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中国总裁:我是全球分工的一部分,而不是替代关系。

199疫情下的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近年来最严峻的考验。复杂的周边市场环境给中美科技企业的生存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机遇。智能技术、智能应用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迫切需要”

是一家进入中国市场35年的美国企业。英特尔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疫情的长期影响?在4月9日举行的年度战略沟通会议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

英特尔官网

”疫情期间,中国大连和成都的两家工厂一天都没有关闭,中国的(防疫)经验已经与全球制造系统共享,包括马来西亚和爱尔兰等地区。由于其全球系统,英特尔可以保证90%以上的产品交付率。杨旭在一次独家采访中告诉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全球性行业。注定你拥有我,我拥有你。这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规划全球供应链,我们才能更灵活,更有能力抵御风险。对于

疫情的长期影响,杨旭表示,虽然有许多模型用于全球市场预测,但属于“必需品”行业的许多国家都要求不要停止生产从长远来看,英特尔对半导体行业充满信心

”目前,英特尔的生产能力已做好充分准备。它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动态调整生产能力,并整合全球制造链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生产能力和供应问题。”杨旭说道

在这场流行病中,英特尔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包括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和其他创新技术正在加速进入关键应用领域,以抗击这场流行病英特尔相信,这一测试也将推动中国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产业和经济结构也将从大规模制造业向增值服务业快速转移。

杨旭表示,中国的“新基础设施”来得非常及时,不仅是为了基础设施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后的基础设施。

何特别提到“智能X效应”的概念,其中X代表智能事物。越来越多的智能事物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增值平台。这将带来指数级的数据爆炸,促进业务增值和跨行业整合,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英特尔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具有不同需求的计算能力、传输能力和存储技术。其产品线涵盖云、网络、终端、量子计算、神经模拟计算等。

关于如何促进新基础设施落地,杨旭认为,除了核心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更重要的是产业合作。他说,如果我们用“我”而不是“我们”的问题来构建这个生态链,将会非常困难。没有生态链,就很难形成规模和规模效应。

但也可以看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半导体行业的“国内替代”和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崛起正逐渐成为趋势。面对这样的环境,杨旭表示,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机会。

“从短期来看,国内半导体公司所做的和英特尔所做的都不是替代关系。新的基础设施建成后,道路会变得更宽,机会也会更多。”此时应该是更大的互补性,英特尔本身没有时间去做事情,也许国内半导体行业已经走到了前面,合作的机会更多了杨旭说,未来20到30年不能脱离中美两国经济驱动世界的事实。

“目前确实有许多挑战需要每个人去面对,但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规避风险,找到共同发展的方向。竞争与合作并存。我相信有了这个概念,世界就有发展的空间。杨旭说,跨国公司应该在中国制定长期战略,并对中国的长期潜力有坚定的信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