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暖流》跟踪报道
●儿时母亲“失踪”,长大后又患了肾病,曾多次“病危”,但她都咬牙挺过;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母亲找到了,肾源找到了,换肾成功了。如今,“幸运”的她开始了新生活——
李喜梅:坚持过好每一天
记者 :邓晓燕 摄影报道
吃了早饭,李喜梅出发了。
两周去一趟医院,这是李喜梅雷打不动的“习惯”。
换肾成功后,李喜梅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一天两次。
不幸中的幸运
换肾成功后,一年多来,李喜梅都往返于家和医院间。即使这样,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有种劫后余生的兴奋。
“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李喜梅说,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一直关心着她。
这位命运多舛的女子,是坚强的。
李喜梅,28岁,盐山西李村人。小时母亲“失踪”,她身体孱弱,6岁时患上了过敏性哮喘。
2008年,她被查出患了肾病。坚强的她一直与病魔抗争,边打工边治疗。
2017年,四次病危的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一见“失踪”多年的母亲……通过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她有幸找到了“失踪”27年的母亲。
2018年6月21日,本报以《盐山尿毒症女子27年寻母记》为题,报道了李喜梅的经历。
报道见报后,许多读者和网友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李喜梅的境况,还有不少好心人上门探望,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一些好心人以《尿毒症患者盼明天》为题,在网络上发起了对李喜梅的捐款活动。
2018年6月26日,本报又以《爱的暖流》为题,报道了爱心人士关注李喜梅的感人故事。
018年11月3日,喜讯传来,肾源找到了!
当天,正在盐山阜德医院做透析的李喜梅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我的‘明天’来了!”
肾源找到了,可5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成了难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11月5日,盐山县千童镇小河刘村再次发起捐款;11月6日,盐山千童镇政府向全镇各村发起了为李喜梅换肾捐款的活动;许多网友通过微信为李喜梅捐款……目前,社会各界共为李喜梅捐款30万元。
2018年11月7日,经过近4个小时的手术,李喜梅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换肾。
“有了这些好心人的关注,才有了我现在的生活,我要谢谢这些好心人。”说起这些,李喜梅很知足。
抗过排异期
换肾成功,在医院住了20多天,经过医生的允许,李喜梅在丈夫刘文军的陪伴下,出院了。
“刚出院时,一周回医院复查一次。”李喜梅说,那段时间,她和丈夫刘文军往返于盐山和天津间。
“手头上仅有的一点钱都花在了医药费和路费上。”李喜梅很心疼,她不想一直指望着社会的捐助,她要自立,“只要有机会就去挣点钱”。
李喜梅和丈夫刘文军希望在天津能找到一份工作。没有任何技能的夫妇俩,一直没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我的身体不好,招工单位一听就摇头。”李喜梅说,出院一个月后,她便出现了排异现象,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
“这次治疗是血浆置换,一次输6袋血浆,要经过6次完成。”李喜梅说,“由于治疗费用不足,我只输了4次血浆就出院了。”
躺在床上,李喜梅陷入了沉思:就这样在家里等结果吗?不,不行。经过几天的思考,李喜梅终于想明白了: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坚强面对一切。
李喜梅和刘文军四处筹钱,到处托人找工作,手工加工、工地体力活、小时工……只要能挣钱,他们就干。
边打工边治疗,李喜梅终于抗过了排异危险期。
“我胜利了。”李喜梅又跨过了一道生死关。
爱一直延续
“其实,在和病魔抗争的路上,我不孤单。”李喜梅说,她的坚强感动了身边的人,社会各界知道了李喜梅的境况,再次伸出援手,解囊相助。
“许多陌生朋友也关心着我。”李喜梅说,换肾后,她到医院复查,上午检查结束后,都要等到下午才能出结果。医生知道她的情况后,让她检查完了先回家,等结果出来,医生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将检查结果告诉她。
“我很感激。”李喜梅说,她在住院治疗时,认识了同屋的一位女病友。这位病友知道她的情况后,主动掏出2000元钱给了她。
这位病友是衡水市人,在天津打工多年,凭着自己的能力在天津买了房子。出院后,李喜梅和这位病友仍有联系,后来,两个人成了朋友。
成功换肾出院后,接连三个月,李喜梅都是一周去一次医院。往返于盐山和天津间,李喜梅的身体有些吃不消。
这位病友知道后,为了减少李喜梅的花销,就主动邀请李喜梅到她家住。
这样一来,李喜梅省下来住旅馆的钱,也有了舒适的休息环境。这位病友还经常给李喜梅做些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有时,还会自掏腰包为李喜梅买药。
“这位姐姐是个有文化的人,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她还常常开导我,让我不要放弃,好好生活。”李喜梅说,得到众多人的关照,她的心里暖暖的。
很少回家
成功换肾,李喜梅要终身服用抗排异的药。
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李喜梅的病情相对稳定下来,但是,抗排异的药还是要吃,仍是一天两次,不过到医院检查由原来的一周一次变成了两周一次。
“刚开始,每个月需要4000元的药费,现在,只要2000元了。”李喜梅说。
时间相对规律了,可是,李喜梅仍照顾不了她的儿子,她只能将孩子放在奶奶那儿。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很懂事,从来不缠着李喜梅讲故事,也从来不让她陪。
“孩子几乎不买玩具。”李喜梅说,“我照顾不了孩子,也陪不了他,只有周五才能和孩子通一次话。”
李喜梅说,为了方便到医院检查,也好找点零活干,现在她和丈夫刘文军租住在天津的一间小房子里。为了减少开销,他们也很少回家。
“我们找不到固定的打工单位,但却每次都能找着活干,也能挣一些药钱。”李喜梅说,前不久,她的一位老乡知道了她的情况后,就给她和刘文军安排了一些零活。
“老板说,有时间就去,需要到医院检查就请假。钱不多,但至少能挣个饭钱。”李喜梅说,“有这么多好心人的照顾,我一定会坚持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