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时候可以摘下面具?法规因地而异。

“戴口罩看起来是小事,也是关系到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大事。”“4月7日下午,浙江省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广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三级反应的实施,全省疫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控制,口罩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不能戴。


“在当地疫情的传播已经基本被阻断的情况下,如果人们在任何场合佩戴口罩,都会客观上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并对生产的恢复和社会就业产生较大的无形影响。陈广生说,从这个角度看,“摘下口罩”关系到民生


3月18日,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明确了公众不得在家中或户外、没有人员聚集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佩戴口罩。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许多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了相应的“口罩摘掉指南”,为人们在各种环境下决定是否戴口罩提供了相关指南。


专家还敦促,“在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区、拥挤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仍建议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安徽:7例不戴口罩

3年16日,安徽省新皇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了《低危地区公众口罩使用指南》,建议公众7例不戴口罩:


1。独自驾驶时;


2。独自呆在空旷而人烟稀少的地区;


3。安康编码都是绿色编码,家庭成员中没有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4。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且安康编码是绿色编码,工作时,间隔距离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岗位除外);


5。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安康编码为绿色编码的人员相遇时,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米,每个参与者所占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6。没有人群时,在开阔区域进行户外运动;


7。非常小的婴儿不能戴口罩,这很容易导致窒息。


四川:12例无口罩

3年17月,在四川省第15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建新说,有12例无口罩:


1。在野外、森林、海滩、牧场、牧场、畜牧业、副渔获物等地方工作时。


2。在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业等室外人员不密集的地方工作,但有一些特殊行业需要穿戴时,需要根据情况确定。


3。在自己的单位,包括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如果员工没有发烧、干咳等异常症状


4。人员固定,参与者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


5。在户外开放的地方,如公园、绿道、风景点、街道等。


6。人口稀少地区的活动,即步行、步行、骑自行车或购物等。


7。在家里以及当家庭成员没有发烧和干咳等异常症状时


8。在室内或室外锻炼时


9。独自一人,如办公室、实验室或仓库中的人。


10。独自开车


11。与健康的家人和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车


12.1岁以下的婴儿一般不能戴口罩,容易造成窒息。


江西:8例不戴口罩

3年19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江西省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建议8例不戴口罩:


1。个人隐私(家庭、办公室、实验室、仓库、驾驶等));


2。户外活动(如散步、散步、骑自行车等)。)、户外运动等。在空旷和人烟稀少的地区(距离其他地方超过1米),或者没有人员聚集的地方。


3。办公人员固定,通风良好,相距1米以上,人均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无发热、干咳等症状。


4。在田野、森林、海滩等人员密集的户外劳动;


5。除行业特殊要求外,在建筑工地、野外勘探、高空作业等室外人员不密集的场所工作时;


6。当家庭成员在家并且没有发烧和咳嗽等异常症状时;


7。与健康的家人和朋友一起乘坐私家车时;256岁以下婴儿+


8。1 .一般不能戴口罩,这容易造成窒息。


海南:4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3年19日,海南省防疫监督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公共卫生指南》,指导公众佩戴口罩、个人卫生等问题这4种情况可以没有掩码:


1。当一个人独处时


2。当没有人聚集在露天区域时


3。学校有序开学后,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超过1米


4。直径为1米,不与人员密切接触,并在通风良好的办公空间内


湖南:四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3年22日,中共湖南省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领导小组秘书组发布了《湖南省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为不同场景佩戴口罩提供了科学指导。在以下4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1。公共场所它位于户外、田野、公园和风景点、街道和住宅区等开放和通风的地方,人口不密集。家庭成员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单独或与少数知名卫生人员;非团体室内运动;与知名卫生人员一起开展户外运动。


2。会议和活动等工作场所要求对场馆进行消毒,对参与者和工作人员进行正常体温测试,保证场馆通风良好,将参与者人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座位间隔不少于1米。在户外空地举行的小型官方活动;个人单独或与健康的同事在一个房间里工作。在通风良好的分区办公区域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间隔超过1米。除非特殊行业另有规定


3。车间、建筑工地和其他生产现场车间通风良好,人员健康,工作距离适当;开放建筑工地、高空作业、道路施工和其他户外场所;工厂(现场)员工宿舍满足防控要求除非特殊行业另有规定具体实施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br>4。满足预防和控制要求的其他情况不需要口罩。


广州:2例

|不准戴口罩1993年22日,广州市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第6号)》该通知明确规定,在两种情况下不得佩戴口罩:


1。在没有人员聚集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一般公众不得在家里或户外戴口罩。


2。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单位,如办公楼、餐饮单位等。应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和厕所清洁管理工作,进入人员应戴口罩并测量温度。公众不得在家中或户外、没有人员聚集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佩戴口罩。


辽宁:6例不戴口罩

3年23日,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防治指挥部发布《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防治指挥部第9号令》,规定6例不戴口罩:


1。公园、绿道、景点、街道和其他户外场所没有人群;


2。野外勘探、高空作业、建筑工地和农业作业;


3。骑自行车和电动汽车,在开阔的地方散步、散步和锻炼;


4。没有海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工作,并举行小型会议。


5。与熟悉的人员单独驾驶或坐私家车;


6。非团体室内运动


贵州:4种情况下不戴口罩

3年25日,贵州省新皇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了《贵州省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南》,提出4种情况下不戴口罩:


1。公园、绿道、景点和街道等户外场所,野外勘探、高空作业、建筑工地和农活等户外工作,没有人员聚集。


2。个人独处、独自驾车、独自在户外散步、独自户外运动或非集体室内运动


3。贵州的健康代码是绿色代码或黄色代码,家庭成员没有发烧和咳嗽等异常症状。


4。在通风良好、消毒的地方工作或举行小型会议。所有人员体温测试正常,无咳嗽、打喷嚏等异常症状。间隔不小于1米,每人占用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岗位需要佩戴口罩的除外)在大型会议和培训中,所有人员都进行正常体温测试,贵州卫生法规是绿色法规。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米,每个参与者占用的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


浙江:不是“一刀切”

3年17月,宁波市鄞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低危地区公共口罩使用指南》其中,有6种情况不需要戴口罩:


1。当一个人独自开车时


2。独自在空旷而人烟稀少的地区


3。没有人群时,在空旷的地方进行户外运动


4。家庭成员没有发烧和咳嗽等异常症状,健康代码都是绿色代码


5。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且健康代码均为绿色代码的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米,每人工作面积不得少于1平方米(特殊行业和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的岗位除外)


6。当无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且健康代码均为绿色代码的人员相遇时,参与者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每个参与者所占的面积不得小于1平方米。


3月21日,杭州市发布防疫控制通知。杭州取消了一些控制措施,如公共场所和车辆的温度测量和卫生法规照明,列出了几类不戴口罩的场所:


1。公园、绿道、景点、街道等户外场所。没有人员聚集。


2。骑自行车和电动汽车,在开阔的地方散步、散步和锻炼;


3。没有海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工作,并举行小型会议。< br>4。非团体室内运动等


3月30日,浙江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在关于浙江省预防和控制新发肺炎疫情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游客只要不聚集在空气流通的户外景点,就可以摘掉口罩。


4月7日下午,浙江省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新皇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不能佩戴口罩:


1。普通办公室和家庭;


2。在公园、绿地等散步。


3。在没有人员聚集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4。在保持教室适当通风的情况下,总的来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戴口罩。
与此同时,许多专家敦促说,虽然城市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但在现阶段仍需要大众防控和全民参与的防疫效果。据新华社3月24日报道,浙江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盛表示,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公众应该养成戴口罩的良好习惯。他说:「在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区、人群密集的地方及室内密闭空间,仍建议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佩戴口罩?

根据国家健康和安全委员会3月18日发布的《公共科学佩戴口罩指南》,在下列情况下仍必须佩戴口罩:


1,

1适用于普通公众。建议在人群密集的中低风险区域或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与他人密切接触(小于或等于1米)时佩戴口罩。在高风险区域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对于有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的人,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手术口罩。


3。建议与那些被隔离在家或出院康复的人一起生活的人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2。

1年特定场所人员。它们位于拥挤的医院、公共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以及社区和单位的出入口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区域,工作人员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手术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佩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


2。监狱、疗养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和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建筑工地的宿舍和其他拥挤的地方


保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区域,应每天佩戴备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手术口罩),当人们聚集或与他人密切接触时(小于或等于1米)应佩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佩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其他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3、重点人员

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进入人员(从进入到隔离)


防护建议:佩戴符合KN95/N95及以上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不带呼气阀的防护口罩


4。职业暴露人员

1。普通门诊和病房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的急救医务人员;行政人员、警察、保安、清洁工等。参与防疫和控制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2。新冠状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和重症监护室工作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移确诊和疑似病例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3。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为新冠状病毒患者执行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肺移植和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保护建议:带帽(或全尺寸)动力供气和过滤式呼吸保护装置,或半尺寸动力供气和过滤式呼吸保护装置加上护目镜或全尺寸屏幕;两种呼吸保护装置都应选择P100防颗粒过滤器元件。滤芯不得重复使用。消毒后应使用防护装置。

来源:澎湃新闻,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刘佳楠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