就算不来唱歌,中国的原创音乐产业就能起来了么?市场的不健康、人才的青黄不接、大众欣赏水平有待提高,与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人都息息相关。甚至今天对很多人来说,为音乐付费依然是不可接受的一件事情。

根据腾讯音乐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音乐付费用户仅占4%,跟spotify高达45%的付费率相比差距巨大。指望通过音乐付费本身来赚钱在国内依然不现实,像腾讯这种音乐分发平台也只能做社交生意来赚钱,音乐创作者的处境更加一言难尽。

当我们的审美情绪开始逐渐后退,怀旧成了某种潮流:歌要听老的,剧要看旧的,就连游戏都要玩怀旧服。而今天周杰伦的这首歌,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怀旧的同时要抬头看路,一味沉浸在过去的黄金时代,会丧失对当下的敏感。

对听众而言,周董的新歌听一首少一首。现在我们还能围绕他的一首芭乐歌刷爆微博,以后他“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写歌了你们怎么办?

对周杰伦自己来说,创作的热情想必也没有十多年前狂热了,对以他为首的上一代歌手来说,中国音乐的下一棒又该交到谁的手里?

怀旧归怀旧,路还是要走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